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洪水灾区救生筏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
背景技术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而经过洪水洗礼过的地区将成为灾区,很多人会由于洪水的侵害而导致流离失所,甚至还有可能受伤或死亡,这时很需要救援人员进行施救工作。
现有的救生筏一般都是充气型的,使得其可很好地漂浮于水上,但却不能很好地适应洪水灾区的救援工作,很容易被一些尖锐的物品划破,极易给救援人员以及被救援人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提供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它可以实现其在前进的过程中不轻易受到一些垃圾的影响,且防止救生筏被一些尖锐的物品撞破,对救生筏本体有个保护作用,且在物品撞击救生筏本体时,可将放置槽内存储的水吸入气囊并将其吸出该救生筏,有效地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包括救生筏本体,所述救生筏本体内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回形槽,所述救生筏本体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的前端侧壁连通设有多个吸水部件,多个所述吸水部件的吸水端均于回形槽连通设置,所述防撞机构的前端侧壁连通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水部件,所述救生筏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板,所述出水部件的出水端贯穿锥形板设置,该救生筏的设置,可在其前进时,将一些垃圾沿着锥形板分布至救生筏本体的两侧,防止它们阻挡救生筏的前进,且防止救生筏被一些尖锐的物品撞破,对救生筏本体有个保护作用,且在物品或垃圾撞击救生筏本体时,可将放置槽内存储的水吸入气囊并将其吸出救生筏本体,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放置槽的底部倾斜设置是便于其内的水能够更好地流入回形槽内,使得水被清除地较为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救生筏本体外壁的气囊,多个所述吸水部件均连通设置于气囊的前端侧壁,两个所述出水部件连通设置于气囊的前端侧壁,所述气囊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撞条,需要说明的是,防撞机构的设置,可防止救生筏本体被坚硬的物品划破,对救生筏有个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部件包括连通设置于气囊前端侧壁的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吸水端正对回形槽设置,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压力阀,需要说明的是,吸水部件的设置,可将回形槽内的水吸入气囊,防止积水过多而影响该救生筏的装载人数,且保护了救生筏中的人员安全,避免积水多而造成救生筏沉入水中。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部件包括连通设置于气囊前端侧壁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贯穿锥形板设置,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压力阀,需要说明的是,出水部件的设置,可将气囊中吸入的水吹出气囊,避免给该救生筏增加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过滤网,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的设置,避免一些颗粒较大的杂物通过出水管的出水端进入气囊,防止给该救生筏增加负担,且防止堵塞出水管的出水端,以免造成气囊只进水而不出水。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该救生筏的设置,可在其前进时,将一些垃圾沿着锥形板分布至救生筏本体的两侧,防止它们阻挡救生筏的前进,且防止救生筏被一些尖锐的物品撞破,对救生筏本体有个保护作用,且在物品撞击救生筏本体时,可将放置槽内存储的水吸入气囊并将其吸出该救生筏,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2)本方案通过放置槽的底部倾斜设置,便于放置槽内的水能够更好地流入回形槽内,使得放置槽内的水能够更好地被清除。
(3)本方案通过本防撞机构的设置,可防止救生筏本体被坚硬的物品划破,对救生筏有个保护作用。
(4)本方案通过吸水部件的设置,可将回形槽内的水吸入气囊,防止积水过多而影响该救生筏的装载人数,且保护了救生筏中的人员安全,避免积水多而造成救生筏沉入水中。
(5)本方案通过出水部件的设置,可将气囊中吸入的水吹出气囊,避免给该救生筏增加重量。
