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航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导航仪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导航仪(CarNavigation)是一种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既定的目的地计算行程,通过地图显示和语音提示两种方式引导用户行至目的地的仪器的行车辅助设备,主要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运行工作。车载导航仪在使用的过程中散热效果不佳,易损坏车载导航仪的内部的电子元件,因此降低其使用寿命,以及其使用效率,传统的车载导航仪就是在车载导航仪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小孔,无法达到高效的散热效果,进而不能保证车载导航仪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如果车载导航仪连续使用,就会造成产热大于散热,因此就会损坏其它电子元件,因此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如中国专利CN201621438747.6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性能的车载导航仪,包括前盖体和后盖体,所述前盖体与后盖体之间为卡扣卡接,所述前盖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正对电路板的一侧中间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板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有多个通孔条,所述散热板远离电路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空心的三棱锥条,所述三棱锥条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小孔。但是该装置仅仅通过添加多个空心的三棱锥条提高散热面积,散热效果不好,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导航仪的散热装置,具备了通过循环吸热放热的优点,解决了该装置仅仅通过添加多个空心的三棱锥条提高散热面积,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导航仪的散热装置,包括车载导航仪、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在车载导航仪的正面,所述操作按钮固定连接在车载导航仪的正面,所述车载导航仪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车载导航仪的顶部,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滑动腔,所述固定块的内壁通过滑动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方筒和第二方筒,所述第一方筒和第二方筒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方筒底部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方筒的内壁通过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块,所述第二方筒底部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方筒的内壁通过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块,所述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热气囊,所述防热气囊的内部储存有丙酮,所述第一方筒和第二方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防热气囊的表面与滑动块的一侧搭接,所述固定块的内壁通过滑动腔开设有位移凹槽,所述滑动块的另一侧为楔形块,所述滑动块的另一侧通过位移凹槽与固定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车载导航仪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车载导航仪的内壁通过第三通孔固定连接有第三吸热块,所述第三吸热块的顶部与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开设有转动凹槽,所述滑动块的内壁通过转动凹槽转动连接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与第一方筒和第二方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靠近其正面和背面的内壁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固定块的内壁通过第四通孔固定连接有铁丝网,所述第一方筒、第二方筒、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的底部在铁丝网的顶部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吸热块,第三吸热块在车载导航仪的顶部,吸收车载导航仪中热量,通过设置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将第三吸热块中的热量依次吸收到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中,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依次与外界空气接触释放热量,达到了提高散热的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热气囊,防热气囊内部放置丙酮,防热气囊与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接触,使丙酮受热从液态变为汽态撑大防热气囊体积推动滑动块与固定块上的位移凹槽接触,实现了自动更换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与第三吸热块搭接,使第一吸热块和第二吸热块吸收到一定热量后自动解除与第三吸热块的接触,达到了提高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俯视图。
图中:1-车载导航仪、2-显示屏、3-操作按钮、4-散热机构、5-固定块、6-第一方筒、7-第二方筒、8-第一吸热块、9-第二吸热块、10-防热气囊、11-丙酮、12-滑动块、13-第三吸热块、14-转轴、1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导航仪的散热装置,包括车载导航仪1、显示屏2和操作按钮3,车载导航仪1为车载导航仪1主体用于为驾驶者提供导航定位服务,显示屏2固定连接在车载导航仪1的正面,显示屏2用于将车载导航仪1上的信息以图画的形式传述给驾驶者,操作按钮3固定连接在车载导航仪1的正面,操作按钮3的设置用于让使用者方便的操作车载导航仪1,车载导航仪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4,散热机构4的设置用于将车载导航仪1中的热量快速散去。
请参阅图2至图5,散热机构4包括固定块5,固定块5固定连接在车载导航仪1的顶部,车载导航仪1的设置为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提供滑动连接的场所,固定块5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机构4的散热效果,固定块5的内部开设有滑动腔,固定块5上靠近其正面和背面的内壁开设有第四通孔,固定块5的内壁通过第四通孔固定连接有铁丝网,第一方筒6、第二方筒7、第一吸热块8和第二吸热块9的底部在铁丝网的顶部滑动,铁丝网的设置用于增大固定块5中空气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同时提高第一吸热块8和第二吸热块9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固定块5的内壁通过滑动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一方面为第一吸热块8、第二吸热块9、防热气囊10和滑动块12提供连接场所,另一方面通过丙酮11受热汽化通过防热气囊10推动滑动块12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的移动,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第一方筒6底部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方筒6的内壁通过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块8,第一吸热块8的设置用于将第三吸热块13中的热量吸收传递给丙酮11,第二方筒7底部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方筒7的内壁通过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块9,第二吸热块9的设置用于将第三吸热块13中的热量吸收传递给丙酮11,第一吸热块8和第二吸热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热气囊10,防热气囊10的设置用于为丙酮11提供储存空间,同时通过丙酮11受热汽化防热气囊10体积变大推动滑动块12移动,防热气囊10的内部储存有丙酮11,丙酮11通过吸热改变自身状态,从而通过撑大防热气囊10为滑动块12的移动提供动力,同时丙酮11的液变汽的温度为四十度左右,进一步的控制第一吸热块8和第二吸热块9吸收的热量,所述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2,滑动块12的底部开设有转动凹槽,滑动块12的内壁通过转动凹槽转动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的设置用于为滚轮15提供转动连接的场所,转轴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滚轮15,滚轮15的表面与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转轴14和滚轮15之间的配合使滑动块12在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内壁中的滑动更加流畅和稳定,防热气囊10的表面与滑动块12的一侧搭接,固定块5的内壁通过滑动腔开设有位移凹槽,滑动块12的另一侧为楔形块,滑动块12通过楔形块的一侧与固定块5上的位移凹槽滑动连接,起到移动第一方筒6和第二方筒7位置的效果,滑动块12的另一侧通过位移凹槽与固定块5的内壁滑动连接,车载导航仪1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车载导航仪1的内壁通过第三通孔固定连接有第三吸热块13,第三吸热块13的顶部与第一吸热块8和第二吸热块9接触,第三吸热块13的设置用于将车载导航仪1中的热量吸收传递给第一吸热块8和第二吸热块9。
工作原理:该车载导航仪的散热装置使用时,当车载导航仪1工作时产生热量,第三吸热块13将车载导航仪1中的热量吸收传递给第二吸热块9,第二吸热块9顶部防热气囊10上的丙酮11受热从液态变为汽态,撑大防热气囊10体积,防热气囊10通过体积变大推动滑动块12滑动,滑动块12斜面与固定块5内壁接触从而推动第二方筒7向前运动,使第二吸热块9不与第三吸热块13接触,第二吸热块9透过铁丝网与外界空气接触进行散热,此时第一吸热块8与第三吸热块13接触吸收第三吸热块13中的热量,从而使第一吸热块8顶部的防热气囊10体积变大推动滑动块12移动,从而将第一方筒6复位,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第一吸热块8和第二吸热块9依次吸收第三吸热块13中的热量然后放热,散热效果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