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饲料颗粒制造机械,属于颗粒制造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饲料加工过程中需要配料、搅拌、调制、制粒等多个过程,传统的饲料制粒机械将饲料的调质工序和制粒过程工序分开,加工时需要先将饲料放入调质装置内进行调质后,再通过饲料压粒装置将饲料制造成为颗粒状。这种传统的饲料加工方法不但增加了饲料加工机械的制造成本,而且因为增加了饲料加工工序,造成了加工成本的增加,需要一种节约机械制造成本和加工成本的新型的饲料颗粒制造机械。
但是,现有技术在饲料加工进行制粒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工成本较低,但是无法对流经设备的进料筒部件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对搅拌电机部件的转速进行及时调节,可能导致设备在制粒需求徒增时,无法满足制粒要求,从而对制粒、压粒工作的效率产生影响,可靠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饲料颗粒制造机械,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饲料加工进行制粒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工成本较低,但是无法对流经设备的进料筒部件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对搅拌电机部件的转速进行及时调节,可能导致设备在制粒需求徒增时,无法满足制粒要求,从而对制粒、压粒工作的效率产生影响,可靠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饲料颗粒制造机械,其结构包括基座、上机壳、桶壁、进料筒、搅拌电机、螺旋轴、颗粒成形装置、搅拌电机控制装置,所述上机壳固定焊接于基座的上端表面且它们之间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桶壁固定焊接于上机壳的左端表面,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于基座的内顶面右部,所述螺旋轴机械连接于搅拌电机的上端表面且其竖向贯穿于上机壳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颗粒成形装置机械连接于螺旋轴的上端表面且其横向贯穿于上机壳、桶壁的内部空腔上部,所述搅拌电机控制装置活动连接于基座、上机壳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搅拌电机控制装置由质量流量感应控制结构、转动杆结构、齿轮传动装置、滑轮连接结构、滑动变阻器结构组成,所述质量流量感应控制结构的上半部分固定连接于上机壳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其下半部分固定连接于桶壁的内底面处,所述转动杆结构活动连接于上机壳的内部空腔左部,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的上半部分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顶面左部,其下半部分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左部,所述滑轮连接结构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滑动变阻器结构固定连接于基座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所述质量流量感应控制结构由质量流量计、控制转换器、控制转轴、控制转动架、内滑轮组成,所述质量流量计固定连接于上机壳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所述控制转换器固定连接于桶壁的内底面处且其与控制转换器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转轴固定连接于控制转换器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控制转换器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转动架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的上端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的上端延伸,所述内滑轮活动连接于控制转动架的内部空腔最上处。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结构由竖向固定架、第一转动轮转轴、第一转动轮、绕线辊、第二转动轮转轴、第二转动轮组成,所述竖向固定架垂直连接于上机壳的内底面左部,所述第一转动轮转轴垂直连接于竖向固定架的左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一转动轮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轮转轴的外侧表面中间处,所述绕线辊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轮转轴的外侧表面最左处,所述第二转动轮转轴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部左表面最上处,所述第二转动轮活动嵌套于第二转动轮转轴的外侧表面最右处。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由第一齿轮固定架、第一齿轮、外螺纹、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架、第二转动轴、第二齿轮固定架、第二齿轮、轮齿结构组成,所述第一齿轮固定架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顶面左处,所述第一齿轮活动连接于第一齿轮固定架的下端表面,所述外螺纹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一齿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所述第一转动轴活动连接于第一齿轮的前端表面,所述转动连接架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轴的外侧表面且其向第一转动轴的下端延伸,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架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最左处,所述第二齿轮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固定架的上端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轴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的前端表面,转动连接架的最下端活动嵌套于第二转动轴的外侧表面,所述轮齿结构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二齿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连接结构由第三齿轮固定架、第三齿轮、第三齿轮输出轴、滑轮固定架、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三齿轮固定架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底面中左处,所述第三齿轮活动连接于第三齿轮固定架的上端表面,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三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滑轮固定架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滑轮固定架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由上至下固定于滑轮固定架的前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变阻器结构由瓷筒、接线柱、线圈、金属棒、滑片、可调环卡接触片组成,所述瓷筒固定连接于基座的内部右表面,所述接线柱固定连接于瓷筒的上端表面,所述接线柱与搅拌电机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线圈均匀等距分布于瓷筒的外侧表面,所述金属棒垂直连接于接线柱的下端表面最左处,所述滑片竖向滑动连接于金属棒的外侧表面,所述可调环卡接触片固定连接于滑片的右端表面且其与线圈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滑轮、绕线辊的外侧表面皆紧密缠绕有连接绳索,所述内滑轮、绕线辊之间通过连接绳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均匀等距排列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转动轮、第一齿轮通过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通过它们之间的传动架机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架、第二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通过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的外侧表面皆活动嵌套于有传动皮带,所述滑片的左端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三齿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滑片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质量流量计对流经桶壁内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所述控制转换器在物料的流量过大的情况下控制其控制转动架绕控制转轴向左下方转动,所述内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并使得所述绕线辊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被拉动,所述绕线辊绕第一转动轮转轴进行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一转动轮随之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轮在它们之间的传动架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所述第一齿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所述第二齿轮在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架、第二转动轴的作用下进行传动,所述第三齿轮在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并通过传动皮带依次传动至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滑片,所述滑片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沿金属棒向下运动并使得所述滑动变阻器结构的接入电阻发生改变。