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IM卡检测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工业物联网或物流系统的SIM卡故障检测盒。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万物互联,简单点说就是借助某种场景的智能设备(手机终端、车载设备等),通过通信数据传输网络,来链接人、物(资源)、服务,从而高效实现某种特定需求。
随着工业物联网以及物流系统已经越来越智能化,物联网以及物流系统的各种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送离不开物联卡或SIM卡,以及在国家电网大范围使用GPRS技术的智能采集终端,SIM卡都是必备的。
在物联网、物流系统以及电力系统中,经常发现各种智能终端掉线的现象,经排查,发现绝大部分是SIM卡故障造成的,有的SIM卡欠费、有的SIM卡内部损坏。虽然这些问题很常见,但是对于基层工作人员而言,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对SIM卡进行排查和故障处理。在实际应用中,除了SIM卡的生产厂家和运营商等有专门的SIM卡检测设备外,其他并没有对SIM制作并进行专门的检测。而SIM卡生产厂家的检测设备又比较复杂,不便用于基层工作人员的使用。如果使用手机对每个SIM卡进行故障检测的话,效率太低。
申请公布号为CN10783142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SIM卡故障检测器及检测方法,通过在检测端插入SIM卡,通过指示灯可以辨别卡的好坏,但是,这种检测器使用时具有以下不便:检测完的卡需要手动拔出,然后再根据好坏进行分类存放,人工操作繁琐,且容易在分类时错将坏卡放到好卡里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快捷,能同时检测多个SIM卡,能够自动将好卡和坏卡分类存储的全自动用于工业物联网或物流系统的SIM卡故障检测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工业物联网或物流系统的SIM卡故障检测盒,包括盒体、顶盖、控制器、传感器、电机、传送座、集卡盒、拉线Ⅰ和拉线Ⅱ,所述顶盖下端等间距设置有三个SIM卡检测器,所述SIM卡检测器前端设置有弧形开口,SIM卡检测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所述SIM卡检测器的中间设置有检测端,所述压板在所述检测端位置设置开口,且所述开口两侧为弧形;
所述顶盖固定在所述盒体上方,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方形腔室Ⅰ,所述方形腔室Ⅰ的末端等间距设置有四个集卡槽,所述集卡盒可插入所述集卡槽,所述盒体的末端且集卡槽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显示SIM卡数量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方形腔室Ⅰ内设置有与每个所述SIM卡检测器对应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集卡槽之间的滑槽,在每个所述滑槽的末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电机;在所述盒体的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SIM卡检测器的前端位于所述开口处;
所述滑槽内的末端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末端与滑槽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内的前端设置有滑轮;
所述拉线Ⅰ的末端与拉伸弹簧连接,前端绕过所述滑轮后与所述传送座的前端连接,所述传送座末端通过拉线Ⅱ与电机连接;
所述传送座包括底座、方形盖和弧形块,所述底座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的四个角均设置有一个弹簧,所述方形盖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圆角;所述滑槽为T型槽,在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T型滑块;所述弧形块的长度小于所述SIM卡检测器两侧的压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方形盖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弧形块的底端设置有阻挡块,所述弧形块与所述条形通孔配合,所述弧形块内侧呈平面,外侧呈弧形,所述底座内弧形块下方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底座四边设置有凸起,围绕所述方形盖底端一周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阻挡块,所述方形盖盖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方形腔室Ⅰ末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三组气缸,在每个所述滑槽的一侧对应着一组所述气缸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一传感器,在每个所述滑槽上且位于所述检测端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二传感器;在每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置有推板;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检测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气缸和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驱动连接;在所述盒体的前端设置有电源开关和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检测按钮;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方形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上端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孔,所述顶盖设置有与螺纹孔配合的通孔,所述盒体和顶盖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的前方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