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客厅组合吊灯。
背景技术
吊灯是指吊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高级装饰用照明灯。吊灯无论是以电线或以铁支垂吊,都不能吊得太矮,阻碍人正常的视线或令人觉得刺眼。吊灯的类型有多种,如水晶吊灯、中式吊灯灯。较为理想的吊灯需要有合适的高度形成合适的灯光。现有吊灯有多种外形,其中组合吊灯由于其外形美观在现代家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的组合吊灯由于结构单一固定,其高度不可调节或不便于调节,对于不同房型及房高难以适应;另一方面现有的组合吊灯其角度不可调节,或不便于同时将组合的多个灯泡同时调节成一个相同的倾斜角度,投射的灯光不能适应不同位置的需要,当希望多个灯泡投射的灯光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聚拢或分散时,现有的组合吊灯结构难以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客厅组合吊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组合吊灯不便于同时调节多个灯泡的投射角度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的组合吊灯不便于调节吊灯高度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于调节的客厅组合吊灯,包括顶座和灯架,所述灯架包括吊杆和圆筒支架,所述吊杆包括固定吊杆和可调吊杆,所述固定吊杆固定顶端固定在所述顶座底部,所述可调吊杆套接在所述固定吊杆内,所述圆筒支架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可调吊杆底端固定有圆型卡块,所述圆型卡块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圆筒支架套接在所述可调吊杆外壁并通过所述圆孔卡接在所述圆型卡块上方,所述圆筒支架侧壁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滑动卡接有灯杆,所述灯杆顶端固定有灯座,所述灯座顶端设有灯泡,所述可调吊杆位于所述圆筒支架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可调吊杆外壁位于所述圆筒支架底部套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灯杆底端铰接在所述矩形凹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移动块顶面两侧对称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固定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套接在所述可调吊杆外,所述灯架还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左右夹板构成环形结构,所述固定夹的夹板内侧中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固定夹配合夹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吊杆为内部中空的螺杆,内壁设有螺纹。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吊杆顶部固定有圆杆,所述圆杆外壁设有螺纹。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尾部设有摩擦纹。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吊杆底部固定有环形凸起。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多个灯泡通过灯杆卡接在圆筒支架内,在圆筒支架内设第一移动块,将灯杆底端铰接在第一移动块侧边,通过连杆在圆筒支架上方连接低第二移动块,使用时拉动第二移动块即可同时拉起多个灯杆,使多个灯泡同时成一向下的倾斜角度,最后使用固定夹将第二移动块固定在需要的高度,达到便于同时调节多个灯泡的倾斜角度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座的固定吊杆内套接可调吊杆,且可调吊杆顶部固定有圆杆,圆杆与固定吊杆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旋转可调吊杆,即可调节吊灯的高度,达到便于调节吊灯高度适应不同高度需要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块固定方式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圆筒支架;2-固定吊杆;3-可调吊杆;301-圆杆;4-条形槽;5-灯杆;6-灯座;7-灯泡;8-圆型卡块;9-第一移动块;10-矩形凹槽;11-连杆;12-第二移动块;13-环形凹槽;14-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客厅组合吊灯,参照图1-5:包括顶座和灯架,灯架包括吊杆和圆筒支架1,吊杆包括固定吊杆2和可调吊杆3,固定吊杆2固定顶端固定在顶座底部,可调吊杆3套接在固定吊杆2内,固定吊杆2为内部中空的螺杆,内壁设有螺纹。可调吊杆3顶部固定有圆杆301,圆杆301外壁设有螺纹,圆杆301与固定吊杆2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通过旋转可调吊杆3,即可实现吊灯吊杆的高度升高或降低,从而调节整个吊灯的高度,方便且安全。圆筒支架1底部开设有圆孔,可调吊杆3底端固定有圆型卡块8,圆型卡块8的截面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圆筒支架1套接在可调吊杆3外壁并通过圆孔卡接在圆型卡块8上方,可调吊杆3的升降即可带动圆筒支架1的升降。圆筒支架1侧壁上开设有条形槽4,条形槽4内滑动卡接有灯杆5,灯杆5顶端固定有灯座6,灯座6顶端设有灯泡7,可调吊杆3位于圆筒支架1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环形凹槽13,可调吊杆3外壁位于圆筒支架1底部套接有第一移动块9,第一移动块9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10,灯杆5底端铰接在矩形凹槽10的侧壁上,第一移动块9顶面两侧对称固定有连杆11,连杆11顶端固定有第二移动块12,第二移动块12套接在可调吊杆3外,通过拉动第二移动块12,可带动圆筒支架1内的第一移动块9上下移动,从而铰接在第一移动块9侧壁上的灯杆后部会沿条形槽4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同时调节多个灯泡7的倾斜角度,适应不同的需求。灯架还包括固定夹14,固定夹14的左右夹板构成环形结构,固定夹14的夹板内侧中部开设有弧形槽,固定夹14配合夹在第二移动块12底部的环形凹槽13内,从而将第二移动块12进行固定,达到固定灯泡角度的效果。
固定夹14尾部设有摩擦纹,增加摩擦力,便于需要调节第二移动块12的高度时拿取固定夹14。
固定吊杆2底部固定有环形凸起,可防止调节吊杆高度时过度旋转导致可调吊杆3从固定吊杆2中脱落。
使用时,先转动可调吊杆3底部的圆型卡块8,将吊灯调节到需要的高度,然后取下固定夹14,拉动第二移动块12,使得多个灯泡7处于一个合适的角度,最后将固定夹14夹在第二移动块12下方的环形凹槽13内,将灯泡的角度固定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