(6)本方案通过过滤网的设置,避免一些颗粒较大的杂物通过出水管的出水端进入气囊,防止给该救生筏增加负担,且防止堵塞出水管的出水端,以免造成气囊只进水而不出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的俯瞰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中救生筏本体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救生筏本体、2放置槽、3回形槽、4防撞机构、5吸水部件、6出水部件、7锥形板、8气囊、9防撞条、10吸水管、11第一单向压力阀、12出水管、13第二单向压力阀、1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一种洪水灾区救生筏,包括救生筏本体1,救生筏本体1内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的底部设有回形槽3,救生筏本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撞机构4,防撞机构4的前端侧壁连通设有多个吸水部件5,多个吸水部件5的吸水端均于回形槽3连通设置,防撞机构4的前端侧壁连通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水部件6,救生筏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板7,出水部件6的出水端贯穿锥形板7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放置槽2呈矩形设置,且较大,可承载较多的受灾人员,放置槽2的底部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救生筏本体1的充气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请参阅图5,放置槽2向回形槽3的方向倾斜,可便于受灾人员身上流下的水流入回形槽3内,从而便于防撞机构4将其通过吸水部件5吸入其内,最后通过出水部件6流出救生筏本体1外,并流入洪水中,锥形板7内部呈中空设置,且其重量较轻,可漂浮在水上,不影响救生筏本体1在水上的漂浮。
其中,防撞机构4包括固定设置于救生筏本体1外壁的气囊8,多个吸水部件5均连通设置于气囊8的前端侧壁,两个出水部件6连通设置于气囊8的前端侧壁,气囊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撞条9,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气囊8呈回形设置,且气囊8具有弹性,围绕于救生筏本体1的一周,不会由于膨胀和收缩而轻易破裂,防撞条9也呈回形设置,防撞条9具有弹性,请参阅图3,防撞条9没入水的那端要比气囊8和救生筏本体1的深度深一些,防止在移动的过程中尖锐的物品将气囊8和救生筏本体1划破,对气囊8和救生筏本体1有个保护作用,且防撞条9一般为橡塑材料。
其中,吸水部件5包括连通设置于气囊8前端侧壁的吸水管10,吸水管10的吸水端正对回形槽3设置,吸水管10上安装有第一单向压力阀11,需要解释的是,请参阅图4,由于救生筏本体1为充气型,吸水管10不能贯穿其设置,因而吸水管10呈U型设置,从其的上方穿过,请参阅图1,多根吸水管10分布于气囊8的四周,便于更好地将回形槽3内的水吸入其中,而第一单向压力阀11的作用是使得气囊8只从回形槽3内吸入水,而不能向回形槽3内注水,其中,出水部件6包括连通设置于气囊8前端侧壁的出水管12,出水管12的出水端贯穿锥形板7设置,出水管12上安装有第二单向压力阀13,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由于救生筏本体1为充气型,出水管12不能贯穿其设置,因而出水管12呈L型设置,从其的上方穿过,请参阅图1,多根进水管10和两根出水管12均为波纹管,可伸缩且较软,可在不使用该救生筏时将救生筏本体1和气囊8放气,并将整个救生筏收纳于锥形板7内,两根出水管12对称设置,可同时将气囊8中吸入的水吸出气囊8外,并注入洪水中,减轻了该救生筏的重量,使得其不影响承载人员的数量,并保护了该救生筏内人员的安全,避免救生筏沉入水中,第二单向压力阀13的设置是使得气囊8中的水只通过出水管12进入洪水中,不能通过出水管12回流入气囊8中,且需要特别解释的是,出水管12的出水端安装有过滤网14,防止一些垃圾进入出水管12中,避免其堵塞出水管12,且防止给该救生筏增加负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气囊8原始状态下被充入气体,但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当救生筏受到碰撞时,由于防撞条9和气囊8的设置,使得救生筏本体1收到的碰撞不至于过强,且也避免救生筏本体1被划破,但气囊8由于碰撞的原因而发生形变,气囊8中的气压增强,使得第二单向压力阀13打开,气囊8中的部分气体吹出,当气囊8慢慢恢复原状时,气囊8中的气压减小,第一单向压力阀11打开,可吸入回形槽3内的水于其中,并在受到下次撞击时,将水通过出气管12从气囊8中挤出。
工作原理:
当救生筏进行救生筏进行救生工作时,将救生筏本体1内充满气体,并投入至洪水中,救援人员控制该救生筏运动,由于锥形板7的设置,在救生筏进行前进时,可将一些阻挡救生筏前进的垃圾相对于前进中的救生筏沿着救生筏的两侧向后运动,而防撞条9可有效地对救生筏本体1和气囊8进行一个缓冲的效果,避免救生筏本体1和气囊8遭受尖锐物品的划破,当前进至受灾人员面前时,将其拉入至放置槽2中,由于受灾人员身上有水,水会沿着放置槽2进入至回形槽3中,而当防撞条9受到碰撞时,气囊8被挤压,气囊8内的气压增大,第二单向压力阀13打开,气囊8中的部分气体会从出水管12挤出,而过滤网14的设置,避免垃圾将出水管12堵住,当气囊8慢慢恢复原状时,气囊8内的气压减小,第一单向压力阀11打开,可通过吸水管10将回形槽3内的水吸入气囊8中,并在受到下次撞击时,将水通过出气管12从气囊8中挤出,可以实现其在前进的过程中不轻易受到垃圾的影响,且防止救生筏被一些尖锐的物品撞破,对救生筏本体1有个保护作用,且在撞击救生筏本体1时,可将放置槽2内存储的水吸入气囊8并将其吸出救生筏本体1,有效地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