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养殖大棚。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养殖大棚采用木质结构或钢结构进行建造,但是现有的养殖大棚虽然可以满足养殖需求,但是由于大棚结构固定,大棚的面积大小在建造完成后已经固定无法进行更改,导致无法满足养殖户扩大养殖面积的需求;
由于上述问题导致养殖大棚使用不便,因此,需要在现有的养殖大棚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能够调节范围的钢结构养殖大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的养殖大棚由于大棚结构固定,大棚的面积大小在建造完成后已经固定无法进行更改,导致无法满足养殖户扩大养殖面积的需求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调节范围的钢结构养殖大棚,通过设置钢结构养殖大棚,将钢结构养殖大棚分成多个组成部分,使得钢结构部件之间通过插接进行组合,形成整体长方形框架的棚体结构,并通过螺栓将组合结构进行固定,形成一个稳固的大棚结构,通过在钢结构部件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能够推动钢结构部件在底架的范围内横向移动,通过调整钢结构部件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横向拉长大棚的范围,从而扩大大棚的面积,满足养殖户扩大养殖面积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调节范围的钢结构养殖大棚,包括底架、固定架、第一组合架、第二组合架和棚顶,所述底架的中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底架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组合架,所述第一组合架的顶部正面设置有第一横梁架,所述第一组合架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第一对接梁,所述底架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组合架,所述第二组合架的顶部正面设置有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二组合架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第二对接梁。
优选的,所述底架呈长条状,且底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底架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的底部嵌入在底架的凹槽内,且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通过螺栓与底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且滚轮与底架的凹槽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凹槽,且两端的第一对接梁和第二对接梁与安装槽的凹槽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架、第一对接梁和第二横梁架、第二对接梁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凹槽,且棚顶插入在第一组合架、第二组合架的凹槽内与固定架的凹槽进行对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种能够调节范围的钢结构养殖大棚,通过在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在进行调节时,能够推动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在底架的范围内横向移动,从而调节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在底架凹槽内的位置,通过调整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横向拉长大棚的范围,从而扩大大棚的面积,通过在安装槽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凹槽,且两端的第一对接梁和第二对接梁与安装槽的凹槽相契合,将第一对接梁和第二对接梁插入安装槽后,使得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的侧面与固定架对接,形成整体长方形框架的棚体结构,且固定架、第一组合架和第二组合架通过螺栓与底架固定连接,使得在大棚范围固定后,通过螺栓将组合结构进行固定,形成一个稳固的大棚结构,通过在第一横梁架、第一对接梁和第二横梁架、第二对接梁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凹槽,且棚顶插入在第一组合架、第二组合架的凹槽内与固定架的凹槽进行对接固定,使得棚顶能够进行安装拆卸,在调节大棚的范围后通过增加棚顶的范围即可使大棚进行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合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架;2-固定架;3-第一组合架;4-第二组合架;5-棚顶;201-安装槽;301-第一横梁架;302-第一对接梁;401-第二横梁架;402-第二对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所示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调节范围的钢结构养殖大棚,包括底架1、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第二组合架4和棚顶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中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201,所述底架1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组合架3,所述第一组合架3的顶部正面设置有第一横梁架301,所述第一组合架3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第一对接梁302,所述底架1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组合架4,所述第二组合架4的顶部正面设置有第二横梁架401,所述第二组合架4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第二对接梁402。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1呈长条状,且底架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1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两侧,两组底架1为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提供地基作用,为大棚建造提供水平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底部嵌入在底架1的凹槽内,且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通过螺栓与底架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且滚轮与底架1的凹槽底部相接触,通过在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在进行调节时,能够推动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从而调节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在底架1凹槽内的位置,通过调整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横向拉长大棚的范围,从而扩大大棚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20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凹槽,且两端的第一对接梁302和第二对接梁402与安装槽201的凹槽相契合,将第一对接梁302和第二对接梁402插入安装槽201后,使得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侧面与固定架2对接,形成整体长方形框架的棚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架301、第一对接梁302和第二横梁架401、第二对接梁402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凹槽,且棚顶5插入在第一组合架3、第二组合架4的凹槽内与固定架2的凹槽进行对接固定,使得棚顶5能够进行安装拆卸,在调节后通过增加棚顶5的范围即可使大棚进行正常使用。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调节范围的钢结构养殖大棚时,通过设置有两组底架1,底架1分别位于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两侧,两组底架1为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提供地基作用,为大棚建造提供水平支撑,底架1呈长条状,且底架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底部嵌入在底架1的凹槽内,通过在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在进行调节时,能够推动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从而调节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在底架1凹槽内的位置,通过调整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横向拉长大棚的范围,从而扩大大棚的面积,安装槽20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凹槽,且两端的第一对接梁302和第二对接梁402与安装槽201的凹槽相契合,将第一对接梁302和第二对接梁402插入安装槽201后,使得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的侧面与固定架2对接,形成整体长方形框架的棚体结构,且固定架2、第一组合架3和第二组合架4通过螺栓与底架1固定连接,使得在大棚范围固定后,通过螺栓将组合结构进行固定,形成一个稳固的大棚结构,通过在第一横梁架301、第一对接梁302和第二横梁架401、第二对接梁402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凹槽,且棚顶5插入在第一组合架3、第二组合架4的凹槽内与固定架2的凹槽进行对接固定,使得棚顶5能够进行安装拆卸,在调节后通过增加棚顶5的范围即可使大棚进行正常使用。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