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移栽固定架。
背景技术
大型树木在移栽过后,由于根基减少,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倾斜的现象,需要通过支架固定,避免因为树木倾斜导致其根部露出地表,从而影响其成活率。
树木移栽和固定的同时需要对他输送营养液,以提高树木成活率,传统采用吊瓶形式,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产生了很多垃圾,需要二次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移栽固定架,旨在解决树木移栽和固定的同时需要对他输送营养液,以提高树木成活率,传统采用吊瓶形式,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产生了很多垃圾,需要二次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移栽固定架,包括支撑组件和输液组件,所述输液组件包括顶盖、容纳杯、输液针头、固定圈和橡胶垫,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容纳杯顶部,并与所述容纳杯螺接,所述容纳杯位于所述固定圈顶部,所述容纳杯底部固定连接与所述固定圈,所述输液针头位于所述容纳杯底部,并贯穿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固定圈内部,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栓,支撑腿、固定锥、连接栓、螺母、固定片和脚踏板,所述固定栓贯穿所述固定片,并与所述固定片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腿位于所述固定圈底部,并与所述固定圈铰接,所述固定锥位于所述支撑腿底部,并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栓位于所述固定圈内部,并与所述固定圈转动连接,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固定栓外表面,并与所述固定栓相螺接,所述固定片位于所述固定圈外表面,并与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位于所述支撑腿顶部,并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所述脚踏板和所述固定锥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优选的,所述顶盖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顶盖顶部开设有小孔,所述容纳杯顶部设有螺纹,所述容纳杯通过顶部螺纹与所述顶盖相螺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分为四节,四节所述固定圈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固定栓的长度不低于十公分,所述固定栓上设置有螺纹,该螺纹与所述螺母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围绕所述固定圈底部均匀排列,所述支撑腿分为两节,两节所述支撑腿之间通过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锥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锥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固定锥呈圆锥状,其顶部直径大于其底部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移栽固定架,通过设置所述顶盖,所述容纳杯、所述输液针头和所述橡胶垫,顺时针旋转所述顶盖,使所述顶盖和所述容纳杯分离,像所述容纳杯中倒入适量营养液后在逆时针旋转所述杯盖,使所述杯盖和所述容纳杯螺紧,然后顺时针旋转所述螺母使所述固定圈分开,并将所述固定圈套入移栽后的树上,螺紧所述螺母将所述固定圈固定于树干中部,并将所述输液针头扎入树干上,所述顶盖顶部开设有小孔,使容纳杯内外压强相同,便于所述容纳杯内的营养液流入树干,从而达到给移栽树木提供养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组件、11-顶盖、12-容纳杯、13-输液针头、14-固定圈、15-橡胶垫、2-输液组件、21-固定栓,22-支撑腿、23-固定锥、24-连接栓、25-螺母、26-固定片,27-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移栽固定架,包括支撑组件1和输液组件2,输液组件1包括顶盖11、容纳杯12、输液针头13、固定圈14和橡胶垫15,顶盖11位于容纳杯12顶部,并与容纳杯12螺接,容纳杯12位于固定圈14顶部,容纳杯12底部固定连接与固定圈14,输液针头13位于容纳杯12底部,并贯穿固定圈14与固定圈14固定连接,橡胶垫15位于固定圈14内部,并与固定圈14固定连接,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栓21,支撑腿22、固定锥23、连接栓24、螺母25、固定片26和脚踏板27,固定栓21贯穿固定片26,并与固定片26滑动连接,支撑腿22位于固定圈14底部,并与固定圈14铰接,固定锥23位于支撑腿22底部,并与支撑腿22固定连接,连接栓24位于固定圈14内部,并与固定圈14转动连接,螺母25位于固定栓21外表面,并与固定栓21相螺接,固定片26位于固定圈14外表面,并与固定圈14固定连接,脚踏板27位于支撑腿22顶部,并与支撑腿22固定连接,支撑腿22、脚踏板27和固定锥23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顶盖11,容纳杯12、输液针头13和橡胶垫15,顺时针旋转顶盖11,使顶盖11和容纳杯12分离,像容纳杯12中倒入适量营养液后在逆时针旋转杯盖11,使杯盖11和容纳杯12螺紧,然后顺时针旋转螺母25使固定圈14分开,并将固定圈14套入移栽后的树上,通过螺紧螺母25将固定圈14固定于树干中部,并将输液针头13扎入树干内部,顶盖11顶部开设有小孔,使容纳杯12内外压强相同,便于容纳杯12内的营养液流入树干,从而达到给移栽树木提供养料的目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顺时针螺动螺母25使固定圈14打开,将固定圈14卡在树干上,并调节固定圈14的大小,使固定圈14与树干紧密接触并螺紧螺母25,使固定圈15固定于树干中部,拉伸支撑腿22,调节支撑腿22的长度使树干保持直立,用力向下踩动脚踏板27,将固定锥23压入泥土当中使支撑腿22固定,从而达到支撑树木避免移栽树木倾斜的作用,然后顺时针螺动顶盖11,使顶盖11与容纳杯12分离,像容纳杯11中注入适量营养液后逆时针旋转顶盖11,使顶盖11与容纳杯12螺紧,然后将输液针头13用力扎入树干中,顶盖11顶部开设有小孔,通过该小孔保持容纳杯12内外压强相等,便于容纳杯12内部的营养液通过其底部的输液针头13输送到树干内部,从而完成对移栽树木提供营养液,提高移栽树木成活率的作用,通过固定连接于固定圈14上的容纳杯12向树木提供营养液,解决了传统方式吊瓶提供营养影响美观,且造成的大量垃圾需要进行二次回收的问题。
进一步的,顶盖11内部设有内螺纹,顶盖11顶部开设有小孔,容纳杯12顶部设有螺纹,容纳杯12通过顶部螺纹与顶盖11相螺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接结构使顶盖11与容纳杯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也方便顶盖11与容纳杯12之间的分离,从而方便营养液的添加工作,通过在顶盖11上设置小孔,使容纳杯12内外压强相同,便于容纳杯12内部的营养液通过输液针头13流出。
进一步的,固定圈14分为四节,四节固定圈14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大小通过螺动螺母25进行调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圈14设置为多节便于调控固定圈14的大小,使固定圈14能够适应不同的树干,通过转动螺母25不仅可以调控固定圈14的大小,还可以将转动圈14打开,方便将转动圈14卡在树干上。
进一步的,固定栓21的长度不低于十公分,固定栓21上设置有螺纹,该螺纹与螺母25相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栓长度不低于十公分,便于固定树干直径较大的树木,避免因转动圈14张开过小而不能完全包裹树干,螺母25通过固定栓21上的螺纹与固定栓21相螺接。
进一步的,支撑腿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22围绕固定圈14底部均匀排列,支撑腿22分为两节,两节支撑腿22之间通过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四个支撑腿22使树木固定更加稳定,支撑腿22分为两节,两节支撑腿22之间通过滑动连接使支撑腿22长度可调控,从而适应不同的地面环境。
进一步的,固定锥2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锥23大小形状均相同,固定锥23呈圆锥状,其顶部直径大于其底部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固定锥23分别位于四个支撑腿22的底部,通过锥形结构使支撑腿22更方便压入泥土内部,使支撑腿22的固定工作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