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包,特别涉及一种静动态速切书包。
背景技术
传统书包大多只选择采用上背带和下背带直接相连的方式,使其结构可调,同时,为了保持肩膀环周接触的部分柔软舒适,上背带通常采用软性材料制成,而下背带考虑到节约环保,通常采用坚韧的材料,这种方式简单,易用。但是,其使用时,尺寸大多需要重新调节,不然,在冬天等需要大幅度动作,穿戴的情况,又或者喜欢调节到紧配合状态的人群,往往在脱卸的时候,会选择将上背带和下背带之间的长短配合调长,然后,使用的时候再进行调紧。并且,这种调节往往每次的尺寸不一,并且,左右背带很难调到一致的长度。长期如此使用的话,容易导致高低肩。
如:专利号:CN201220684273.9公开的一种新型书包背带,其采用插扣和插扣盒的方式,并且多采用了一条下背带,作为备用。其虽然增加了备用下背带;但是,插扣和插扣盒的结构稳定性,实际是小于下背带的稳定性的,也就是说,插扣和插扣盒之间结构断裂,导致书包掉落的可能性远大于下背带被损坏的可能性。尤其是插扣和插扣盒之间结构脱离的可能性还远大于插扣和插扣盒之间结构断裂的可能性。并且,上述两种情况一旦发生,书包便直接坠落地面了。那么书包被弄脏和损坏以及书包内的物体被损坏的概率大大增加。
总而言之,采用传统的拔插方式,针对书包穿戴的快速操作而言,对于动静态的使用状态切换,有所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书包快速稳定的动静态使用状态切换和结构防脱安全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静动态速切书包,可以避免重复的调节背带长短,脱卸书包时,可以切换到动态使用状态,快速获得更长的背带,快速脱卸;使用时,可以切换到静态使用状态,快速获得最佳长度的使用状态的背带长度,快速达到最佳效果;减少插扣和插扣盒之间脱扣的概率。同时,还可以避免脱扣后,书包掉落的问题和传统拔插方式不够便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动态速切书包,包括书包主体和连接配件;而所述书包主体由书包体、上背带和下背带组成;所述上背带一端固定于书包体的上端,另一端上还设有滑内柱体;所述连接配件由配件主体和配件扣组成;所述配件主体由连接配带、下背带连接件和配件壳体组成;所述滑内柱体上设有滑动通孔,所述配件扣由配件扣安装通孔和斜边插入块组成,所述连接配带一端固定于配件主体上,另一端穿过滑动通孔后与配件扣安装通孔进行可调连接;所述斜边插入块和配件壳体相互匹配,所述配件壳体内设有用于配合容纳斜边插入块的斜入槽,所述下背带一端和书包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背带连接件进行可调连接;所述配件扣无法穿过滑道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斜边插入块上还设有拆卸斜滑边;而所述斜入槽内还设有与拆卸斜滑边相对应的内斜滑道,所述内斜滑道的一端还设有拆卸口,增加了拆卸斜滑边和内斜滑道,可以帮助配件扣快速的从配件壳体中侧滑出,故此,只需要往内斜滑道下斜的方向进行用力,则可以借力滑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斜滑道其内径顺延背离拆卸口的另一端,其内径逐渐缩小,则斜边插入块与斜入槽其配合随着契合度的提高,其形成的契合松紧度则越高,而通过拆卸斜滑边往拆卸口进行脱离操作时,其阻力逐渐减小,其最佳契合松紧度的最大进度程度,为配合扣不易脱离和配合壳体的匹配,防止其受到重力或轻微外力便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斜入槽内还设有与内斜滑道平行的内斜卡凸,而所述斜边插入块则还设有与内斜卡凸相配对的外凸斜台,作为上述防止配合扣和配合壳体之间的防脱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延伸,可采用内斜卡凸和外凸斜台来确保配合扣不易脱离和配合壳体的匹配,防止其受到重力或轻微外力便分离,同时,可以完全减去当配合扣需要向拆卸口方位进行斜向脱离时的不必要的阻力,故此,该技术方案,优于通过缩小内斜滑道其内径,从而达到通过契合度的提升,达到的防止脱离的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为了使得上述的配合扣和配合壳体的配合过程,能够变得更加轻松和便于着力,所述配件扣上还设有手持凸缘着力件,所述手持凸缘着力件由下压槽和内挂通孔组成,通过,下压槽和内挂通孔,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其喜欢的受力操作方式进行辅助下拉配件扣,使其和配件壳体进行进一步的配合,而为了方便配合扣和配合壳体进行脱离操作,同样可借助手持凸缘着力件上的下压槽和内挂通孔,来对配件扣进行二次斜下外拔压,使其脱离配件壳体的配合关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为了使得配合扣在动态状态时,也就是配件扣未和配件壳体发生配合关系时的状态,此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