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座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带座式一体化结构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Bearing”,日本人称“轴受”)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类。
基于上述两个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扣合式轴承座由于旋转作用的轴承是位于轴承座内的,其旋转一段时间后,轴承内部滚珠会出现磨损,因此需要对滚珠涂油,现有的涂油方式是通过在轴承座上开设多个注油孔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多个注油孔位置分开注油,注油频次较多,操作麻烦,且油液注入后随着滚珠的旋转会发生飞贱,操作不合理,由此本设计针对上述,设计出一款利用一次注油且为绵柱摩擦式浸油结构的轴承座以提高其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座式一体化结构轴承,以解决扣合式轴承座由于旋转作用的轴承是位于轴承座内的,其旋转一段时间后,轴承内部滚珠会出现磨损,因此需要对滚珠涂油,现有的涂油方式是通过在轴承座上开设多个注油孔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多个注油孔位置分开注油,注油频次较多,操作麻烦,且油液注入后随着滚珠的旋转会发生飞贱,操作不合理,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带座式一体化结构轴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带座式一体化结构轴承,包括底座,顶盖,功能槽,扣盖,海绵,连接柱,海绵柱,注油管,侧流孔,压环,轴承,安装槽和通气孔;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前后两排沉孔结构的安装孔,且在底座的顶面通过连接柱坐落安装有一处壳体结构的顶盖,且在顶盖的顶面通过贯穿的三根注油管支撑有一处功能槽;所述功能槽为环形槽结构,其环形槽腔中填充有一处环形结构的海绵;所述海绵的底面粘合有三根海绵柱,且海绵底面的这三根海绵柱均对应的插在三处注油管内;所述底座为腔体结构,其内腔底面开设有内沉式圆形结构的安装槽,且底座通过安装槽内嵌有一处轴承;所述顶盖的内腔底面设有与之为一体式结构的压环,且这一圈压环位于三根注油管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腔所开设的安装槽对应的底侧开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在圆形孔周边开设有三处用于插入注油管的穿插孔,且注油管穿入后进行点焊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平铺装填于功能槽内,且海绵的高度低于其所放置的功能槽的槽深,并且在功能槽的顶面扣合有一处扣盖。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管的底侧段位置均开设有两处侧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压环环形直径尺寸与轴承的外圈直径相等,且顶盖与底座扣合后,压环的底面与轴承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管所在的位置与轴承上滚珠所在的位置呈上下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面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圆形结构的内沉槽,且此内沉槽的背面就是通气孔,且此通气孔所在的安装槽为阶梯槽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设计所提供的轴承座为现有的扣合式结构,轴承安装在底座内,利用顶部顶盖防护扣合,与现有的扣合式轴承座所不同的是,本结构的轴承座的底面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槽底侧开设有通气孔,可使安装槽内的轴承内圈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出的热量得到较好的释放,具有一定的散热作用,且轴承座的顶面安装有用于注油的注油功能环,可利用此功能环,将注入的润滑油液磨擦到轴承滚珠圈上,此涂油方式是连接在海绵上的三根绵柱,绵柱将油液涂摸在轴承滚动的滚珠上,实现均匀涂油,涂油性更加均匀,且由于顶部是一个注油功能环,因此只需要将油液注入其内腔即可使轴承三个位置实现注油,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后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本发明的底座与顶盖分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底座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顶盖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由图7引出的A部放大注油管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扣盖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底座-1,顶盖-2,功能槽-3,扣盖-301,海绵-4,连接柱-5,海绵柱-6,注油管-7,侧流孔-701,压环-8,轴承-9,安装槽-10,通气孔-1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座式一体化结构轴承,包括有:底座1,顶盖2,功能槽3,扣盖301,海绵4,连接柱5,海绵柱6,注油管7,侧流孔701,压环8,轴承9,安装槽10和通气孔1001;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前后两排沉孔结构的安装孔,且在底座1的顶面通过连接柱5坐落安装有一处壳体结构的顶盖2,且在顶盖2的顶面通过贯穿的三根注油管7支撑有一处功能槽3;所述功能槽3为环形槽结构,其环形槽腔中填充有一处环形结构的海绵4;所述海绵4的底面粘合有三根海绵柱6,且海绵4底面的这三根海绵柱6均对应的插在三处注油管7内;所述底座1为腔体结构,其内腔底面开设有内沉式圆形结构的安装槽10,且底座1通过安装槽10内嵌有一处轴承9;所述顶盖2的内腔底面设有与之为一体式结构的压环8,且这一圈压环8位于三根注油管7的外侧。
其中,底座1内腔所开设的安装槽10对应的底侧开设有通气孔1001,可使安装槽10内的轴承9内圈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出的热量得到较好的释放,具有一定的散热作用。
其中,顶盖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装入连接件的圆形通孔,且在圆形孔周边开设有三处用于插入注油管7的穿插孔,且注油管7穿入后进行点焊固定,使注油管7与顶盖2形成一体。
其中,海绵4平铺装填于功能槽3内,且海绵4的高度低于其所放置的功能槽3的槽深,便于油液倒入功能槽3内,通过海绵4吸收,并且注油完毕后在功能槽3的顶面扣合有一处扣盖301,对油液进行封盖。
其中,注油管7的底侧段位置均开设有两处侧流孔701,此侧流孔701可使一部分油液从侧旁溢出,增加注油管7出油位置,出油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结构合理性。
其中,压环8环形直径尺寸与轴承9的外圈直径相等,且顶盖2与底座1扣合后,压环8的底面与轴承9贴合。
其中,注油管7所在的位置与轴承9上滚珠所在的位置呈上下对应,使注油管7向下溢出的油液通过海绵柱6均匀的涂在轴承滚珠上,涂油更加均匀。
其中,底座1的底面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圆形结构的内沉槽,如图3所示,此内沉槽形成一个底部的散热腔,且散热后通过开设的两条散热槽向外散出。
使用时:将需要配合在轴承座上的圆柱工件由如图2所示盖2的圆形孔插入,并插入轴承底座1内的轴承9内,使其与轴承9的内圈实现过盈配合,轴承座内的轴承9旋转一段时间后,可打开顶侧扣盖301,将准备好的润滑油液注入功能槽3内,由于功能槽3内有环形件海绵4,海绵4的底侧通过三根海绵柱6插入在油管7内,又由于油管7位于轴承9滚珠的顶侧,因此油液会随着三根海绵柱6浸入到轴承9的滚珠上,与轴承9接触,形成摩擦浸油,减少油液注油时的飞溅,且是通过顶侧功能槽3实现一次注油,使三处涂油结构同时对滚珠摩擦上油,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