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材料及其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的用途。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是以金属箔当电极,将其和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塑料薄膜,从两端重叠后,卷绕成圆筒状的构造之电容器;在所有的塑料薄膜电容当中,聚丙烯电容和聚苯乙烯电容的特性最为显著,聚丙烯薄膜制得的电容器以其热收缩率低、性能稳定、耐高温、耐高压,防止击穿等显著优点,使得聚丙烯薄膜制得的电容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电容芯子是电容器的心脏,因此电容器制造芯子材质必须具有耐高频,耐高温,能承受大电流冲击的一种高分子聚丙烯膜作介质,才能保证整机长期稳定地工作。
薄膜电容器在高频或高脉冲条件下使用时,通过电容器的脉冲电流会使电容器自身发热而温升,导致自愈点增加、耐压降低、寿命缩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材料及其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的用途。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高温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碳酸酯,75~85份;聚酰亚胺,35~45份;丙二醇,10~20份;纳米二氧化硅,1~3份;纳米二氧化钛,1.5~2.5份;碳化硅,0.5~1.5份;柠檬酸酯,0.5~1.5份;季戊四醇酯,2~4份;对苯二酚,12~16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4~6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3~5:1。
进一步地,所述的耐高温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碳酸酯,80份;聚酰亚胺,40份;丙二醇,1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碳化硅,1份;柠檬酸酯,1份;季戊四醇酯,3份;对苯二酚,1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5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4:1。
进一步地,所述的耐高温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碳酸酯,75份;聚酰亚胺,35份;丙二醇,10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碳化硅,0.5份;柠檬酸酯,0.5份;季戊四醇酯,2份;对苯二酚,12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3:1。
进一步地,所述的耐高温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碳酸酯,85份;聚酰亚胺,45份;丙二醇,20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纳米二氧化钛,2.5份;碳化硅,1.5份;柠檬酸酯,1.5份;季戊四醇酯,4份;对苯二酚,16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6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5:1。
上述耐高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0~80℃条件下搅拌15~25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60~18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上述耐高温材料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的用途。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材料性能优异,适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其耐高温性能与原料中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有关,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3~5:1时,耐高温性能最为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实施例1: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原料重量份比:
聚碳酸酯,80份;聚酰亚胺,40份;丙二醇,1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碳化硅,1份;柠檬酸酯,1份;季戊四醇酯,3份;对苯二酚,1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5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4:1。
制备方法: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5℃条件下搅拌20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实施例2: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原料重量份比:
聚碳酸酯,75份;聚酰亚胺,35份;丙二醇,10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碳化硅,0.5份;柠檬酸酯,0.5份;季戊四醇酯,2份;对苯二酚,12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3:1。
制备方法: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5℃条件下搅拌20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实施例3: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原料重量份比:
聚碳酸酯,85份;聚酰亚胺,45份;丙二醇,20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纳米二氧化钛,2.5份;碳化硅,1.5份;柠檬酸酯,1.5份;季戊四醇酯,4份;对苯二酚,16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6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5:1。
制备方法: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5℃条件下搅拌20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实施例4: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原料重量份比:
聚碳酸酯,80份;聚酰亚胺,40份;丙二醇,1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碳化硅,1份;柠檬酸酯,1份;季戊四醇酯,3份;对苯二酚,1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5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3:1。
制备方法: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5℃条件下搅拌20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实施例5: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原料重量份比:
聚碳酸酯,80份;聚酰亚胺,40份;丙二醇,1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碳化硅,1份;柠檬酸酯,1份;季戊四醇酯,3份;对苯二酚,1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5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5:1。
制备方法: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5℃条件下搅拌20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实施例6:对比实施例,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2:1
原料重量份比:
聚碳酸酯,80份;聚酰亚胺,40份;丙二醇,1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碳化硅,1份;柠檬酸酯,1份;季戊四醇酯,3份;对苯二酚,1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5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2:1。
制备方法: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5℃条件下搅拌20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实施例7:对比实施例,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6:1
原料重量份比:
聚碳酸酯,80份;聚酰亚胺,40份;丙二醇,1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碳化硅,1份;柠檬酸酯,1份;季戊四醇酯,3份;对苯二酚,14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共5份,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6:1。
制备方法:
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碳化硅、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加入高压均质机中,在75℃条件下搅拌20min;
步骤S2,向步骤S1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聚碳酸酯、聚酰亚胺、丙二醇、柠檬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对苯二酚,充分搅拌均匀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温度下熔融挤出造粒。
实施例8:效果实施例
测试实施例1~7制备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方法:180℃下静置20min后测定横向热收缩率。
实施例2、3测定结果与实施例4、5基本一致。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材料性能优异,适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其耐高温性能与原料中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有关,硬脂酸锌和环烷酸铋的重量份之比为3~5:1时,耐高温性能最为优异。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