书包背在肩膀上受到重力下垂,则配件扣应该是与滑内柱体发生抵触,贴合在滑道通孔附近,若是没有其他结构进行限制引导,则配件扣应当是和滑内柱体保持垂直状态,此时的状态,配件扣太过显眼,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和不方便拿取,导致不方便进行静态的切换,故此,所述滑动通孔上还设有角度坡,而与之配对的是所述滑内柱体上还设有限位调角台,所述角度坡可以改变连接配带的静态朝向,而所述限位调角台则可以进一步改变配件扣与滑内柱体的角度关系,使其之间保持近乎平行,且朝下开口,使其便于拿取和不显得突兀,作为最佳方案,应当使得连接配带形成U字型,则配件扣其贴合靠近连接配件和/或连接配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由于连接配带其抗扭曲能力并不强,并且其和下背带的材质差不多,不够柔软且容易勒人。故此,所述配件主体上还设有环滑带,而所述滑内柱体上则还设有与环滑带相互配对的滑凹槽,所述环滑带套接与滑内柱体的滑凹槽内,这样,环滑带可以代替连接配带的部分功能,使其兼具柔软和抗扭曲的能力,连接配带则具有抗拉伸和连接的作用,而环滑带和滑内柱体则还可以提供最大限位和连接配带断裂后,提供二次使用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为了方便是的配合扣可以更好、更快速,更顺畅的装入配合壳体,所述配件壳体上还设有顺势滑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为了使得手持凸缘着力件可以减少占比,并且避免视觉上的突兀,所述手持凸缘着力件和配件扣之间还可采用铰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其在不使用的时候进行自动收纳,为了便于其自动收纳,还可在铰连接中增加扭簧,使其可以自动复位,此为常规技术运用,故此,并无配套的图和结构绘制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配件扣安装通孔和下背带连接件其皆有双通道通孔构成,所述双通道通孔,由两个通孔构成,其最佳为相互平行,其皆为斜向通孔,朝上或朝下开口,所述连接配带和下背带连接件与配件扣安装通孔和下背带连接件进行可调连接时,分别依次通过其双通道通孔的两个通孔,随后形成固定,调节连接配带和下背带连接件位于双通道通孔中的位置,则可以调节其与配件扣安装通孔和下背带连接件的配合长度,上述技术方案也为常规技术运用,但是,容易产生歧义,故此,写出其能实现的一种技术方案,作为补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静动态速切书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使用简单;并且结构很清晰,使用时扣上,可以快速达到最佳使用长度;不使用时,双手同时抓住配件扣或手持凸缘着力件往下压或斜下压拔,便可以快速获得很大的长度释放。
二、具有保险防护结构,万一当配件扣和配件壳体发生脱扣情况时,配件扣也无法穿过滑道通孔,故此,不会使得上背带和连接配带完全分离,从而也不会导致书包直接掉落与地面,发生碰撞,导致内部放置的物件损坏和其他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就算配件扣和连接配带发生了脱离,也会由于环滑带和滑内柱体导致连接配件仍可和上背带保持连接关系。
四、采用快速搭靠安装,解决传统插拔安装,套用到该书包上,导致的不便捷和受力的不协调,导致使用费力和容易导致安装不到底时,容易导致卡扣脱扣。
五、配件扣和配件壳体之间的配合方式相比传统的插扣安装,更加稳固和抗拉扯能力强,其使用寿命也远大于传统的插扣。
六、采用手持凸缘着力件,使其更加便于着力和方便安装、拆卸。
七、通过对滑内柱体的结构改良,增加角度坡和限位调角台,可以有效的改变配件扣和滑内柱体的位置关系,使其位置关系摆放更贴合实际,人性化。
八、通过增加环滑带,可以提高抗扭曲和增加柔软度,提供意外情况备用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书包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斜入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配件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配件扣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的一种静动态速切书包,包括书包主体和连接配件;而上述书包主体由书包体1、上背带2和下背带11组成;上述上背带2一端固定于书包体1的上端,另一端上还设有滑内柱体21;上述连接配件由配件主体3和配件扣4组成;上述配件主体3由连接配带34、下背带连接件32和配件壳体31组成;上述滑内柱体21上设有滑动通孔212,上述配件扣4由配件扣安装通孔41和斜边插入块42组成,上述连接配带34一端固定于配件主体3上,另一端穿过滑动通孔212后与配件扣安装通孔41进行可调连接;上述斜边插入块42和配件壳体31相互匹配,上述配件壳体31内设有用于配合容纳斜边插入块42的斜入槽312,上述下背带11一端和书包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背带连接件32进行可调连接;上述配件扣4无法穿过滑道通孔212。
