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渡槽间接缝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渡槽是水利工程中一种重要的输水建筑物,接缝止水构件作为一种细部结构,关系到渡槽设计的成败。渡槽常用的接缝止水形式包括:中部搭接埋入式、粘合式、嵌缝对接式和压板式。粘合式止水采用胶黏剂将止水带固定在混凝土上,要求混凝土面很平整且压紧,同时对胶黏剂也有很高的要求,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四季温差较大的北方地区,在施工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止水不漏水,其次过大时冲击渡槽间接缝很难保证渡槽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渡槽间接缝止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渡槽间接缝止水效果差,其次渗水后不能针对水进行缓能处理,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用渡槽间接缝止水装置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水利工程用渡槽间接缝止水装置,包括渡槽体、承台梁、灌注桩、间接缝,所述渡槽体的中部抵接有间接缝,所述渡槽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梁,所述承载梁的下端混泥土浇灌有灌注桩,所述间接缝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周围套接有止水环,所述承载板下端的两端均由螺栓固定连接有正弹簧片,所述正弹簧片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蓄水台,所述蓄水台的中部贯穿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内部的两端均贯穿有扇叶,所述扇叶下端的空心柱的两端均贯穿有喷水口,所述蓄水台下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与水箱贴覆处的两端均贯穿有出水口,所述水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下端由螺栓固定连接有反弹簧片。
优选的,所述蓄水台为阶梯层叠状设置,且设置有三层每一层均设置为倾斜贯通,同时空心柱上的扇叶与喷水口均每一层的蓄水台对应。
优选的,所述水管呈U形状,且水管左端长右端短,左端水管直达到渡槽体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止水环与止水带均遇水膨胀材质设置,且止水环设置有三个,每个均套接后固定在套杆上,同时止水环与止水环间隔10cm。
优选的,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与间接缝之间设置距离10c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通过止水环与止水带遇水膨胀后达到挤压填充间接缝的效果,降低其漏水情况的发生。
2、还通过止水环遇水过多无法进行吸收,多于渗漏的水流向蓄水台中,再由蓄水台内部的扇叶在水的冲击下转动搅拌水,使其促进水往喷水口处进行快速流通,之后水进入到空心柱内在进入到水箱中,由水箱内部的出水口流向水管中,水管中的水蓄满后最终流向渡槽体的上端,达到止水效果。
3、其次,当水流量过大时冲击渡槽体时通过正弹簧片与反弹簧片的弹性弹指后反弹的效果,使其达到一定的缓能作用,保护渡槽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渡槽体-1,承台梁-2,灌注桩-3,间接缝-4,套杆-5,止水环-6,承载板-7,正弹簧片-8,蓄水台-9,空心柱-10,扇叶-11,喷水口-12,水箱-13,橡胶条-14,出水口-15,止水带-16,反弹簧片-17,水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一种水利工程用渡槽间接缝止水装置,包括渡槽体1、承台梁2、灌注桩3、间接缝4,渡槽体1的中部抵接有间接缝4,渡槽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台梁2,承台梁2的下端混泥土浇灌有灌注桩3,间接缝4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承载板7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套杆5,套杆5的周围套接有止水环6,承载板7下端的两端均由螺栓固定连接有正弹簧片8,正弹簧片8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蓄水台9,蓄水台9的中部贯穿有空心柱10,空心柱10内部的两端均贯穿有扇叶11,扇叶11下端的空心柱的两端均贯穿有喷水口12,蓄水台9下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3,水箱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水管18,水管18与水箱13贴覆处的两端均贯穿有出水口15,水箱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条14,橡胶条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止水带16,止水带16的下端由螺栓固定连接有反弹簧片17。
其中,蓄水台9为阶梯层叠状设置,且设置有三层每一层均设置为倾斜贯通,同时空心柱10上的扇叶11与喷水口12均每一层的蓄水台9对应,蓄水台设9置阶梯层叠状使其达到一定的缓能效果,水量过大时进过蓄水台9进行水能的减缓,其次扇叶11促进水的流通。
其中,水管18呈U形状,且水管18左端长右端短,左端水管18直达到渡槽体1的顶端,水管18的设置便于水进入水管18后再从水管18中流向渡槽体1上,达到止水效果。
其中,止水环6与止水带16均遇水膨胀材质设置,且止水环6设置有三个,每个均套接后固定在套杆5上,同时止水环6与止水环6间隔10cm,止水环6与止水带16均可以初步达到防止水遗漏效果。
其中,止水带16的两端与间接缝4之间设置距离10cm,设置距离便于膨胀后的止水带16不会用力的挤压间接缝4。
工作原理:首先将整个装置位于间接缝4中,当渡槽体1中流过大量的水时,水进入到间接缝4中时,由止水环6进行初步的止水,其次止水环6遇水膨胀到极点无法进行吸收时,此时渗漏的水流入到蓄水台9中,蓄水台9一层一层的渗漏,最后水冲击扇叶11的同时促进水快速的往喷水口12进行流通,水进入到空心柱10后在进入到水箱13中,再由出水口15将其水流向水管18中,最终水管18水满后流向渡槽体1上,达到止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