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是其涉及一种植树造林挖坑机。
背景技术
园林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植树造林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挖坑机,现有的挖坑机大多配备有滚轮,这样虽然方便了整体装置的移动,但也降低了挖坑机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并且因为挖坑机部件稳固性差,导致挖坑机经常会因为挖坑部件太重造成电机等部件损坏,造成损失,使用挖坑机时无法控制挖坑的深度,就无法挖出与树木大小相符合的坑,降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挖坑深度、挖坑部件稳固性高、稳定性强的植树造林挖坑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树造林挖坑机,包括底座、锁紧机构、活动板和肥料斗,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上方设有锁紧机构,所述底座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杆,所述左右两侧支撑杆之间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支撑杆内侧下方设有肥料斗,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限位杆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可拆卸连接有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使用锁紧机构对滚轮进行固定,避免整体装置滑动,保证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使用挖坑机进行挖坑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刻度线对挖坑深度进行掌控,从而使得挖坑深度掌控起来更加精确,将挖坑部件使用固定螺栓固定住,增加对挖坑部件的支持力,加强挖坑部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开口处设有扩口部;局部增大螺孔的直径,使固定螺栓更容易插入,更有利于固定螺栓与螺纹孔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包括螺纹柱和螺纹柱一端可拆卸连接的把手;拧动螺栓时使用把手可以省力,拆卸方便快捷,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设有十字形止转槽,所述螺纹柱上有十字形止转凸部,所述十字形止转凸部与十字形止转槽相配合;十字形结构保证了把手与螺纹柱之间只能前后移动,不能左右移动,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在转动把手的时候,把手螺杆之间不会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包括圆盘状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旋转部,旋转部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部,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弧形部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部;弧形部更加贴合人体手形状,使用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柱前端呈圆锥形;圆锥形的形状接触面积更小更有利于将螺纹柱塞入螺纹孔中,操作便捷,更方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设有S凸筋;所述S形凸筋增加与皮肤接触时的摩擦力,拧动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壁上设有防滑垫;略微增加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不使用时,降低挖坑部件因为重力影响下坠的力量。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片为与滚轮外轮面相匹配的弧形片,所述锁紧片上还设有防滑层,所述锁紧片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穿过门型架并连接有操作盘;增加锁紧机构的摩擦力,提高锁紧效果,增加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斗的顶部设有填充口,所述分料斗底部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倾斜设置且其管口紧邻钻杆,所述下料管上设有下料阀;可以在挖坑结束后将肥料放入坑中,减少人力劳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挖坑机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可以控制挖坑深度、挖坑部件稳固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植树造林挖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植树造林挖坑机固定螺栓主视图。
图3为植树造林挖坑机固定螺栓侧视图。
图4为植树造林挖坑机滑槽防滑垫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把手上十字止转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螺纹柱上十字止转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滑槽与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植树造林用可控型挖坑机,包括底座1、锁紧机构3、活动板4和肥料斗7;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滚轮2,滚轮2的外轮面高出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锁紧机构3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对应滚轮2的位置上,锁紧机构3包括门型架31,门型架31固定在底座1上且将滚轮2罩设在内,门型架31内滑动卡设有锁紧片32,锁紧片32为与滚轮2外轮面相匹配的弧形片,锁紧片32上还设置有防滑层321,能够增加其与滚轮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锁紧效果,锁紧片3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33,调节丝杆33的另一端穿过门型架31并连接有操作盘34,调节丝杆33与门型架3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通过操作盘34带动调节丝杆33转动,从而带动锁紧片32朝着靠近滚轮2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与滚轮2的外轮面相抵触,对滚轮2进行固定,避免整体装置滑动,保证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所述底座1的顶部两侧对称固定有支撑杆12,两侧所述支撑杆12之间设置有活动板4,活动板4的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限位杆41,限位杆41的末端连接有滑块411,支撑杆12上开设有与滑块411相配合的滑槽121,滑块411滑动连接在滑槽121中,进一步的,滑块411的横截面呈梯形,这种卡接式的滑动更加稳定,支撑杆12上还设置有刻度线122,从而可以让工作人员对活动板4的位移量有更直观的了解,活动板4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钻杆51,钻杆51的杆体外围固定有螺旋刀片511,底座1上开设有供钻杆51伸出的通孔11,钻杆51的底部呈倒锥形,从而更便于钻杆51的在土壤中的旋进,所述活动板4的上方设置有双向丝杆6,双向丝杆6转动连接在两侧所述支撑杆12之间,左侧所述支撑杆12上安装有驱动双向丝杆6转动的第二电机61,双向丝杆6的左右两侧杆体外围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丝杆套筒62,丝杆套筒62的底部铰接有连杆621,连杆621的另一端铰接至活动板4的顶部,工作时,由第二电机61带动双向丝杆6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丝杆套筒62相互靠拢,丝杆套筒62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杆621带动活动板4向下移动,进行挖坑,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刻度线122对挖坑深度进行掌控,且采用丝杆进行传动,使得活动板4的移动更加平稳,从而使得挖坑深度掌控起来更加精确。
所述肥料斗7固定在右侧所述支撑杆12的侧边下方,分料斗7的顶部设置有填充口71,分料斗7的底部连接有下料管72,下料管72倾斜设置且其管口紧邻钻杆51,下料管72上安装有下料阀721,在挖坑结束以后,可打开下料阀721,使得肥料经由下料管72落入挖好的坑洞中,这样就能在挖坑的同时进行施肥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12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80,所述限位杆41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螺纹孔81,所述第一螺纹孔上穿设有固定螺杆82,该固定螺杆82可穿设到第二螺纹孔内,从而对限位杆41实现支撑固定。
所述限位杆41一端与活动板4相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80,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第二螺纹孔81,第一螺纹孔80与第二螺纹孔81大小相同,第二螺纹孔81上有相配合的固定螺栓82,固定螺栓82与第一螺纹孔80和第二螺纹孔81相配合使用,固定螺栓82由把手84和螺纹柱83组成,把手84与螺纹柱8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把手上设有十字形止转槽89,螺纹柱上83有十字形止转凸部88,所述止转槽89可套入至止转凸部88上,保证把手84与螺纹柱83之间只能够前后移动,不能左右移动,拧动时更稳定;所述把手包括圆盘状的连接部90和与连接部相连的旋转部85,连接部与旋转部为焊接结构,旋转部85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部86,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弧形部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部87,该设置方式更加贴合人手手指形状,使用更方便省力;把手螺纹柱83前端为圆锥形,将螺纹柱83拧入第一螺纹孔80与第二螺纹孔81时更有轻松;滑槽121内壁上设有防滑垫,防滑垫为橡胶制成的软垫,防滑垫与滑槽121使用粘接的方法固定,略微增加摩擦力,减小挖坑机不使用时挖坑部件受重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利用滚轮2将整体装置移动到工作地点,然后通过操作盘34带动调节丝杆33转动,从而带动锁紧片32朝着靠近滚轮2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与滚轮2的外轮面相抵触,对滚轮2进行固定,避免整体装置滑动,保证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待滚轮2锁紧以后,启动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1,由第二电机61带动双向丝杆6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丝杆套筒62相互靠拢,丝杆套筒62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杆621带动活动板4向下移动,进行挖坑,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刻度线122对挖坑深度进行掌控,且采用丝杆进行传动,使得活动板4的移动更加平稳,从而使得挖坑深度掌控起来更加精确;挖坑结束以后,可打开下料阀721,使得肥料经由下料管72落入挖好的坑洞中,这样就能在挖坑的同时进行施肥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