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循环式空气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工厂的厂房内因为生产和人为因素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的混合物,为了维持必要的工作环境,因此需要进行空气交换,现有的空气交换系统,多是单向的空气交换,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单向的空气交换存在空气传输的四角,无法形成循环对流,相对大空间的空气交换,所需投入的空气交换设备更多,并且效果不尽理想;
2.现有技术中的空气交换设备,仅仅能够起到交换空气的效果,并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输入空气的质量,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无法通过空气环境缓解工人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循环式空气交换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循环式空气交换系统,包括抽气组I、抽气组I下端所设的进气组I、抽气组I右端所设的进气组II与进气组II下端所设的抽气组II,所述抽气组I的右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且在安装板I的端面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抽气口I,所述抽气口I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所述导气管I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集气管I相连通;
所述进气组I的右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I,且在安装板II的端面上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进气口I,所述进气口I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I,所述导气管II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送气管I相连通;
所述进气组II的左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II,且在安装板III的端面上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进气口II,所述进气口II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II,所述导气管III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送气管II相连通;
所述抽气组II的右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V,且在安装板IV的端面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抽气口II,所述抽气口II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V,所述导气管IV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集气管II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抽气组I与进气组II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抽气组I与进气组I呈上下对称分布,且进气组I上的送气管I与进气组II上的送气管II均与风机I匹配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气组II与抽气组II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进气组I与抽气组II呈左右对称分布,且抽气组I上的集气管I与抽气组II上的集气管II均与除尘器匹配连通。
优选的,所述抽气组I与抽气组II呈对角分布,且在导气管I的中间与导气管IV的中间均匹配安装有风机II。
优选的,所述进气组I与进气组II呈对角分布,且在导气管II与导气管III的中间均匹配安装有清新器。
优选的,所述清新器的主体为壳体结构的主壳体,且在主壳体的下端设有板状结构的连接板,所述主壳体的上端匹配安装有上盖,所述主壳体的内侧设有腔体结构的换气腔,且在换气腔的上端设有网板状结构的存放台,所述换气腔内向连接板的下端左右对称引有两个圆柱形管状结构的导气管V,且导气管V分别与导气管II、导气管III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1.抽气组I、进气组I、进气组II与抽气组II分上下左右对称设置,进而使得抽气口I、进气口I、进气口II与抽气口II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循环对流,使厂房空间内的各个角落的空气均被纳入交换系统中,进而提高了空气交换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的改善了厂房内的空气环境;
2.进气组I上的导气管II的中间与进气组II上的导气管III的中间均匹配安装有清新器,在清新器内装有固体空气清新剂,输入的空气流经清新器的腔体时,将固体空气清新剂挥发的清洗气味带入到厂房内,进而进一步的改善了空气的质量,缓解了工人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轴侧视图;
