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管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人员需要手动的清理PVC管材热塑出口,且通常采用海绵或者抹布塞入PVC管材热塑出口中进行清洗,清理加工过程十分缓慢,并且手臂也手腕不好进入PVC管材热塑出口而导致刷洗效果降低,这种操作方法不仅操作繁琐,导致清洗效率也较差的问题:现有的PVC管材热塑机在停机维护过程中,PVC管材热塑出口可能粘附的杂质,而PVC热塑管材通过出口时杂质可能粘附在管材上,也易导致管材表层产生划痕等质量缺陷,从而影响PVC管材的成型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包括空心柱、环形板、外罩和外壳,所述空心柱顶端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罩,所述空心柱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外壳内部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空心柱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环形板底端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外罩内壁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毛刷,所述转盘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内毛刷,所述外罩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内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进风筛网,所述框架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框架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通风管,所述外壳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外罩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且外罩与空心柱之间设有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与伺服电机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伺服电机与蓄电池呈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毛刷在外罩内壁底端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且外毛刷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外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毛刷在转盘外侧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且内毛刷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分别与两个出风口之间通过软管连接,且框架内部设有与通风管配套使用的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与伺服电机均通过控制开关配套使用开启关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优点在于,使用者将外罩与空心柱之间设有间距插入至PVC管材热塑出口中,使其外罩内壁底端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的外毛刷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外壁紧密贴合,而转盘外侧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的内毛刷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紧密贴合,接着通过控制开关开启关闭风机与伺服电机,由于转盘与伺服电机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盘的旋转力的作用下,转盘外侧的内毛刷对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进行冲刷,从而能对PVC管材热塑出口内部以及外侧的杂质清洗干净,实现对管径的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外壁的高效清洗,代替人工作业,而且清洗时间也缩短了,增加了工作效率。
2、其次,通过框架内部的风机转动产生的风力经过通风管,再通过环形板底端左右两侧的出风口排出,能够将外毛刷与外毛刷将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外壁的碎屑杂质吹离,且可以阻挡碎屑杂质的飞溅,避免了现有的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在清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彻底清洗,且存在溅射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罩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罩剖面示意图。
图1-4中:空心柱-1、环形板-101、外罩-2、出风口-201、外毛刷-202、外壳-3、蓄电池-301、伺服电机-302、转盘-303、内毛刷-304、框架-4、进风筛网-401、风机-402、通风管-403、控制开关-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包括空心柱1、环形板101、外罩2和外壳3,空心柱1顶端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环形板101,环形板101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罩2,空心柱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壳3,外壳3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01,外壳3内部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02,空心柱1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盘303,环形板101底端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设置有出风口201,外罩2内壁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毛刷202,转盘303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内毛刷304,外罩2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框架4,框架4内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进风筛网401,框架4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风机402,框架4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通风管403,外壳3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5。
进一步的,外罩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且外罩2与空心柱1之间设有间距,使用者将外罩2与空心柱1之间设有间距插入至PVC管材热塑出口中,使其外罩2内壁底端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的外毛刷202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外壁紧密贴合,而转盘303外侧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的内毛刷304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转盘303与伺服电机30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伺服电机302与蓄电池301呈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开关5开启关闭风机402与伺服电机302,由于转盘303与伺服电机30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盘303的旋转力的作用下,转盘303外侧的内毛刷304对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进行冲刷,从而能对PVC管材热塑出口内部以及外侧的杂质清洗干净。
进一步的,外毛刷202在外罩2内壁底端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且外毛刷202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外壁紧密贴合,实现对管径的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外壁的高效清洗,清理加工过程十分缓慢,并且手臂也手腕不好进入PVC管材热塑出口而导致刷洗效果降低,这种操作方法不仅操作繁琐,导致清洗效率也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内毛刷304在转盘303外侧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且内毛刷304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紧密贴合,代替人工作业,而且清洗时间也缩短了,增加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人员需要手动的清理PVC管材热塑出口,且通常采用海绵或者抹布塞入PVC管材热塑出口中进行清洗,效率较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通风管403分别与两个出风口201之间通过软管连接,且框架4内部设有与通风管403配套使用的连接口,环形板101底端左右两侧的出风口201可以阻挡碎屑杂质的飞溅,避免了现有的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在清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彻底清洗,且存在溅射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PVC管材热塑机在停机维护过程中,PVC管材热塑出口可能粘附的杂质,而PVC热塑管材通过出口时杂质可能粘附在管材上,也易导致管材表层产生划痕等质量缺陷,从而影响PVC管材的成型质量的问题。
进一步的,风机402与伺服电机302均通过控制开关5配套使用开启关闭,在清洗过程中,通风管403分别与两个出风口201之间通过软管连接,通过框架4内部的风机402转动产生的风力经过通风管403,再通过环形板101底端左右两侧的出风口201排出,能够将外毛刷202与外毛刷202将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外壁的碎屑杂质吹离。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时,首先使用者将外罩2与空心柱1之间设有间距插入至PVC管材热塑出口中,使其外罩2内壁底端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的外毛刷202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外壁紧密贴合,而转盘303外侧呈圆环状均匀排列设置的内毛刷304与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紧密贴合,接着通过控制开关5开启关闭风机402与伺服电机302,由于转盘303与伺服电机30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盘303的旋转力的作用下,转盘303外侧的内毛刷304对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壁进行冲刷,在清洗过程中,通风管403分别与两个出风口201之间通过软管连接,通过框架4内部的风机402转动产生的风力经过通风管403,再通过环形板101底端左右两侧的出风口201排出,能够将外毛刷202与外毛刷202将PVC管材热塑出口内外壁的碎屑杂质吹离,且可以阻挡碎屑杂质的飞溅,避免了现有的PVC管材热塑出口的清理结构在清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彻底清洗,且存在溅射的情况。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