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和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和驱动汽车行驶,而锂电池尤为重要,但现有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采用单一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以导致其散热效果差,由于锂电池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容易对锂电池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采用单一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以导致其散热效果差,由于锂电池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容易对锂电池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壳体的内腔且位于第一散热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上端与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于壳体内腔的底部,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锂电池本体,所述导热硅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丝,所述第一导热丝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底部延伸至壳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导热丝,所述第二导热丝固定连接于锂电池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热丝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顶部延伸至壳体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吸热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罩,所述壳体内腔的左侧且位于散热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罩。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壳体底部的四周且位于伸缩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伺服电机、风扇和散热孔的配合,起到了可有效的对锂电池本体进行散热,同时可防止锂电池因温度较高而导致损坏,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采用单一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以导致其散热效果差,由于锂电池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容易对锂电池造成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伸缩杆、第一防尘罩和第二防尘罩的配合,可有效的对其起到减震的效果,以对其进行保护,并且可用于防止粉尘进入其内部,以避免粉尘对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底板、3第一散热机构、31安装架、32散热鳍片、33第一导热丝、34导热硅脂、35锂电池本体、4弹簧、5伸缩杆、6伺服电机、7风扇、8第二散热机构、81吸热板、82第二导热丝、9第一防尘罩、10第二防尘罩、1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且位于吸热板8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罩9,壳体1内腔的左侧且位于散热孔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罩10,壳体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伸缩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壳体1底部的四周且位于伸缩杆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簧4,弹簧4的底部与底板2固定连接,可有效的对其起到减震的效果,以对其进行保护,并且可用于防止粉尘进入其内部,以避免粉尘对其造成损坏,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3,第一散热机构3包括安装架31,安装架31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腔的底部,安装架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硅脂34,导热硅脂3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锂电池本体35,导热硅脂3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丝33,第一导热丝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32,散热鳍片32的底部延伸至壳体1的底部,壳体1的内腔且位于第一散热机构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8,第二散热机构8包括第二导热丝82,第二导热丝82固定连接于锂电池本体35的顶部,第二导热丝8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81,吸热板81的顶部延伸至壳体1的顶部,壳体1内腔右侧的上端与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风扇7,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散热孔11,起到了可有效的对锂电池本体35进行散热,同时可防止锂电池因温度较高而导致损坏,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采用单一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以导致其散热效果差,由于锂电池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容易对锂电池造成损坏的问题。
使用时,锂电池本体35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这时通过外置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带动风扇7进行转动,利用风扇7,可将锂电池本体35所产生的热量从右至左并通过散热孔11将热量排出,然后利用导热硅脂34,可将锂电池本体35底部所产生的热量导至第一导热丝33,利用第一导热丝33导至散热鳍片32,利用散热鳍片32将热量排至外部,随后利用第二导热丝82将锂电池本体35顶部所散发的热量导至吸热板81,然后由吸热板81将热量排至外部,通过三者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起到了可有效的对锂电池本体35进行散热,同时可防止锂电池因温度较高而导致损坏,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采用单一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以导致其散热效果差,由于锂电池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容易对锂电池造成损坏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通过第一散热机构3、第二散热机构8、伺服电机6、风扇7和散热孔11的配合,起到了可有效的对锂电池本体35进行散热,同时可防止锂电池因温度较高而导致损坏,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采用单一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以导致其散热效果差,由于锂电池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容易对锂电池造成损坏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