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的间隔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输送指由发电厂或电源由某处输送到另一处的一种方式,由于早期技术不成熟电能输送多采用直流输电,而后期逐渐演变成交流传送,交流传送有很多优势,减少了电力输送中的损耗,提高了速度和传送长度。不过依然有一定的损耗,相信以后技术成熟,会出现更加合适的电能传输方式,其中在电力输送中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电缆组成,而现有技术中这些电缆未设有间隔装置导致电缆经常缠绕在一起相互发生碰撞导致表皮受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防止电缆缠绕的间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止电缆缠绕的间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电缆缠绕的间隔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框架;
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活动板、螺丝、活动块、第二连接板、连接槽、螺丝孔、螺栓、支撑杆、滑动块、滑条、抵块、弹簧、限位板,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螺丝,所述活动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表面嵌入设置有螺丝孔,所述第一框架的外壁一侧活动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抵块,所述抵块的一侧面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在第一框架的一端上下方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螺丝的一端贯穿活动板与活动块的一侧面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块设有两块,且每个活动块连接着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有凹字槽,且连接槽设有两块,且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均设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螺栓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外壁前后侧均设有,而螺栓的一端内部设有磁铁,且每个磁铁方向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板呈互相结构,且限位板为橡胶材质。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电缆放置在每个框架内然后旋转螺栓让一端通过限位板对电缆进线固定,同时通过支撑杆带动移动块在滑条上移动让限位板能够精准对位,让电缆的固定效果更好,然后通过抵块来防止螺栓发生摆动,再通过弹簧将限位板所受的压力带入抵块进行低缓,能够有效减少电缆与框架发生碰撞,使电缆不容易受损。
2、其次,通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相互连接,再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使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能够进行纵向连接,让框架便于进行调节,然后再将活动板放入连接槽内,再通过螺丝孔进行固定,最后通过每个螺栓内的磁铁进行相互吸合,使框架便于进行组装,使工作效率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纵向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A处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
第一框架1;第一连接板101;活动板102;螺丝103;活动块104;第二连接板105;连接槽106;螺丝孔107;螺栓108;支撑杆109;滑动块110;滑条111;抵块112;弹簧113;限位板114;第二框架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防止电缆缠绕的间隔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第一框架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框架2;
第一框架1包括第一连接板101、活动板102、螺丝103、活动块104、第二连接板105、连接槽106、螺丝孔107、螺栓108、支撑杆109、滑动块110、滑条111、抵块112、弹簧113、限位板114,第一框架1的一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01,第一框架1的一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02,活动板1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螺丝103,活动板10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04,第一框架1的另一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05,第一框架1的另一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槽106,连接槽106的表面嵌入设置有螺丝孔107,第一框架1的外壁一侧活动连接有螺栓108,螺栓10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9,支撑杆10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动块110,滑动块1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条111,支撑杆10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抵块112,抵块112的一侧面固定安装有弹簧113,弹簧1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14。
其中,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5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在第一框架1的一端上下方对称设置,通过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5,再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使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能够进行纵向连接,让框架便于进行调节。
其中,螺丝103的一端贯穿活动板102与活动块104的一侧面活动连接,通过螺丝103便于对活动块104进行固定,同时当活动块104需要调节时能够通过松开螺丝103进行调节。
其中,活动块104设有两块,且每个活动块104连接着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一端,使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之间便于进行固定,同时通过活动块104便于带动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进行转动。
其中,连接槽106的内部设有凹字槽,且连接槽106设有两块,且在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5的另一端均设有,使框架在进行纵向连接使能够将活动板102放入连接槽106内进行连接。
其中,螺栓108在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外壁前后侧均设有,而螺栓108的一端内部设有磁铁,且每个磁铁方向相反,使螺栓108在纵向连接重合时能够通过磁铁进行连接,让连接结构更稳固。
其中,限位板114呈互相结构,且限位板114为橡胶材质,通过限位板114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固定,同时通过橡胶材质来减少电缆的摩擦,让电缆表皮不容易受损。
工作原理:使用时,该装置将电缆放置在每个框架内然后旋转螺栓108让一端通过限位板114对电缆进线固定,同时通过支撑杆109带动移动块110在滑条111上移动让限位板114能够精准对位,让电缆的固定效果更好,然后通过抵块112来防止螺栓108发生摆动,再通过弹簧113将限位板114所受的压力带入抵块112进行低缓,能够有效减少电缆与框架发生碰撞,使电缆不容易受损,接着通过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5进行相互连接,再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使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能够进行纵向连接,让框架便于进行调节,然后再将活动板102放入连接槽106内,再通过螺丝孔107进行固定,最后通过每个螺栓108内的磁铁进行相互吸合,使框架便于进行组装,使工作效率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