铰接连接的方形隔挡板,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前端设置有定位珠,在所述底座的T型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珠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T型滑块的前端设置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集卡盒与所述盒体之间设置有锁,在所述集卡盒的前端设置有把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SIM卡通过顶盖上的检测器检测,通过传送座与滑槽配合,传送座将SIM卡传送到检测器的检测端,检测完后传送座继续向前运动,运动到与气缸的对应处,SIM卡通过检测端检测卡的好坏,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气缸运动,将SIM卡推进集卡盒内,显示屏显示SIM卡的数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SIM卡开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SIM卡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SIM卡被传送座输送的状态及停止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收集盒插入集卡槽后和拉出集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盒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的顶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的SIM卡检测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的传送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发明的传送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发明的传送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发明附图3的局部放大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发明附图3的局部放大B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附图3的局部方大C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为本发明的传送座与滑槽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发明的插卡口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为本发明的气缸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盒体1、顶盖11、螺纹孔111、通孔112、螺栓Ⅰ12、方形腔室13、气缸131、第一传感器132、第二传感器133、推板134、集卡槽14、集卡盒141、把手142、滑槽15、拉伸弹簧151、滑轮152、方形隔挡板153、定位珠154、凹槽Ⅱ155、控制器2、传感器21、驱动电机22、显示器23、SIM卡检测器24、弧形开口241、压板242、检测端243、传送座3、拉线Ⅰ31、拉线Ⅱ32、铁环Ⅰ33、铁环Ⅱ34、T型滑块35、凹槽Ⅰ351、盲孔352、减震弹簧353、挡板354、底座36、方形槽361、弹簧Ⅰ362、凸起363、方形盖37、阻挡块Ⅰ371、条形通孔372、弧形块38、阻挡块Ⅱ381、弹簧Ⅱ382、电源开关4、检测按钮5、SIM卡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17所示,本发明包括盒体1、顶盖11、控制器2、传感器21、驱动电机22、传送座3、集卡盒141、拉线Ⅰ31和拉线Ⅱ32,所述盒体1上端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1,所述顶盖11设置有与螺纹孔111配合的通孔112,所述盒体1和顶盖11通过螺栓12固定。
如附图4所示,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方形腔室13,所述方形腔室13的末端等间距设置有四个集卡槽14,所述集卡盒141可从集卡槽14的后端开口插入所述集卡槽14,集卡盒141的前端设置有把手142,可以更加方便的将集卡盒141插入或拉出。在集卡盒141和盒体1之间可以设置锁,与抽屉上的锁相同,使集卡盒141和盒体1形成带锁的抽屉。
为了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检测完后的SIM卡6的数量,所述盒体1的末端且集卡槽14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显示SIM卡6数量的显示器23,所述显示器23与所述控制器2连接。一个集卡盒141对应一个显示器23,当检测端243检测到SIM卡6是好卡还是坏卡时,向控制器2发送信号,控制器记录该信号,同时控制对应的显示器23显示被气缸131推入该集卡盒141内的SIM卡6数量。
所述方形腔室13内设置有与每个所述SIM卡检测器24对应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集卡槽14之间的滑槽15,在每个所述滑槽15的末端分别设置一个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与控制器2连接。
所述传送座3包括底座36、方形盖37和弧形块38,所述方形盖37盖在所述底座36上,所述底座36设置有方形槽361,所述方形槽361内的四个角均设置有一个可以将方形盖37撑起的弹簧Ⅰ362,所述方形盖37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圆角。
如附图11所示,为了防止弹簧Ⅰ362将方形盖37撑起时,方形盖37不稳定,在底座36四条边且每条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凸起363,围绕所述方形盖37底端一周设置有与所述凸起363配合的阻挡块Ⅰ371。
为了把SIM卡6放在传送座3时,将SIM卡6固定住,在所述方形盖37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条形通孔372,所述弧形块38与所述条形通孔372配合,所述弧形块38的长度小于所述SIM卡检测器24两侧的压板242之间的距离;弧形块38的前端从条形通孔372穿出,在所述弧形块38的底端设置有阻挡块Ⅱ381,用于限制弧形块38的底部穿出条形通孔372。
