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排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池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对其池底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通常是利用抽水设备将沉淀池中的水抽离随后将淤泥清理出来,但淤泥清理出来后大多采用自然风干方式进行淤泥的泥水分离,但是该种方法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容易效率低下,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应用在别的领域的设备可进行固液分离,但由于淤泥的稀释程度过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达到预想的分离效果,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用排泥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分离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釜盖,所述釜盖顶部嵌入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釜盖顶部右侧嵌入设置有投料管,所述釜盖顶部左侧嵌入设置有进气管,所述釜体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且主轴顶部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之间通过齿轮呈传动连接,所述主轴中贯穿设置有输送叶片,所述釜体底部嵌入设置有排水管,所述釜体右侧下方嵌入设置有排泥口,所述输送叶片内部开口设置有内腔,所述输送叶片中位于内腔上方嵌入设置有排水孔,所述输送叶片四周均嵌套设置有边框,所述排水孔顶部嵌入设置有拦截网,所述排水孔内部雕刻设置有导流内壁,所述釜体底部位于排水管上方嵌入设置有过滤筛网。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叶片自上而下呈螺旋状设置,且输送叶片整体呈上大下小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孔设有若干个呈均匀排布,且排水孔下表面与内腔之间呈相通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通过软胶管与外部空气压缩装置呈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边框外表面呈光滑状设置,且边框与釜体以及釜盖内壁之间设有10mm-15mm细缝。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筛网相对釜体水平面呈倾斜状设置,且过滤筛网过滤规格与污泥直径规格呈配套设置。
有益效果:
1、该种污水处理用排泥分离装置设置有输送叶片,通过将需要分离的淤泥从投料管中投入输送叶片上方,利用驱动电机驱动主轴转动带动输送叶片转动,使得淤泥在输送叶片上向下输送时同时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水穿过排水孔与泥分离开来,大大提高了淤泥的泥水分离效率。
2、设置进气管,通过进气管输送外部气体压缩装置的产生的高压气流至釜体内部,在气体压强的挤压作用下令淤泥中水穿过排水孔速度得到提高,进而更加提高淤泥的泥水分离效率。
3、设置过滤筛网,通过输送叶片分离出来的水流经过滤筛网再由排水管,同时滤筛网对水流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分离,有效的提高淤泥的泥水分离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叶片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釜体;101-釜盖;102-进气管;103-投料管;104-主轴;105-输送叶片;1051-排水孔;1052-内腔;1053-边框;1054-导流内壁;1055-拦截网;106-排水管;107-排泥口;108-过滤筛网;2-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分离装置,包括釜体1、釜盖101、进气管102、投料管103、主轴104、输送叶片105、排水孔1051、内腔1052、边框1053、导流内壁1054、拦截网1055、排水管106、排泥口107、过滤筛网108和驱动电机2,釜体1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釜盖101,釜盖101顶部嵌入固定有驱动电机2,釜盖101顶部右侧嵌入设置有投料管103,釜盖101顶部左侧嵌入设置有进气管102,釜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04,且主轴104顶部与驱动电机2动力输出端之间通过齿轮呈传动连接,主轴104中贯穿设置有输送叶片105,釜体1底部嵌入设置有排水管106,釜体1右侧下方嵌入设置有排泥口107,输送叶片105内部开口设置有内腔1052,输送叶片105中位于内腔1052上方嵌入设置有排水孔1051,输送叶片105四周均嵌套设置有边框1053,排水孔1051顶部嵌入设置有拦截网1055,排水孔1051内部雕刻设置有导流内壁1054,釜体1底部位于排水管106上方嵌入设置有过滤筛网108。
本实施例中,输送叶片105自上而下呈螺旋状设置,且输送叶片105整体呈上大下小设置,通过将需要分离的淤泥从投料管103中投入输送叶片105上方,利用驱动电机2驱动主轴104转动带动输送叶片105转动,使得淤泥在输送叶片105上向下输送时同时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水穿过排水孔1051与泥分离开来,大大提高了淤泥的泥水分离效率。
本实施例中,排水孔1051设有若干个呈均匀排布,且排水孔1051下表面与内腔1052之间呈相通设置,使得淤泥在输送叶片105上方多个位置均可进行泥水分离,加速了泥水分离速度。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02通过软胶管与外部空气压缩装置呈密封连接,通过进气管102输送外部气体压缩装置的产生的高压气流至釜体1内部,在气体压强的挤压作用下令淤泥中水穿过排水孔1051速度得到提高,进而更加提高淤泥的泥水分离效率。
本实施例中,边框1053外表面呈光滑状设置,且边框1053与釜体1以及釜盖101内壁之间设有10mm-15mm细缝,使得分离出的水流在内腔1052流出后,水流沿着釜体1以及釜盖101内壁向下流动而不会滞留在输送叶片105上方重新与淤泥混合。
本实施例中,过滤筛网108相对釜体1水平面呈倾斜状设置,且过滤筛网108过滤规格与污泥直径规格呈配套设置,通过输送叶片105分离出来的水流经过滤筛网108再由排水管106,同时滤筛网108对水流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分离,有效的提高淤泥的泥水分离程度。
本实施例中,导流内壁1054呈螺纹状依次排列设置,使得水流在排水孔1051中更加平稳的向内腔1052中掉落转移。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终端呈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分离装置时,首先,将装置安装在所需的工作位置,且利用导线将装置与外部控制终端呈电性连接并且将对应部件与外部装置相连接,随后即可将装置投入使用,使用时将需要分离的淤泥从投料管103投入至输送叶片105表面,利用驱动电机2驱动主轴104转动带动输送叶片105转动,使得淤泥在输送叶片105上向下输送时同时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水穿过排水孔1051与泥分离开来,随后分离出的水流在内腔1052流出后,水流沿着釜体1以及釜盖101内壁向下流动而不会滞留在输送叶片105上方重新与淤泥混合,接着分离出来的水流经过滤筛网108再由排水管106,同时滤筛网108对水流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分离,有效的提高淤泥的泥水分离程度,随后分离好的泥料从排泥口107排出。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