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外墙阻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外墙普遍只采用迎水面防水做法,但是由于温度应力及材料老化等原因,外墙迎水面防水构造使用年限较短,是目前建筑业普遍存在的痼疾。建筑外墙一旦出现开裂,就会出现墙体渗水或受潮的现象。一旦出现墙体受潮,外墙面的装饰性涂料或者墙纸容易发生起层、脱落和霉变现象;以及使用的木质材料,如门框、固定家具等,也会因为墙体受潮后导致变形和滋生白蚁等,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外墙阻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外墙阻水结构,包括外墙面和阻拦板,所述外墙面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阻拦板,所述阻拦板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柱,所述阻拦板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溅网,所述阻拦板的背面开口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外墙面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中部底端嵌入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导流管的正表面嵌入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外墙面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环,所述收集环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阻拦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集板设置在两个阻拦板之间,所述收集板的底部紧贴下方阻拦板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阻拦板的导流柱正好设置在收集环的中部上方,所述防溅网设置在导流柱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集环呈上方开口的圆环状设置,所述收集环背面的进水管嵌入设置在收集环的中部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水管的另一侧嵌入设置在导流管中,所述导流管下方与进水管之间的夹角为100°-110°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阻拦板的底端倾斜状设置,所述阻拦板的最外侧正好与阻拦面的内壁处在同一竖向水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在卡槽内部呈水平方向滑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阻拦板,使得当外墙面中有水或者冰雹等硬物与外墙面接触时,阻拦板可对硬物进行阻拦,防止硬物直接与外墙面接触造成外墙面上的外层防水结构损坏,同时可对雨水进行阻拦收集,防止雨水对外墙面进行冲刷,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防水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收集板,使得当阻拦板在对雨水进行阻拦后,雨水会沿着阻拦板掉落在收集板的收集环中,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导流管底部的排水口中排出,不会沿着外墙面依次滑落,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墙面局部正面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墙面局部结构左侧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外墙面;2、阻拦板;201、导流柱;202、防溅网;203、卡槽;204、连接柱;205、缓冲弹簧;3、导流管;301、储水箱;302、排水口;4、进水管;5、收集板;501、收集环;502、阻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建筑外墙阻水结构,包括外墙面1和阻拦板2,外墙面1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阻拦板2,阻拦板2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柱201,阻拦板2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溅网202,阻拦板2的背面开口设置有卡槽203,卡槽20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连接柱204,连接柱2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05,外墙面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导流管3,导流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水箱301,储水箱301的中部底端嵌入设置有排水口302,导流管3的正表面嵌入设置有进水管4,外墙面1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收集板5,收集板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环501,收集环501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阻拦面502。
进一步的,收集板5设置在两个阻拦板2之间,收集板5的底部紧贴下方阻拦板2的顶部,使得当阻拦板2在对雨水进行阻拦时,水会掉落在个阻拦板2的收集板5中,通过进水管4进入至导流管3底部的排水口302中排出,不会沿着外墙面1依次滑落,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阻拦板2的导流柱201正好设置在收集环501的中部上方,防溅网202设置在导流柱201的外侧,更加便于当雨水与防溅网202接触时,雨水不容易四处飞溅,会沿着导流柱201正好滑落在收集板5的收集环501中。
进一步的,收集环501呈上方开口的圆环状设置,收集环501背面的进水管4嵌入设置在收集环501的中部下方,更加便于当水流入在收集环501中时,水会首先储存在收集环501的中部,之后通过中部的进水管4快速进入在导流管3中的排水口302排出。
进一步的,进水管4的另一侧嵌入设置在导流管3中,导流管3下方与进水管4之间的夹角为100°-110°设置,更加便于当水流入在收集环501中时,水会快速从通过进水管4进入在导流管3中排出。
进一步的,阻拦板2的底端倾斜状设置,阻拦板2的最外侧正好与阻拦面502的内壁处在同一竖向水平面上,更加便于当有水从阻拦板2底部滑落时,水会正好掉落在收集板5中。
进一步的,缓冲弹簧205的另一端与卡槽203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柱204在卡槽203内部呈水平方向滑动,使得当外墙面1中有水或者冰雹等硬物与外墙面1接触时,阻拦板2可对硬物进行阻拦,通过挤压卡槽203中的缓冲弹簧205压缩将所受的的力缓冲,防止硬物直接与外墙面1接触造成外墙面1上的外层防水结构损坏。
工作原理:使用时,预先将装置依次安装在外墙面1上,使得当外墙面1中有冰雹等硬物与外墙面1接触时,阻拦板2可对硬物进行阻拦,通过挤压卡槽203中的缓冲弹簧205压缩将所受的的力缓冲,防止硬物直接与外墙面1接触造成外墙面1上的外层防水结构损坏,当阻拦板2在对雨水进行阻拦后,雨水会沿着阻拦板2的导流柱201掉落在收集板5的收集环501中,通过进水管4进入至导流管3底部的储水箱301中,之后从储水箱301正表面的排水口302中排出,不会沿着外墙面1依次滑落,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