如附图10所示,因为前后两端的弧形块38要将SIM卡6固定,所以所述弧形块38内侧呈平面,外侧呈弧形,在每个所述底座内弧形块38下方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Ⅱ382,所述弧形块38可以上下移动。
所述滑槽15内侧的末端设置有拉伸弹簧151,所述拉伸弹簧151的末端与滑槽15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5内的前端设置有滑轮152;为了使传送座3方便拆卸,所述滑轮152的前方设置有与所述滑槽15通过扭簧铰接连接的方形隔挡板153。当然,方形隔挡板153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盒体1上。
所述拉线Ⅰ31的末端与拉伸弹簧151连接,所述传送座3的前端设置有铁环Ⅰ33,末端设置有铁环Ⅱ34,所述拉线Ⅰ31前端绕过所述滑轮152后与所述传送座3前端的铁环Ⅰ33连接,所述传送座末端的铁环Ⅱ34连接拉线Ⅱ32的一端,所述拉线Ⅱ32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22连接。
所述滑槽15为T型槽,在所述传送座3的下方呈与所述滑槽15配合的T型滑块35。
如图15所示,为了防止插卡时传送座3因为不固定而给插卡带来不便,所述滑槽15内侧的前端且左右两侧设置凹槽Ⅱ155,所述凹槽Ⅱ155内设置有定位珠154(定位珠,又叫球头柱塞或弹簧柱塞。是一种由壳体,弹簧,球珠或柱体组成的负载设备),在所述传送座3的T型滑块35左右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珠154配合的凹槽Ⅰ351。
如图12所示,所述T型滑块35的前端设置有盲孔352,所述盲孔352内设置有减震弹簧353,所述减震弹簧353具有缓冲作用,防止传送座3在拉伸弹簧151的作用力下快速运动与盒体1的前端发生剧烈碰撞。同时,保证了定位珠154顺利卡入凹槽351。
图13为图3的局部B位置的传送座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的传送座3为不受挤压时的状态,这时弹簧Ⅰ362和弹簧Ⅱ382完全伸展,将方形盖和弧形块38撑起。气缸131的活塞杆前端的推板可以将SIM卡6推到集卡盒141内。
图14为图3的局部C位置的传送座3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的传送座3位于检测端243的正下方,处于待检测位置,这时弹簧Ⅰ362将方形盖37撑起,使SIM卡6贴紧检测端243进行检测。
所述顶盖11下端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3个,可以是更多个)用来检测SIM卡6的SIM卡检测器24,所述SIM卡检测器24与滑槽15相对应,所述SIM卡检测器24前端设置有弧形开口241,弧形开口241的设计使插卡时更加方便。
为了防止传送座3带着SIM卡6运动时,将SIM卡6划伤,SIM卡检测器2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242,压板242压住传送座3顶端的左右两侧,将传送座3下压,给SIM卡6留出足够的空间,所述SIM卡检测器24的中间设置有检测端243,因为检测端243检测SIM卡6时需要跟SIM卡6接触,所以在所述压板242的检测端243位置设置有开口,且开口的长度大于传送座3的长度,所述开口两侧为弧形,所述方形槽361内的弹簧Ⅰ362将所述传送座3的方形盖37撑起,使SIM卡6与所述检测端243接触,所述SIM卡检测器24与控制器2连接。
在所述盒体1的前端设置有方形开口,所述SIM卡检测器24的前端和滑槽15的前端位于所述方形开口处,所述滑槽15的T型滑块35前端被挡板354通过螺栓Ⅱ固定在前面。
所述方形腔室13末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共设置有六个方形孔,在每个所述方形孔内设置有气缸131,所述气缸131左右相对应是一组,一共分为三组,所述气缸131通过电磁阀连接气源;如附图17所示,气缸131的前端设置有将SIM卡6推到集卡盒141内的推板134。
在每个所述滑槽15的一侧且对应着一组所述气缸131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方形凹槽Ⅰ,所述方形凹槽Ⅰ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32,在每个所述滑槽15上且位于所述检测端243下方设置有一个方形凹槽Ⅱ,所述方形凹槽Ⅱ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133;传感器分为很多种,我们在这里采用的是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或者直接采用一个点动开关按钮。
所述第一传感器132和第二传感器133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连接,所述SIM卡检测器24的检测端243与所述控制器2连接,所述气缸131和驱动电机2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驱动连接;在所述盒体1的前端设置有电源开关4和与所述控制器2连接的检测按钮5;所述控制器2设置在方形腔室13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检测端243实际为SIM卡检测器,而本发明所说的SIM卡检测器24是在现有的SIM卡检测器上进行了改装,设计了压板242等结构。对于检测端243,为现有产品,可直接采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783142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SIM卡故障检测器及检测方法中的SIM卡检测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先打开电源开关,然后将SIM卡通过弧形开口插到传送座上,压板压在传送座的左右两侧,因为有定位珠的固定,所以传送座不会乱滑动,将SIM卡在传送座固定后,按下检测按钮,控制器向电机发射信号,电机开始运转,将传送座通过拉线Ⅱ拉到检测端下面时,第一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射信号,控制器向电机发射信号,电机制动,检测端检测完好卡或坏卡后,向控制器发射检测信号,控制器控制电机将传送座继续前拉动,传送座被电机通过拉线Ⅱ拉到每个滑道且与气缸相应处的第二传感器上方后,第二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射信号,控制器将电机停止运转,电机制动的同时,控制器根据好卡还是坏卡信息控制相应的气缸动作,气缸将SIM卡推到集卡盒里,控制器的计数显示在对应的显示器上。将卡推到集卡盒后,电机断电处于自由状态,传送座通过滑槽内的拉伸弹簧151把传送座拉回到初始位置。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