图4为清新器半剖结构视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中:抽气组I1、进气组I2、进气组II3、抽气组II4、除尘器5、风机I6、风机II7、清新器8、安装板I101、抽气口I102、导气管I103、集气管I104、安装板II201、进气口I202、导气管II203、送气管I204、安装板III301、进气口II302、导气管III303、送气管II304、安装板IV401、抽气口II402、导气管IV403、集气管II404、主壳体801、连接板802、上盖803、换气腔804、存放台805、导气管V8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循环式空气交换系统,包括抽气组I1、抽气组I1下端所设的进气组I2、抽气组I1右端所设的进气组II3与进气组II3下端所设的抽气组II4,抽气组I1的右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101,且在安装板I101的端面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抽气口I102,抽气口I102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103,导气管I103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集气管I104相连通;
进气组I2的右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I201,且在安装板II201的端面上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进气口I202,进气口I202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I203,导气管II203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送气管I204相连通;
进气组II3的左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II301,且在安装板III301的端面上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进气口II302,进气口II302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II303,导气管III303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送气管II304相连通;
抽气组II4的右端设有方形板状结构的安装板IV401,且在安装板IV401的端面嵌配有均布排列的锥面壳体结构的抽气口II402,抽气口II402的端部匹配连接有管状结构的导气管IV403,导气管IV403的另一端均与圆柱形管状结构的集气管II404相连通。
进一步的,抽气组I1与进气组II3呈左右对称分布,抽气组I1与进气组I2呈上下对称分布,且进气组I2上的送气管I204与进气组II3上的送气管II304均与风机I6匹配连通,通过风机I6将新鲜空气从进气组I2与进气组II3内送入到厂房内部,而废气则从抽气组I1处排出。
进一步的,进气组II3与抽气组II4呈上下对称分布,进气组I2与抽气组II4呈左右对称分布,且抽气组I1上的集气管I104与抽气组II4上的集气管II404均与除尘器5匹配连通,经由抽气组I1与抽气组II4收集的废气汇集到除尘器5内经过除尘过滤后排出到空气中,避免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抽气组I1与抽气组II4呈对角分布,且在导气管I103的中间与导气管IV403的中间均匹配安装有风机II7,启动风机II7后,使得导气管I103内与导气管IV403内均产生强吸力,将废气从抽气口I102与抽气口II402处吸入分别汇入到集气管I104与集气管II404内。
进一步的,进气组I2与进气组II3呈对角分布,且在导气管II203与导气管III303的中间均匹配安装有清新器8,当新鲜空气通入到导气管II203与导气管III303后,气流经由清新器8后,将清新器8内的固体清新剂挥发气体带入到厂房内,进一步的改善了输入空气的质量。
进一步的,清新器8的主体为壳体结构的主壳体801,且在主壳体801的下端设有板状结构的连接板802,主壳体801的上端匹配安装有上盖803,主壳体801的内侧设有腔体结构的换气腔804,且在换气腔804的上端设有网板状结构的存放台805,在存放台805的上端存放有固体清新剂,当固体清新剂挥发后产生的气体经由存放台805上的网孔传输到换气腔804内,换气腔804内向连接板802的下端左右对称引有两个圆柱形管状结构的导气管V806,且导气管V806分别与导气管II203、导气管III303相连通,导入到导气管II203与导气管III303内的空气在经过清新器8时,会从清新器8一侧的导气管V806内进入到换气腔804内,在换气腔804内的气流会携带从固体清新剂上挥发的清新气体,然后再从换气腔804内经由清新器8另一侧的导气管V806转出,最终经由进气口I202与进气口II302传输到厂房内部,从而改善了厂房内部空气的质量,而这种清新气体可以缓解工人的工作压力与疲劳。
工作原理:同时启动除尘器5、风机I6与风机II7,通过风机I6将新鲜空气从厂房外部分别汇入到送气管I204与送气管II304内,新鲜空气经由送气管I204与送气管II304分别传输到导气管II203与导气管III303内,气流经过清新器8时,从清新器8一侧的导气管V806内涌入到换气腔804中并且将存放台805上端的固体清新剂挥发处的清新气体吸收到气流中,然后气流从清新器8另一侧的导气管V806内涌出,并最终通过进气口I202与进气口II302传输到厂房内部,进而改变了厂房内部的空气质量,并且带有清新气味的新鲜空气可以缓解工人的工作压力与疲劳,启动风机II7后,厂房内的废气经由抽气口I102与抽气口II402吸入到导气管I103与导气管IV403内,并进一步的汇入到集气管I104与集气管II404内,最终汇入到除尘器5内,废气经由除尘器5的过滤除尘后排出到厂房外的空气中,进而避免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整个交换空气的过程中,新空气从进气组I2与进气组II3端部的进气口I202与进气口II302处进入到厂房内部,同时废气从抽气组I1与抽气组II4端部的抽气口I102与抽气口II402处吸入到集气管I104与集气管II404内,此时在抽气口I102、进气口I202、进气口II302与抽气口II402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循环对流,使厂房空间内的各个角落的空气均被纳入交换系统中,进而提高了空气交换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的改善了厂房内的空气环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