为了帮助配件扣快速的从配件壳体中侧滑出,上述斜边插入块42上还设有拆卸斜滑边421;而上述斜入槽312内还设有与拆卸斜滑边421相对应的内斜滑道3121,上述内斜滑道3121的一端还设有拆卸口311,故此,只需要往内斜滑道下斜的方向进行用力,则可以借力滑出。
为了使得配合扣4不易脱离和配合壳体31的匹配,防止其受到重力或轻微外力便分离,上述内斜滑道3121其内径顺延背离拆卸口311的另一端,其内径逐渐缩小,则斜边插入块42与斜入槽312其配合随着契合度的提高,其形成的契合松紧度则越高,而通过拆卸斜滑边421往拆卸口311进行脱离操作时,其阻力逐渐减小,其最佳契合松紧度的最大进度程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的防脱技术问题,上述斜入槽312内还设有与内斜滑道3121平行的内斜卡凸3122,而上述斜边插入块42则还设有与内斜卡凸3122相配对的外凸斜台422,作为上述防止配合扣4和配合壳体31之间的防脱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延伸,可采用内斜卡凸3122和外凸斜台422来确保配合扣4不易脱离和配合壳体31的匹配,防止其受到重力或轻微外力便分离,同时,可以完全减去当配合扣4需要向拆卸口311方位进行斜向脱离时的不必要的阻力,故此,该技术方案,优于通过缩小内斜滑道3121其内径,从而达到通过契合度的提升,达到的防止脱离的技术方案。
为了使得上述的配合扣4和配合壳体31的配合过程,能够变得更加轻松和便于着力,上述配件扣4上还设有手持凸缘着力件43,上述手持凸缘着力件43由下压槽431和内挂通孔432组成,通过,下压槽431和内挂通孔432,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其喜欢的受力操作方式进行辅助下拉配件扣4,使其和配件壳体31进行进一步的配合,而为了方便配合扣4和配合壳体31进行脱离操作,同样可借助手持凸缘着力件43上的下压槽431和内挂通孔432,来对配件扣4进行二次斜下外拔压,使其脱离配件壳体31的配合关系。
为了使得配合扣4在动态状态时,也就是配件扣4未和配件壳体31发生配合关系时的状态,此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书包背在肩膀上受到重力下垂,则配件扣4应该是与滑内柱体21发生抵触,贴合在滑道通孔212附近,若是没有其他结构进行限制引导,则配件扣4应当是和滑内柱体21保持垂直状态,此时的状态,配件扣4太过显眼,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和不方便拿取,导致不方便进行静态的切换,故此,上述滑动通孔212上还设有角度坡2121,而与之配对的是上述滑内柱体21上还设有限位调角台213,上述角度坡2121可以改变连接配带34的静态朝向,而上述限位调角台213则可以进一步改变配件扣4与滑内柱体21的角度关系,使其之间保持近乎平行,且朝下开口,使其便于拿取和不显得突兀,作为最佳方案,应当使得连接配带34形成U字型,则配件扣4其贴合靠近连接配件和/或连接配带34。
由于连接配带34其抗扭曲能力并不强,并且其和下背带的材质差不多,不够柔软且容易勒人。故此,上述配件主体3上还设有环滑带33,而上述滑内柱体21上则还设有与环滑带33相互配对的滑凹槽211,上述环滑带33套接与滑内柱体21的滑凹槽211内,这样,环滑带33可以代替连接配带34的部分功能,使其兼具柔软和抗扭曲的能力,连接配带34则具有抗拉伸和连接的作用,而环滑带33和滑内柱体21则还可以提供最大限位和连接配带34断裂后,提供二次使用的功能。
为了方便是的配合扣4可以更好、更快速,更顺畅的装入配合壳体31,上述配件壳体31上还设有顺势滑坡313。
为了使得手持凸缘着力件43可以减少占比,并且避免视觉上的突兀,上述手持凸缘着力件43和配件扣4之间还可采用铰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其在不使用的时候进行自动收纳,为了便于其自动收纳,还可在铰连接中增加扭簧,使其可以自动复位,此为常规技术运用,故此,并无配套的图和结构绘制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上述配件扣安装通孔41和下背带连接件32其皆有双通道通孔构成,上述双通道通孔,由两个通孔构成,其最佳为相互平行,其皆为斜向通孔,朝上或朝下开口,上述连接配带34和下背带连接件32与配件扣安装通孔41和下背带连接件32进行可调连接时,分别依次通过其双通道通孔的两个通孔,随后形成固定,调节连接配带34和下背带连接件32位于双通道通孔中的位置,则可以调节其与配件扣安装通孔41和下背带连接件32的配合长度,上述技术方案也为常规技术运用,但是,容易产生歧义,故此,写出其能实现的一种技术方案,作为补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