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通风农业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大棚技术的发展,农业方面对于大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大棚内一般都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比如说,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有棚内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恶臭气味,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弱碱性,对蔬菜叶片有一定伤害,棚内聚集氨气后,导致蔬菜叶面呈水渍状,严重的会变褐枯死;一次施用氨态氮肥过多,会使某些菌体的作用降低,造成土壤局部酸,当PH值小于5时,便产生亚硝酸气体,可使蔬菜叶片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整叶变白枯死,常被误诊为白粉病;如果农膜或地膜的质量差,或地内有地膜残留,以阳光曝晒,在棚内高温条件下,易挥发产生乙烯和氯气等有害气体;冬季取暖升温,若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气体,通风不及时会使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积累过多。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一种自动通风农业大棚,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通风农业大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通风农业大棚,包括大棚、排气扇控制箱、第一挡板、进风管一、滤网、排风管、第二挡板、支柱、出风孔、排气扇、进风管二和集风圈,所述大棚正面顶部贯穿设置进风管二,所述进风管二一端焊接连接集风圈,所述集风圈与进风管二之间固定设置滤网,所述进风管二一侧焊接设置进风管一,所述进风管一一端焊接连接集风圈,所述进风管一与集风圈之间设有滤网,所述进风管一一侧固定设有支柱,所述支柱固定设置第一挡板,所述大棚正面固定设置排气扇控制箱,所述大棚侧面穿插设置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一端固定设置排气扇,所述排风管一侧固定设置出风孔,所述排风管顶端焊接设置支柱,所述支柱上固定连接第二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管一和进风管二组合成Y型,且进风管一和进风管二都设有集风圈和滤网,且进风管一设有第一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风管呈L型,且一端在大棚内一端在大棚外,且在大棚内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风孔设置在排风管的侧面,出风孔设有滤网,且排风管顶端设有第二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管一和进风管二都设置在大棚的正面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风圈为空心圆台结构,且小圆端与进风管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进风管一和进风管二组合成Y型,且进风管一和进风管二都设有集风圈和滤网,且进风管一设有第一挡板,Y型的进风管利于全方位多方位的集风,滤网能过滤掉风中的杂物,且第一挡板在雨天时能防止雨水进入进风管一和进风管二。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排风管呈L型,且一端在大棚内一端在大棚外,且在大棚内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L型的排风管由于有个弯道可防止外面的空气进入大棚,保证大棚的密封性,排气扇设置在大棚内侧排风口设置在外侧利于大棚排出大棚内的气体。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出风孔设置在排风管的侧面,出风孔设有滤网,且排风管顶端设有第二挡板,排风管的侧面在下雨天时不易进水,且有第二挡板在出风孔上端遮挡,更加保证排风管不会进入雨水和杂质。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进风管一和进风管二都设置在大棚的正面的上端,高一点的地方空气质量更好更容易集风,达到了更换大棚内不新鲜气体的目的,且从上面进去的空气在密闭空间内可向下循环。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集风圈为空心圆台结构,且小圆端与进风管相接,利于风的收集和杂质的吸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风管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扇结构示意图。
图中:大棚-1、排气扇控制箱-2、第一挡板-3、进风管一-4、滤网-5、排风管-6、第二挡板-7、支柱-8、出风孔-9、排气扇-10、进风管二-11、集风圈-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通风农业大棚1,包括大棚1、排气扇控制箱2、第一挡板3、进风管一4、滤网5、排风管6、第二挡板7、支柱8、出风孔9、排气扇10、进风管二11和集风圈12,大棚1正面顶部贯穿设置进风管二11,进风管二11一端焊接连接集风圈12,集风圈12与进风管二11之间固定设置滤网5,进风管二11一侧焊接设置进风管一4,进风管一4一端焊接连接集风圈12,进风管一4与集风圈12之间设有滤网5,进风管一4一侧固定设有支柱8,支柱8固定设置第一挡板3,大棚1正面固定设置排气扇控制箱2,大棚1侧面穿插设置排风管6,排风管6一端固定设置排气扇10,排风管6一侧固定设置出风孔9,排风管6顶端焊接设置支柱8,支柱8上固定连接第二挡板7。
进一步的,进风管一4和进风管二11组合成Y型,且进风管一4和进风管二11都设有集风圈12和滤网5,且进风管一4设有第一挡板3,Y型的进风管利于全方位多方位的集风,滤网5能过滤掉风中的杂物,且第一挡板3在雨天时能防止雨水进入进风管一4和进风管二11。
进一步的,排风管6呈L型,且一端在大棚1内一端在大棚1外,且在大棚1内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10,L型的排风管6由于有个弯道可防止外面的空气进入大棚1,保证大棚1的密封性,排气扇10设置在大棚1内侧排风口设置在外侧利于大棚1排出大棚1内的气体。
进一步的,出风孔9设置在排风管6的侧面,出风孔9设有滤网5,且排风管6顶端设有第二挡板7,排风管6的侧面在下雨天时不易进水,且有第二挡板7在出风孔9上端遮挡,更加保证排风管6不会进入雨水和杂质。
进一步的,进风管一4和进风管二11都设置在大棚1的正面的上端,高一点的地方空气质量更好更容易集风,达到了更换大棚1内不新鲜气体的目的,且从上面进去的空气在密闭空间内可向下循环。
进一步的,集风圈12为空心圆台结构,且小圆端与进风管相接,利于风的收集和杂质的吸附。
工作原理:首先,检查大棚1的密封性和装置的完整性,接通启动排气扇控制箱2,使得排风管6内的排气扇10运转,进风管一4和进风管二11可收集不同方向的风,且滤网5可过滤掉风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大棚1,排气扇10的运转使大棚1内原本不新鲜的空气排出,大棚1体内的空气通过排风管6并从排风管6侧面的出风孔9排出,下雨天时第一挡板3能遮挡进风管一4和进风管二11,第二挡板7能遮挡出风孔9,防止了雨水进入大棚1内,且保障了大棚1的密闭性。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