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饲料颗粒制造机械的方案,通过设有搅拌电机控制装置,在饲料加工进行制粒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流经设备的进料筒部件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对搅拌电机部件的转速进行及时调节,具体为质量流量计对流经桶壁内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控制转换器在物料的流量过大的情况下控制其控制转动架绕控制转轴向左下方转动,内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并使得绕线辊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被拉动,绕线辊绕第一转动轮转轴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随之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轮在它们之间的传动架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第一齿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二齿轮在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架、第二转动轴的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三齿轮在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并通过传动皮带依次传动至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滑片,滑片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沿金属棒向下运动并使得滑动变阻器结构的接入电阻发生改变,确保设备在制粒需求徒增时,可以满足制粒要求,保证了制粒、压粒工作的效率,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饲料颗粒制造机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座、上机壳、桶壁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搅拌电机控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搅拌电机控制装置的另一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齿轮传动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上机壳-2、桶壁-3、进料筒-4、搅拌电机-5、螺旋轴-6、颗粒成形装置-7、搅拌电机控制装置-8、质量流量感应控制结构-81、转动杆结构-82、齿轮传动装置-83、滑轮连接结构-84、滑动变阻器结构-85、质量流量计-811、控制转换器-812、控制转轴-813、控制转动架-814、内滑轮-815、竖向固定架-821、第一转动轮转轴-822、第一转动轮-823、绕线辊-824、第二转动轮转轴-825、第二转动轮-826、第一齿轮固定架-831、第一齿轮-832、外螺纹-833、第一转动轴-834、转动连接架-835、第二转动轴-836、第二齿轮固定架-837、第二齿轮-838、轮齿结构-839、第三齿轮固定架-841、第三齿轮-842、第三齿轮输出轴-843、滑轮固定架-844、第一定滑轮-845、第二定滑轮-846、瓷筒-851、接线柱-852、线圈-853、金属棒-854、滑片-855、可调环卡接触片-85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饲料颗粒制造机械,其结构包括基座1、上机壳2、桶壁3、进料筒4、搅拌电机5、螺旋轴6、颗粒成形装置7、搅拌电机控制装置8,所述上机壳2固定焊接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且它们之间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桶壁3固定焊接于上机壳2的左端表面,所述搅拌电机5固定连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右部,所述螺旋轴6机械连接于搅拌电机5的上端表面且其竖向贯穿于上机壳2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颗粒成形装置7机械连接于螺旋轴6的上端表面且其横向贯穿于上机壳2、桶壁3的内部空腔上部,所述搅拌电机控制装置8活动连接于基座1、上机壳2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搅拌电机控制装置8由质量流量感应控制结构81、转动杆结构82、齿轮传动装置83、滑轮连接结构84、滑动变阻器结构85组成,所述质量流量感应控制结构81的上半部分固定连接于上机壳2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其下半部分固定连接于桶壁3的内底面处,所述转动杆结构82活动连接于上机壳2的内部空腔左部,所述齿轮传动装置83的上半部分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左部,其下半部分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左部,所述滑轮连接结构84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滑动变阻器结构85固定连接于基座1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所述质量流量感应控制结构81由质量流量计811、控制转换器812、控制转轴813、控制转动架814、内滑轮815组成,所述质量流量计811固定连接于上机壳2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所述控制转换器812固定连接于桶壁3的内底面处且其与控制转换器812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转轴813固定连接于控制转换器81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控制转换器812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转动架814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813的上端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813的上端延伸,所述内滑轮815活动连接于控制转动架814的内部空腔最上处,所述转动杆结构82由竖向固定架821、第一转动轮转轴822、第一转动轮823、绕线辊824、第二转动轮转轴825、第二转动轮826组成,所述竖向固定架821垂直连接于上机壳2的内底面左部,所述第一转动轮转轴822垂直连接于竖向固定架821的左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一转动轮823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轮转轴822的外侧表面中间处,所述绕线辊824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轮转轴822的外侧表面最左处,所述第二转动轮转轴825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部左表面最上处,所述第二转动轮826活动嵌套于第二转动轮转轴825的外侧表面最右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83由第一齿轮固定架831、第一齿轮832、外螺纹833、第一转动轴834、转动连接架835、第二转动轴836、第二齿轮固定架837、第二齿轮838、轮齿结构839组成,所述第一齿轮固定架831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左处,所述第一齿轮832活动连接于第一齿轮固定架831的下端表面,所述外螺纹833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一齿轮832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所述第一转动轴834活动连接于第一齿轮832的前端表面,所述转动连接架835活动嵌套于第一转动轴834的外侧表面且其向第一转动轴834的下端延伸,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架837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最左处