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耳机线收纳装置的耳机。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耳机是一个十分常用的工具,用来听歌打电话等等,人们对耳机的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耳机的耳机线一般很长,这部分耳机线在人们使用后往往会随手放进包里,等到下次取出时,耳机线会缠在一起,使用时需要人工将所有的线再重新梳理一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麻烦,降低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幸福指数,而目前通常使用的耳机都没有收纳耳机线的功能,部分耳机有收纳功能但占据空间大,操作也很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带耳机线收纳装置的耳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带耳机线收纳装置的耳机,一种自带耳机线收纳装置的耳机,包括软耳塞,外壳,收纳仓和顺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耳塞的内部后侧通过固定连接安装有出音板,所述软耳塞的后部端面有通过凹凸结构嵌入设置有扩音电子设备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含有电子扩音系统,所述外壳的后侧通过榫卯结构嵌入有收纳仓,所述收纳仓的下端中部有通过榫卯结构固定安装的顺线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纳仓的后部靠近端面1mm处安装有凹槽,所述收纳仓的几何中心安装有可旋式绕线筒,所述可旋式绕线筒与外壳中电子扩音系统贯通相接,所述可旋式绕线筒右端后部且距后端面2mm处有通过榫卯方式连接的绕线板,所述绕线板被限位在凹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可旋式绕线筒的下端中部有1mm深的线孔,所述线孔的中部穿过耳机线,所述耳机线与外壳中电子设备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可旋式绕线筒上安装有绕线板,使得当装置在对冗长的耳机线进行收纳时,绕线板带动可旋式绕线筒旋转且绕线板被限制在绕线筒的凹槽内运动,使得耳机线能够随着绕线筒的旋转而缠绕在绕线筒上且绕线板不会因为外力而产生错位,提高了耳机线的收纳速度,优化了耳机结构,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可旋式绕线筒并与外壳后端面贯通,使得耳机线在收纳的过程中,耳机线能够成螺旋形的缠绕在绕线筒外壁,而不会自身产生严重的扭矩而断裂,节约了空间,对耳机线不会造成损坏,将耳机变的更加便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A处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软耳塞;101、出音板;2、外壳;201、电子扩音系统;3、收纳仓;301、可旋式绕线筒;302、绕线板;303、线孔;304、耳机线;305、凹槽;4、顺线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一种自带耳机线收纳装置的耳机,包括软耳塞1,外壳2,收纳仓3和顺线仓4,软耳塞1的后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出音板101,软耳塞1的后部有通过凹凸槽限位嵌入设置有扩音电子设备的外壳2,外壳2的内部含有电子扩音系统201,外壳2的后侧通过榫卯结构嵌入有收纳仓3,收纳仓3的下端中部有通过榫卯结构固定安装的顺线仓4。
进一步的,收纳仓3的后部靠近端面处安装有凹槽305,收纳仓3的几何中心安装有可旋式绕线筒301,可旋式绕线筒与外壳中电子扩音系统贯通相接,可旋式绕线筒301右端后部且距后端面2mm处有通过榫卯方式连接的绕线板302,绕线板302被限位在凹槽305中,更加便于当装置在收纳耳机线304时,绕线板302经过旋转带动可旋式绕线筒301的转动且被限位在凹槽305中而不会错位,使得收纳过程变的快捷方便,进一步的提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可旋式绕线筒301的下端中部钻有线孔303,线孔303的中部穿过耳机线304,绕线筒301中部的线孔303正对顺线仓4,使得耳机线304能够更加顺畅的随着旋转,减小磨损。
工作原理:当使用完耳机,需要将耳机线收纳起来时,用一根或者两根手指捏住外壳,再用另外的手指将可旋式绕线筒上的绕线板顺时针旋转,即可带动绕线筒旋转起来,并将耳机线一圈圈的缠绕在绕线筒外壁上且耳机线不会扭曲断裂,等到下次需要再次使用耳机时,只需轻轻的将顺线仓下的耳机线抽出即可,收纳操作简单,收纳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