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气压减震座椅。
背景技术
所谓的汽车座椅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
人们在行车的时候由于车辆行驶的路面不平整就会容易导致人们坐在车内座椅上晃动,这样就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人们由于惯性晃动容易让人们磕到车内壁,之后人们身体由于突然的剧烈晃动也会对人们身体也有一定的威胁,人们身体主要部位例如颈部腰容易受伤,所以在车辆行驶的时候需要将座椅调整更加便于能够接收各种路面,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气压减震座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矩形基座,所述矩形基座上壁面开有一对位置相对应的一对一号条形凹槽,所述一号条形凹槽内安装一号条形滑轨,所述矩形基座上方装配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壁面四角处均安装垫板,所述垫板下壁面安装一号移动轮,所述一号移动轮与一号条形滑轨相搭接,所述支撑板上壁面四角处均开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内安装一号驱动支撑架,所述一号驱动支撑架上壁面安装气压减震器,所述气压减震器一端面安装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壁面安装承载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矩形基座后壁面开有一对条形豁槽,所述条形豁槽内侧壁面安装二号驱动支撑架,所述二号驱动支撑架上壁面固定摆动杆,所述摆动杆侧壁面安装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侧壁面安装矩形板,所述矩形基座侧壁面固定条形支撑架,所述条形支撑架上壁面开有二号条形凹槽,所述二号条形凹槽内安装二号条形滑轨,所述二号条形滑轨装配二号移动轮,所述二号移动轮上壁面安装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矩形板后壁面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矩形基座下壁面四角处均安装垫板,所述垫板下壁面安装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壁面开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内安装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板上壁面固定一号软垫,所述矩形板上套装二号软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号条形凹槽两侧壁面开有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矩形豁槽,所述矩形豁槽安装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面安装固定板,所述二号条形滑轨侧壁面开有与固定板位置相对应的放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矩形豁槽的数量为3-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有效帮助人们驾驶在颠簸的路面上时车内的人们身体不会过于晃动,让人们坐着更加舒服,同时可以调节座椅使用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矩形基座;2-一号条形滑轨;3-支撑板;4-垫板;5-一号移动轮;6-一号驱动支撑架;7-气压减震器;8-固定块;9-承载板;10-二号驱动支撑架;11-摆动杆;12-条形板;13-条形支撑架;14-二号条形滑轨;15-二号移动轮;16-活动杆;17-矩形板;18-弹簧;19-固定板;20-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矩形基座1,所述矩形基座1上壁面开有一对位置相对应的一对一号条形凹槽,所述一号条形凹槽内安装一号条形滑轨2,所述矩形基座1上方装配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下壁面四角处均安装垫板4,所述垫板4下壁面安装一号移动轮5,所述一号移动轮5与一号条形滑轨2相搭接,所述支撑板3上壁面四角处均开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内安装一号驱动支撑架6,所述一号驱动支撑架6上壁面安装气压减震器7,所述气压减震器7一端面安装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上壁面安装承载板9;所述矩形基座1后壁面开有一对条形豁槽,所述条形豁槽内侧壁面安装二号驱动支撑架10,所述二号驱动支撑架10上壁面固定摆动杆11,所述摆动杆11侧壁面安装条形板12,所述条形板12侧壁面安装矩形板17,所述矩形基座1侧壁面固定条形支撑架13,所述条形支撑架13上壁面开有二号条形凹槽,所述二号条形凹槽内安装二号条形滑轨14,所述二号条形滑轨14装配二号移动轮15,所述二号移动轮15上壁面安装活动杆16,所述活动杆16与矩形板17后壁面相连接;所述矩形基座1下壁面四角处均安装垫板4,所述垫板4下壁面安装安装架20,所述安装架20上壁面开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内安装螺钉;所述承载板9上壁面固定一号软垫,所述矩形板17上套装二号软垫;所述二号条形凹槽两侧壁面开有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矩形豁槽,所述矩形豁槽安装弹簧18,所述弹簧18一端面安装固定板19,所述二号条形滑轨14侧壁面开有与固定板19位置相对应的放置槽;多个所述矩形豁槽的数量为3-6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矩形基座1上壁面开有一对位置相对应的一对一号条形凹槽内安装一号条形滑轨2,在矩形基座1上方装配支撑板3下壁面四角处均安装垫板4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一号移动轮5,一号移动轮5与一号条形滑轨2相搭接,便于在一号条形滑轨2上移动,同时一号移动轮5与一号条形滑轨2相卡和,防止一号移动轮5在移动的时候脱离一号条形滑轨2,在支撑板3上壁面四角处均开有一号凹槽内安装一号驱动支撑架6,一号驱动支撑架6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气压减震器7,之后在气压减震器7一端面安装固定块8上安装的承载板9,便于人们坐下,承载板9上壁面固定一号软垫,便于人们乘坐更加舒服,通过一号移动轮5移动便于人们坐下的时候可以移动,便于不同人们身高坐下更加舒服,之后气压减震器7减少因为路面颠簸车辆行驶的晃动导致座椅晃动影响人们乘坐,在矩形基座1后壁面开有一对条形豁槽内安装的二号驱动支撑架10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摆动杆11,摆动杆11可以张合运动,所以便于摆动,之后在摆动杆11侧壁面安装条形板12上安装的矩形板17便于人们倚靠,矩形板17上套装二号软垫,便于人们乘坐更加舒服,通过在矩形基座1侧壁面固定条形支撑架13上开有的二号条形凹槽内安装二号条形滑轨14,并在二号条形滑轨14上装配二号移动轮15,二号移动轮15与二号条形滑轨14相卡和,便于二号移动轮15在移动的时候防止脱离二号条形滑轨14,之后在二号移动轮15上安装的活动杆16可以进行张合运动,所以可以摆动,这样通过活动杆16与矩形板17后壁面相连接,便于起到移动支撑作用,当人们需要平躺的时候,通过在摆动杆11摆动,将矩形板17向后摆动,之后通过活动杆16与矩形板17连接的关系,二号移动轮15向前移动,当摆动杆11摆动30°或者45°带动矩形板17下落,只要人们感觉舒服的角度即可,之后拨动安装在二号条形凹槽两侧壁面开有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矩形豁槽内弹簧18支撑的固定板19进行夹住二号移动轮15,让二号移动轮15不会随意的移动,影响人们休息,弹簧18具有很好的拉伸性,所以带动固定板19时,人们可以拨动弹簧18就可以带动固定板19摆动,操作方便,固定板19一端嵌入与二号条形滑轨14侧壁面开有放置槽,便于夹住二号移动轮15的时候更加方便,矩形基座1下壁面四角处均安装的垫板4下壁面固定安装架20,在安装架20上壁面开有螺纹口内安装螺钉,便于本装置固定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