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
背景技术
房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现有房车在长期使用时,需要配备装载式配电箱,以此控制房车内部电力设备;
现有的配电箱在安装于房车内部时,通常需要嵌入安装,而配电箱在嵌入安装后,需要后续贯穿螺丝对配电箱进行进一步固定,使得现有配电箱无法快速安装于房车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现有配电箱无法快速安装于房车内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正面旋转连接有旋转门,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粘贴有粘连层;
所述装置主体正面的上端贯穿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两侧贯穿连接有分支槽,所述集水槽的下端贯穿连接有储水盒,所述储水盒的内部活动贯穿连接有集水盒体,所述储水盒靠近集水槽的一端贯穿连接有进水口;
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安装有贯穿筒体,所述贯穿筒体内部贯穿连接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靠近装置主体的一侧贯穿连接有集热口,所述散热孔远离集热口的一侧嵌入连接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体。
优选的,所述滑动轨道贯穿设置于贯穿筒体的内部,且滑动板体设置于贯穿筒体内部靠近装置主体背面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体通过滑动轨道与贯穿筒体呈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且滑动板体通过贯穿筒体与房车内壁紧密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贯穿筒体呈垂直方向排布设置有2-5个于装置主体的两侧,所述贯穿筒体的内部呈双层套装中空状设置,且贯穿筒体外侧为橡胶材质贯穿筒体。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呈半圆弧状嵌入于装置主体的上端,所述装置主体的正面呈倾斜45°设置,且集水槽设置有4-6条。
优选的,所述分支槽呈倒置“V”状设置于集水槽的两侧,且集水槽通过进水口与集水盒体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为配电箱装置主体,所述粘连层为粘贴胶材质粘连层,且装置主体背面通过粘连层与房车内部粘连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设置有贯穿筒体,使得当需要将装置主体嵌入安装于房车内部时,装置主体在嵌入时挤压至贯穿筒体的外侧,贯穿筒体挤压至内部滑动板体,滑动板体通过滑动轨道呈水平方向滑动,滑动板体因散热孔整体倾斜设置,滑动板体挤压至贯穿筒体的外侧,并滑动板体与房车内壁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了能够在嵌入配电箱的同时将配电箱两侧与房车内壁紧密加固的效果;
2、该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设置有集水槽,使得当该种配电箱需要在户外使用时,可通过集水槽和分支槽将装置主体上端的雨水进行收集,并能够通过集水槽与进水口贯穿连接,方便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储水盒内部,且能够通过集水盒体方便使用者将收集后的雨水从储水盒内部取出,从而达到了能够方便使用者将雨水进行收集的效果;
3、该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设置有集热口,当装置主体整体进行工作时,热气可通过集热口内部,并进入散热孔内部,方便对配电箱进行散热,避免了现有配电箱在安装于房车内部后不方便进行散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贯穿筒体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装置主体,101-旋转门,102-粘连层,2-集水槽,201-分支槽,3-储水盒,301-集水盒体,302-进水口,4-贯穿筒体,401-集热口,402-散热孔,403-滑动板体,404-滑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正面旋转连接有旋转门101,装置主体1的背面粘贴有粘连层102;
装置主体1正面的上端贯穿有集水槽2,集水槽2的两侧贯穿连接有分支槽201,集水槽2的下端贯穿连接有储水盒3,储水盒3的内部活动贯穿连接有集水盒体301,储水盒3靠近集水槽2的一端贯穿连接有进水口302;
装置主体1的两侧安装有贯穿筒体4,贯穿筒体4内部贯穿连接有散热孔402,散热孔402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侧贯穿连接有集热口401,散热孔402远离集热口401的一侧嵌入连接有滑动轨道404,滑动轨道4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体403。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轨道404贯穿设置于贯穿筒体4的内部,且滑动板体403设置于贯穿筒体4内部靠近装置主体1背面的一侧,设置有贯穿筒体4,使得当需要将装置主体1嵌入安装于房车内部时,装置主体1在嵌入时挤压至贯穿筒体4的外侧,贯穿筒体4挤压至内部滑动板体403,滑动板体403通过滑动轨道404呈水平方向滑动,滑动板体403因散热孔402整体倾斜设置,滑动板体403挤压至贯穿筒体4的外侧,并滑动板体403与房车内壁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了能够在嵌入配电箱的同时将配电箱两侧与房车内壁紧密加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体403通过滑动轨道404与贯穿筒体4呈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滑动板体403通过贯穿筒体4与房车内壁紧密贴合连接,且散热孔402整体呈倾斜5-15°贯穿设置,通过设置有滑动板体403,使得可通过滑动板体403滑动进一步挤压至房车的内壁,并能够增加装置主体1与房车接触面积与抵紧力。
在本实施例中:贯穿筒体4呈垂直方向排布设置有2-5个于装置主体1的两侧,贯穿筒体4的内部呈双层套装中空状设置,且贯穿筒体4外侧为橡胶材质贯穿筒体4,通过设置有贯穿筒体4,使得可通过贯穿筒体4内部贯穿有散热孔402,使得能够通过散热孔402方便装置主体1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集水槽2呈半圆弧状嵌入于装置主体1的上端,装置主体1的正面呈倾斜45°设置,且集水槽2设置有4-6条,设置有集水槽2,使得当该种配电箱需要在户外使用时,可通过集水槽2和分支槽201将装置主体1上端的雨水进行收集,并能够通过集水槽2与进水口302贯穿连接,方便雨水通过进水口302进入储水盒3内部,且能够通过集水盒体301方便使用者将收集后的雨水从储水盒3内部取出,从而达到了能够方便使用者将雨水进行收集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分支槽201呈倒置“V”状设置于集水槽2的两侧,且集水槽2通过进水口302与集水盒体301贯穿连接,通过设置有分支槽201,使得可通过分支槽201方便装置主体1上端的雨水进入集水槽2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为配电箱装置主体1,粘连层102为粘贴胶材质粘连层102,且装置主体1背面通过粘连层102与房车内部粘连连接,通过设置有粘连层102,可通过粘连层102与房车内壁紧密粘连,达到了能够通过粘连层102对装置主体1进一步安装的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房车的装载式配电箱时,首先需要将装置主体1嵌入安装于房车内部时,装置主体1在嵌入时挤压至贯穿筒体4的外侧,贯穿筒体4挤压至内部滑动板体403,滑动板体403通过滑动轨道404呈水平方向滑动,滑动板体403因散热孔402整体倾斜设置,滑动板体403挤压至贯穿筒体4的外侧,并滑动板体403与房车内壁紧密贴合,随后通过粘连层102对装置主体1进一步安装,当该种配电箱需要在户外使用时,可通过集水槽2和分支槽201将装置主体1上端的雨水进行收集,并能够通过集水槽2与进水口302贯穿连接,方便雨水通过进水口302进入储水盒3内部,且能够通过集水盒体301方便使用者将收集后的雨水从储水盒3内部取出,从而达到了能够方便使用者将雨水进行收集的效果,随后,当装置主体1整体进行工作时,热气可通过集热口401内部,并进入散热孔402内部,方便对配电箱进行散热。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