,所述第二齿轮838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固定架837的上端表面,所述第二转动轴836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838的前端表面,转动连接架835的最下端活动嵌套于第二转动轴836的外侧表面,所述轮齿结构839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二齿轮838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所述滑轮连接结构84由第三齿轮固定架841、第三齿轮842、第三齿轮输出轴843、滑轮固定架844、第一定滑轮845、第二定滑轮846组成,所述第三齿轮固定架841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底面中左处,所述第三齿轮842活动连接于第三齿轮固定架841的上端表面,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843机械连接于第三齿轮84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滑轮固定架844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滑轮固定架844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基座1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第二定滑轮846、第一定滑轮845由上至下固定于滑轮固定架844的前端表面,所述滑动变阻器结构85由瓷筒851、接线柱852、线圈853、金属棒854、滑片855、可调环卡接触片856组成,所述瓷筒851固定连接于基座1的内部右表面,所述接线柱852固定连接于瓷筒851的上端表面,所述接线柱852与搅拌电机5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线圈853均匀等距分布于瓷筒851的外侧表面,所述金属棒854垂直连接于接线柱852的下端表面最左处,所述滑片855竖向滑动连接于金属棒854的外侧表面,所述可调环卡接触片856固定连接于滑片855的右端表面且其与线圈853活动连接,所述内滑轮815、绕线辊824的外侧表面皆紧密缠绕有连接绳索,所述内滑轮815、绕线辊824之间通过连接绳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826的外侧表面边缘处均匀等距排列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转动轮826、第一齿轮832通过轮齿结构839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823、第二转动轮826通过它们之间的传动架机械连接,所述第一齿轮832、第二齿轮838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834、转动连接架835、第二转动轴836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838、第三齿轮842通过轮齿结构839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843、第一定滑轮845、第二定滑轮846的外侧表面皆活动嵌套于有传动皮带,所述滑片855的左端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三齿轮842、第一定滑轮845、第二定滑轮846、滑片855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质量流量计811对流经桶壁3内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812,所述控制转换器812在物料的流量过大的情况下控制其控制转动架814绕控制转轴813向左下方转动,所述内滑轮815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并使得所述绕线辊824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被拉动,所述绕线辊824绕第一转动轮转轴822进行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一转动轮823随之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轮826在它们之间的传动架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所述第一齿轮832在轮齿结构839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所述第二齿轮838在第一转动轴834、转动连接架835、第二转动轴836的作用下进行传动,所述第三齿轮842在轮齿结构839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并通过传动皮带依次传动至第一定滑轮845、第二定滑轮846、滑片855,所述滑片855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沿金属棒854向下运动并使得所述滑动变阻器结构85的接入电阻发生改变。
本专利所说的滑动变阻器是电路元件,它可以通过来改变自身的电阻,从而起到控制电路的作用。在电路分析中,滑动变阻器既可以作为一个定值电阻,也可以作为一个变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构成一般包括接线柱、滑片、电阻丝、金属杆和瓷筒等五部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筒上,电阻丝外面涂有绝缘漆。
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电源线接入电源,调节设备的螺旋轴6、颗粒成形装置7至合适的工作状态,将饲料加工物料置入设备的进料筒4内,开启设备的搅拌电机5,质量流量计811对流经桶壁3内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812,控制转换器812在物料的流量过大的情况下控制其控制转动架814绕控制转轴813向左下方转动,内滑轮815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并使得绕线辊824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被拉动,绕线辊824绕第一转动轮转轴822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823随之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轮826在它们之间的传动架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第一齿轮832在轮齿结构839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二齿轮838在第一转动轴834、转动连接架835、第二转动轴836的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三齿轮842在轮齿结构839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并通过传动皮带依次传动至第一定滑轮845、第二定滑轮846、滑片855,滑片855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沿金属棒854向下运动并使得滑动变阻器结构85的接入电阻发生改变,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饲料加工进行制粒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工成本较低,但是无法对流经设备的进料筒部件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对搅拌电机部件的转速进行及时调节,可能导致设备在制粒需求徒增时,无法满足制粒要求,从而对制粒、压粒工作的效率产生影响,可靠性能不足,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搅拌电机控制装置,在饲料加工进行制粒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流经设备的进料筒部件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对搅拌电机部件的转速进行及时调节,具体为质量流量计对流经桶壁内的物料的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转换器,控制转换器在物料的流量过大的情况下控制其控制转动架绕控制转轴向左下方转动,内滑轮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随之被拉动并使得绕线辊外侧表面的连接绳索被拉动,绕线辊绕第一转动轮转轴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随之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轮在它们之间的传动架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第一齿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二齿轮在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架、第二转动轴的作用下进行传动,第三齿轮在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并通过传动皮带依次传动至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滑片,滑片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沿金属棒向下运动并使得滑动变阻器结构的接入电阻发生改变,确保设备在制粒需求徒增时,可以满足制粒要求,保证了制粒、压粒工作的效率,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