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幼苗移栽的园林育苗结构。
背景技术
播种育苗是指将种子播在苗床上培育苗木的育苗方法。用播种繁殖所得到的苗木称为播种苗或实生苗。播种苗根系发达,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抗性较强,如抗风、抗旱、抗寒等;苗木阶段发育年龄小,可塑性强,后期生长快,寿命长,生长稳定,也有利于引种训化和定向培育新的品种。
现有的园林育苗装置在将幼苗移栽时,一般采用挖取,容易导致幼苗受伤,影响幼苗成活率,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便于幼苗移栽的园林育苗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幼苗移栽的园林育苗结构,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将需要移栽的幼苗从育苗装置快速取出时,并且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幼苗移栽的园林育苗结构,包括:培育箱,所述培育箱一侧连接有进水口,所述培育箱上表面嵌入设有多个培育槽,所述培育槽顶端固定设有限位棒,所述培育槽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内部套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活动套接有卡棒,所述卡棒顶端固定连接有渗水板,且渗水板表面贯穿设有渗水孔,所述渗水板侧面开口设有滑槽,所述渗水板上方嵌入设有海绵层,所述培育槽内壁固定设有若干个滑块。
优选的,所述滑块和滑槽个数均至少为三个,且滑块和滑槽均为大小相同的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卡槽顶端开口与卡棒均为方形。
优选的,所述培育槽与培育箱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棒根数为两根。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为L状的透明管,且进水口上端为锥形开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块、滑槽、卡棒、卡槽、复位弹簧和限位棒,在对幼苗移栽时,可将旋转限位棒,使培育槽转动,滑块嵌入滑槽,而渗水板下端固定连接的卡棒嵌入卡槽内无法转动,渗水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下将渗水板以及渗水板上方的幼苗和泥土推出培育槽,可提高取苗效率,同时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通过在培育箱一侧设置透明的进水管,可根据进水管观察培育箱内的水量并及时进行补充,以保证幼苗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渗水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育箱;2-进水口;3-培育槽;4-限位棒;5-复位弹簧;6-卡槽;7-卡棒;8-渗水板;9-渗水孔;10-滑槽;11-海绵层;1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幼苗移栽的园林育苗结构,包括:培育箱1,培育箱1一侧连接有进水口2,培育箱1上表面嵌入设有多个培育槽3,培育槽3顶端固定设有限位棒4,培育槽3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内部套接有卡槽6,卡槽6内部活动套接有卡棒7,卡棒7顶端固定连接有渗水板8,且渗水板8表面贯穿设有渗水孔9,渗水板8侧面开口设有滑槽10,渗水板8上方嵌入设有海绵层11,培育槽3内壁固定设有若干个滑块12。
其中,滑块12和滑槽10个数均至少为三个,且滑块12和滑槽10均为大小相同的半圆形,需要从培育槽3内取出幼苗时,旋转限位棒4使滑块12嵌入滑槽10,在复位弹簧5的弹力下即可将幼苗顶出培育槽1。
其中,卡槽6顶端开口与卡棒7均为方形,当转动限位棒时,可防止渗水板8同培育槽3同时转动。
其中,培育槽3与培育箱1为螺纹连接,在对幼苗培育期间,可将培育槽3嵌入培育箱1内,防止复位弹簧5将其顶出。
其中,限位棒4根数为两根,在对幼苗进行取出移栽时,方便旋转培育槽3。
其中,进水口2为L状的透明管,且进水口2上端为锥形开口,在幼苗培育期间,可观察进水口2了解培育箱1内的水量并通过进水口2及时补充水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工作原理,首先,将幼苗培育期间,可通过进水口2观察培育箱1内的水量,并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液,培育箱1内的水分和营养通过渗水板8以及海绵层11为幼苗提供营养,提高幼苗成活率,当需要幼苗移栽时,扳动限位棒4,即可将培育槽3上的滑块12嵌入渗水板8上的滑槽10,而渗水板8上的卡棒7在卡槽6的套接下,使渗水板8无法转动,在复位弹簧5的弹力下,渗水板8和上方幼苗被同时顶出培育槽3,提高了培育槽3移栽幼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