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原油是全球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当前能源短缺的实质是原油短缺。车用燃料是原油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全球原油总消耗量的70%以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而我国煤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以煤替代石油是降低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理想途径。
甲醇和柴油的混合物——甲醇燃料是一种“以煤代油”路径。甲醇燃料是利用工业甲醇或燃料甲醇,与现有国标柴油按一定重量比经严格科学工艺调配制成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可部分或完全替代柴油,用于柴油内燃机机动车。生产甲醇的原料主要是煤,天然气,煤层气,焦炉气等,特别是利用高硫劣质煤和焦炉气生产甲醇,既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制甲醇燃料,补充和部分替代石油燃料,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甲醇作为柴油机燃料的另一个途径是向甲醇中加入添加剂而不加入柴油,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486940A、CN1403543A和CN1257110A。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在低温下柴油机启动比较困难,不适用于北方寒冷的冬季;长时间放置会发生相分离,尤其是潮湿的天气或者含有水时更容易发生相分离。授权公告号为CN10274690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添加剂,由冠醚、酮、酰胺、醇酸、原酸酯、偶氮化合物和8-硝基异喹啉组成,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冠醚30~65重量份,酮10~20重量份,酰胺5~20重量份,醇酸20~45重量份,原酸酯17~36重量份,偶氮化合物8~21重量份,8-硝基异喹啉13~19重量份。实际应用发现,上述高比例甲醇燃料的添加剂长时间储存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相分离,低温启动效果仍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8~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8-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2-17;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3份;
甲基叔丁基醚5-10;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5;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1-3;
肌醇六磷酸3-6;
聚异丁烯胺5-9份;
2-巯基苯并噻唑11-14份;
苯并三氮唑4~6份;
甲基异丁基酮2~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4份;
丙炔醇1~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3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1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5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8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5份;
聚异丁烯胺8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5份;
甲基异丁基酮4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3份;
丙炔醇2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3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6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6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5份;
聚异丁烯胺7份;
2-巯基苯并噻唑12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1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7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3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2.5份;
肌醇六磷酸6份;
聚异丁烯胺9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5份;
甲基异丁基酮4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3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9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5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5份;
甲基叔丁基醚8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1份;
肌醇六磷酸3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2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1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8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4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5份;
聚异丁烯胺59份;
2-巯基苯并噻唑14份;
苯并三氮唑6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2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3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7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6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3份;
丙炔醇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本发明的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能够充分改善燃料性能,使高效甲醇燃料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非常容易地启动,并且长时间放置及在潮湿环境中长期储存不会发生相分离,效果优于已有的甲醇燃料添加剂,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8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2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5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4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4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4份;
丙炔醇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3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2%,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8%。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2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3份;
聚异丁烯胺9份;
2-巯基苯并噻唑11份;
苯并三氮唑6份;
甲基异丁基酮2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4份;
丙炔醇1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3%,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7%。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0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9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4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9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2份;
肌醇六磷酸4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1份;
苯并三氮唑5份;
甲基异丁基酮4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3份;
丙炔醇2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4%,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6%。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1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5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8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5份;
聚异丁烯胺8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5份;
甲基异丁基酮4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3份;
丙炔醇2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3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5%,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5%。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6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6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5份;
聚异丁烯胺7份;
2-巯基苯并噻唑12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1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2%,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8%。
实施例6: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8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3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5份;
甲基叔丁基醚6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2.5份;
肌醇六磷酸4份;
聚异丁烯胺5.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1.5份;
苯并三氮唑5份;
甲基异丁基酮3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1.5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5%,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5%。
实施例7: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7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3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2.5份;
肌醇六磷酸6份;
聚异丁烯胺9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5份;
甲基异丁基酮4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3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3%,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7%。
实施例8: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0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9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2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5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1份;
肌醇六磷酸3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1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1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3%,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7%。
实施例9: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9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5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5份;
甲基叔丁基醚8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1份;
肌醇六磷酸3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2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2%,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8%。
实施例10: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1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8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4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5份;
聚异丁烯胺59份;
2-巯基苯并噻唑14份;
苯并三氮唑6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2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3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4%,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6%。
实施例11: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10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7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10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6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3份;
苯并三氮唑4份;
甲基异丁基酮5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3份;
丙炔醇3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5%,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5%。
实施例12: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高效甲醇燃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甲基-2-丁醇12份;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8份;
丁三醇三硝酸脂16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辛酸酯2份;
甲基叔丁基醚9份;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份;
亚磷酸苯基二-2-乙基己酯3份;
肌醇六磷酸6份;
聚异丁烯胺5份;
2-巯基苯并噻唑11份;
苯并三氮唑6份;
甲基异丁基酮2份;
二烷基二硫酸代磷酸钼2份;
丙炔醇2份;
硬脂酸异十三酯2份;
进一步地,当所述添加剂用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中时,甲醇的质量分数为94%,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6%。
下述为对本发明实施例1-1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分别进行性能测试,为说明本发明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优越性,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手段,以增强下述性能测试的说服力。
潮湿环境下抗相分离性能测试:
分别取实施例1-1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600立方厘米,加入到玻璃圆筒中,液面高度为30厘米,液面与环境空气接触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5±5%,温度为22±3℃。测试结果如下:
实施例1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61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61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3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70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4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82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5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86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6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70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7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83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8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72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9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91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10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95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11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82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1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650天,无相分离现象。
掺杂水后抗相分离性能测试:
分别取实施例1-1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1升,分别加入0.05升水,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静置,观察相分离情况。结果如下:
实施例1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1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3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3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5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4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7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5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8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6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7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7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6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8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4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9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45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10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47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11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420天,无相分离现象;
实施例1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连续存放370天,无相分离现象。
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实施例1-12中的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分别应用于陆风X8(2.5T,超豪华型柴油四驱,手动),江铃驭胜(2.4L,超豪华版,手动)和华泰圣达菲(2.0L,手动,柴油四驱豪华型),进行低温启动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表1实施例1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2实施例2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3实施例3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4实施例4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5实施例5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6实施例6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7实施例7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8实施例8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9实施例9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10实施例10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11实施例11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表12实施例12中柴油机用高效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测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