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尿裤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纸尿裤。
背景技术
纸尿裤是婴儿常用的日用品,干爽的纸尿裤可以使婴儿保持整夜的安睡,纸尿裤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芯体”,从技术层面来说,纸尿裤芯体至今共经历了三次革命,纸尿裤是一次性使用后即可抛弃的产品,以无纺布、卫生纸、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PE膜、橡皮筋等材料制成,有幼儿专用与成人专用两种。
而目前使用的纸尿裤通常包装简单,通常在进行拆卸后无法重新对纸尿裤进行保护,且不便于对多个纸尿裤进行携带,同时现有的纸尿裤部分使用胶粘的方式进行固定,胶质容易对婴儿的皮肤产生刺激。
为此,提出一种便携式纸尿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纸尿裤,通过设置可以进行多次开合的便携包提高对纸尿裤的便携性,且通过魔术贴代替胶质的连接方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纸尿裤,包括便携包和纸尿裤本体,所述便携包内部设置有纸尿裤本体;
所述便携包的前后两侧上端均设置有提手,且便携包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拉链,所述便携包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护层,且侧护层之间设置有隔层;
所述纸尿裤本体的后侧上端设置有松紧带,且纸尿裤本体的后侧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带,且固定带靠近纸尿裤本体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母魔术贴,同时固定带前端均设置有分离片,所述纸尿裤本体前侧上端设置有子魔术贴,且纸尿裤本体内侧中间设置有吸水区,同时吸水区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裙带。
通过便携包配合拉链便于进行多次开合,且配合侧护层和隔层组成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纸尿裤本体进行逐个存放,增加了便携性和对纸尿裤本体的保护能力,同时通过母魔术贴和子魔术贴的连接方式代替胶质粘连的连接方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便携包顶部的前后两侧通过拉链相互连接,且便携包内部的侧护层为弹性结构,同时侧护层之间呈等距离分布有2个隔层。
通过便携包便于对纸尿裤本体提供良好的保护能力和携带能力,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纸尿裤本体的中轴线与吸水区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纸尿裤本体的宽度从后向前递减。
通过纸尿裤本体的宽度从后向前递减的设计,使得纸尿裤本体在穿戴后可以更好地贴合婴儿的臀部,复合人体工程学,提高穿戴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和母魔术贴均设置有2个,且固定带和母魔术贴均关于松紧带的中轴线相对称,同时固定带均为弹性结构。
通过松紧带配合弹性材质的固定带便于根据不同的腰围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吸水区的表面设置有舒适层,且舒适层的底部与吸水层相连接,同时吸水层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
通过吸水区便于对婴儿的尿液进行吸收并储存,提高了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吸水层的厚度大于舒适层的厚度,且舒适层的厚度大于防水层的厚度。
通过舒适层可以有效提高穿戴舒适性,且防水层可以有效防止吸水层内储存的尿液反向渗透,提高了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侧裙带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侧裙带为弹性褶皱结构。
通过弹性褶皱结构的侧裙带便于对提高纸尿裤本体左右两侧边缘部分的贴合性和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便携包配合拉链便于进行多次开合,且配合侧护层和隔层组成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纸尿裤本体进行逐个存放,增加了便携性和对纸尿裤本体的保护能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母魔术贴和子魔术贴的连接方式代替胶质粘连的连接方式,提高了反复粘连的次数,且有效避免了胶质对婴儿皮肤产生刺激性的可能,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松紧带配合弹性材质的固定带便于根据不同的腰围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包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纸尿裤本体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区的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便携包;2、提手;3、拉链;4、侧护层;5、隔层;6、纸尿裤本体;7、松紧带;8、固定带;9、母魔术贴;10、分离片;11、子魔术贴;12、吸水区;13、侧裙带;1201、舒适层;1202、吸水层;1203、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纸尿裤,如图1所示,包括便携包1和纸尿裤本体6,便携包1内部设置有纸尿裤本体6;
便携包1的前后两侧上端均设置有提手2,且便携包1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拉链3,便携包1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护层4,且侧护层4之间设置有隔层5;
纸尿裤本体6的后侧上端设置有松紧带7,且纸尿裤本体6的后侧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带8,且固定带8靠近纸尿裤本体6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母魔术贴9,同时固定带8前端均设置有分离片10,纸尿裤本体6前侧上端设置有子魔术贴11,且纸尿裤本体6内侧中间设置有吸水区12,同时吸水区1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裙带13。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便携包1配合拉链3便于进行多次开合,且配合侧护层4和隔层5组成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纸尿裤本体6进行逐个存放,增加了便携性和对纸尿裤本体6的保护能力,同时通过母魔术贴9和子魔术贴11的连接方式代替胶质粘连的连接方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便携包1顶部的前后两侧通过拉链3相互连接,且便携包1内部的侧护层4为弹性结构,同时侧护层4之间呈等距离分布有2个隔层5。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便携包1便于对纸尿裤本体6提供良好的保护能力和携带能力,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纸尿裤本体6的中轴线与吸水区1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纸尿裤本体6的宽度从后向前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纸尿裤本体6的宽度从后向前递减的设计,使得纸尿裤本体6在穿戴后可以更好地贴合婴儿的臀部,复合人体工程学,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穿戴舒适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固定带8和母魔术贴9均设置有2个,且固定带8和母魔术贴9均关于松紧带7的中轴线相对称,同时固定带8均为弹性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松紧带7配合弹性材质的固定带8便于根据不同的腰围进行调节,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吸水区12的表面设置有舒适层1201,且舒适层1201的底部与吸水层1202相连接,同时吸水层1202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1203。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吸水区12便于对婴儿的尿液进行吸收并储存,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实用性。
具体的,如图4所示,吸水层1202的厚度大于舒适层1201的厚度,且舒适层1201的厚度大于防水层1203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舒适层1201可以有效提高穿戴舒适性,且防水层1203可以有效防止吸水层1202内储存的尿液反向渗透,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实用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侧裙带13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侧裙带13为弹性褶皱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弹性褶皱结构的侧裙带13便于对提高纸尿裤本体6左右两侧边缘部分的贴合性和密封性,在使用该装置时,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
工作原理:该便携式纸尿裤,使用前可通过提手2携带便携包1至任何地点,当需要进行使用时,首先打开拉链3,并将便携包1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外侧拉开,此时侧护层4开始伸展,使侧护层4与隔层5之间组成的隔层形成扇形结构,将需要使用的经过折叠的纸尿裤本体6取出后,将纸尿裤本体6展开后,将婴儿的臀部放置在纸尿裤本体6内侧表面后端的吸水区12上方,再将纸尿裤本体6的前端向上翻折,从婴儿的两腿之间穿过,随后同时拉动左右两侧的固定带8,并将固定带8内侧面的母魔术贴9与纸尿裤本体6前侧的子魔术贴11相连接即可,当婴儿排出尿液时,尿液会穿过舒适层1201,被吸水层1202吸收并储存,当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分离片10可快速将固定带8向上提起,从而将固定带8与子魔术贴11断开连接,就这样完成整个便携式纸尿裤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