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触屏手机普及率极高,功能应用也极其多样,随处可见人们使用手机进行操作,特别在开车行驶时,司机也会运用到智能手机的导航功能和一些通讯需求,针对行车安全的问题考虑,手机的放置和拿取问题成了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一专利号为ZL201820015778.3(CN207706242U)的中国实用新型《简易手机支架》其公开了包括座体、中间钩爪、左侧边钩爪、右侧边钩爪、拉簧和弹力压紧装置,使用时需用手使左侧边钩爪、右侧边钩爪呈张开状态,将手机放在中间钩爪上,这时松手,在拉簧的弹力作用下,左侧边钩爪、右侧边钩爪自动收缩将手机夹紧,其安装需要双手操作,故并不方便,不利于车载使用,因此,还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的联动装置,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手机放置在座体时,如何保证手机不会在水平方向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机支架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驱使水平限位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与座体连接固定的第一滑移件和与定位件连接固定的第二滑移件,当手机放置在所述垂直限位件上通过自身重力使得所述座体和所述第一滑移件向下移动,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互滑移作用,所述第一滑移件或第二滑移件上连接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与水平限位件连接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互靠近时,两个水平限位件也相互靠近夹持手机。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以使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始终保持相互远离的趋势。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件呈V型设置,所述联动件的支点连接于座体的前盖或后盖上,所述联动件的一力臂与第二滑移件转动连接,且另一力臂与水平限位件连接。
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下侧连接有垂直限位件,所述座体左右两侧分别滑移连接有水平限位件,所述座体的背面上下滑移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座体上设置有驱使水平限位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与座体连接固定的第一滑移件和与定位件连接固定的第二滑移件,当手机放置在所述垂直限位件上通过自身重力使得所述座体和所述第一滑移件向下移动,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互滑移作用,所述第一滑移件或第二滑移件上连接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与水平限位件连接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互靠近时,两个水平限位件也相互靠近夹持手机。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以使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始终保持相互远离的趋势。
作为优选,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衬套,所述座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之间形成供联动装置容置的空腔,所述后盖上开设有与定位件上下滑移连接的穿孔,所述定位件穿设穿孔后与第二滑移件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座体包括相互上下滑移连接的前盖和后盖,其中一个为固定部,另一个为移动部;所述前盖和后盖之间形成供联动装置容置的空腔,所述后盖与定位件连接固定,所述水平限位件与后盖滑移连接,所述第一滑移件和垂直限位件均设置于前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套设于水平限位件上并与前盖或后盖固定连接,以限制所述水平限位件的滑移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上开设有弧形孔,所述联动件一端穿过弧形孔后与水平限位件联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件呈V型设置,所述联动件的支点连接于座体的前盖或后盖上,所述联动件的一力臂与第二滑移件转动连接,且另一力臂与水平限位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件上还连接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夹板、控制夹板夹持或分离的调节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定位件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垂直限位件上设有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手机的充电接口配合给所述手机充电。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联动装置,当手机放置在座体、垂直限位件和水平限位件形成的空间内时,座体和垂直限位件由于受到手机向下的重力而下滑,从而带动联动装置运行,即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互靠近,联动件转动以使水平限位件也相互靠近并夹持手机;拿起手机后可通过弹性复位件使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互分离,联动件反向转动以使水平限位件相互分离,供后续使用,从而达到单手即可将手机固定于手机支架上,使用上较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垂直限位件上设有充电端子与手机的充电接口配合给手机充电,使得手机支架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手机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手机支架的另一方向爆炸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前盖下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座体;11、前盖;111、定位柱;112、第一凹槽;113、第二滑块;12、后盖;121、第一通孔;122、凸起;123、穿孔;124、第一滑槽;125、插口;126、第三滑槽;13、第二凹槽;14、第二开口;2、垂直限位件;21、第一连接部;211、卡块;22、第一钩爪;3、水平限位件;31、第二连接部;32、第二钩爪;4、定位件;41、第一滑块;42、卡条;5、联动装置;51、第一滑移件;52、第二滑移件;521、第三连接部;53、弹性复位件;54、联动件;6、衬套;61、插头;62、弧形孔;7、夹具;71、夹板;711、第三凹槽;72、调节件;73、连接件;731、盖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支架,结合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座体1,座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和后盖12之间形成空腔,其中后盖12的四个角落开设有第一通孔121,前盖11朝向后盖12的一侧一体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21对应的定位柱111,定位柱11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21连通的螺孔,螺钉穿设第一通孔121后与螺孔螺纹连接以将前盖11和后盖12固定;进一步的,后盖12朝向前盖11的一侧一体设置有四个沉孔,第一通孔121穿设沉孔的底部,定位柱111抵接于沉孔内以限制前盖11相对后盖12移动,同时便于拧螺钉,其中沉孔可以直接开设于后盖12上,后盖12上也可以先一体设置有凸起122,然后在凸起122上开设沉孔;前盖11远离后盖12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2,用于放置缓冲海绵或散热。
前盖11和后盖12的底部均开设有半椭圆形的第二凹槽13,两个第二凹槽13拼接形成供垂直限位件2穿设连接的第一开口,垂直限位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钩爪22,第一连接部21上端延伸至空腔内,第一连接部21延伸至空腔的一端环设有抵接于第一开口位于空腔内一侧边缘的卡块211,卡块211可以是连续设置或者间断设置,本实施例中卡块211为连续设置;第一钩爪22一体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位于空腔外的一端,第一钩爪22朝向座体1的前端并向上弯曲,由于很多手机的充电接口设置于手机的底端中间位置,故本实施例中第一钩爪22设置有两个并间隔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的两端。
座体1左右两侧分别滑移连接有水平限位件3,水平限位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和第二钩爪32,第二连接部31穿设座体1左右两侧,相应的座体1左右两侧开设有供第二连接部31穿设的第二开口14,第二开口14可以仅开设于前盖11上、仅开设于后盖12上或开设于前盖11与后盖12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4仅开设于前盖11上,且第二开口14朝向后盖12的一端导通设置;第二钩爪32一体设置于第二连接部31位于空腔外的一端,第二钩爪32朝向座体1的前端并朝向座体1方向弯曲。水平限位件3可以设置有多组,每组水平限位件3的第二连接部31位于座体1外的长度可以一样长或不一样长,当一样长能够提升夹持手机的稳定性,当不一样长时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手机,从而扩大适用范围。
后盖12的背面上下滑移连接有定位件4,定位件4包括设置于后盖12背面上的第一滑块41和设置于第一滑块41远离后盖12一端的卡条42,其中卡条42设置有四条且呈圆周等距排列,后盖12的背面上开设有穿孔123,第一滑块41穿设穿孔123后与第二滑移件52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穿孔123为竖直设置的条形孔,后盖12的背面上还一体设置有限制第一滑块41上下滑移量的第一滑槽124。
座体1的空腔内安装有驱使水平限位件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联动装置5,联动装置5包括与座体1连接固定的第一滑移件51和与定位件4连接固定的第二滑移件52,本实施例中第一滑移件51和第二滑移件52分别为定位块和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朝向定位块的一端导通,第二滑槽底端外侧一体设置有第三连接部521,螺钉依次穿设第三连接部521、穿孔123和第一滑块41以连接固定且连接处能够在穿孔123内上下滑移,当然第一滑移件51和第二滑移件52也可以对换设置;在定位块和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53,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53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安装于第二滑槽内,其一端抵接于滑槽远离定位块的一端,另一端抵接于定位块,以使第一滑移件51和第二滑移件52始终保持相互远离的趋势。
定位块或第二滑槽上连接有联动件54,本实施例联动件54与第二滑槽连接,其中第二滑槽左右两外侧一体设置有用于与联动件54转动连接的凸耳;联动件54呈V型设置,其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钝角,甚至可以为平角,本实施例中联动件54的夹角为直角设置;联动件54的支点转动连接于后盖12上,联动件54的一力臂与凸耳转动连接,且另一力臂与水平限位件3的第二连接部31转动连接,以使定位块和第二滑槽相互靠近时,两个水平限位件3也相互靠近夹持手机。
座体1内还设置有衬套6,衬套6套设于水平限位件3上并与前盖11或后盖12固定连接以限制水平限位件3的滑移方向,本实施例中衬套6朝向后盖12的一端一体设置插头61,相应的后盖12朝向衬套6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插口125,插头61插入插口125以固定;进一步的,衬套6上开设有弧形孔62,联动件54一端穿过弧形孔62后与水平限位件3联动连接,以限制联动件54的转动量。
定位件4上还连接有夹具7,夹具7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夹板71、控制夹板71夹持或分离的调节件72和连接件73,连接件73用于与定位件4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调节件72为调节旋钮,连接件73一端为盖形螺母731,相应的定位件4的卡条42圆周向外侧均一体设置有螺纹,盖形螺母731与卡条42螺纹连接固定,调节旋钮底端依次穿设连接件73的另一端和两个夹板71以连接固定,通过旋转调节旋钮以控制夹板71夹持或分离,夹板71相较于定位件4的凸条,能够与更多的物体连接固定,扩大了适用范围;进一步的,两个夹板71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半圆形设置的第三凹槽711,第三凹槽711相互拼接以形成圆形槽,且圆形槽的轴向贯穿夹板71的两侧壁,以使夹板71能够夹持于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车架上,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
使用时,当手机放置在座体1、垂直限位件2和水平限位件3形成的空间内时,座体1和垂直限位件2由于受到手机向下的重力而下滑,从而带动联动装置5运行,即第一滑移件51和第二滑移件52相互靠近,联动件54转动以使水平限位件3也相互靠近并夹持手机;拿起手机后弹性复位件53回弹使第一滑移件51和第二滑移件52相互分离,联动件54反向转动以使水平限位件3相互分离,解除对手机的固定,供后续使用,从而达到单手即可将手机固定于手机支架上,使用上较为方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支架,结合图4至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差别在于前盖11和后盖12相互上下滑移连接,且其中一个为固定部,另一个为移动部,本实施例中后盖为固定部,前盖为移动部;前盖11和后盖1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相互上下滑移连接的第三滑槽126和第二滑块113。
前盖11和后盖12之间形成供联动装置5容置的空腔,后盖12与定位件4(如图2所示)连接固定,水平限位件3与后盖12滑移连接,即后盖1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4,定位块和垂直限位件2均设置于前盖11上,使用时前盖11和垂直限位件2向下滑移,此时前盖11的滑移量由定位块和第二滑槽的间距决定。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