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

出售状态:已下证
专 利 号 :已交易,保密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分类:机械行业
出售价格:
直 接 购 买 联 系 客 服

详细介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除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北方地区的冬季较长,使其较长时间内处于冰雪天气,输电线路覆冰就成了我国北方电力系统严重灾害之一,特别是西北及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高压输电线结冰严重。现有的国内除冰技术主要采用人工除冰方法,用木棍、竹竿等最原始的工具对最严重的覆冰线路进行敲击,处于线路上的覆冰,其除冰效率低,并且容易导致线路被敲坏,甚至会影响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虽然还具有一些过电流融冰技术、短路融冰技术等,但是其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不适合推广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所述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电缸装置上方的支撑板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右侧的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下方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活塞装置、位于所述抽气装置右侧的支架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推动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定位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架内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架右侧的第二定位架、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架内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若干万向轮,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第一电缸、位于所述第一电缸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电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的第一竖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端的第一滚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散热框、位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连接环、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侧的竖板、位于所述竖板上方的横板及位于所述竖板右侧的弯曲板,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阀门、风机及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下端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杆上端的第三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杆上的第二支架,所述活塞装置包括活塞、位于所述活塞左侧的第三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下方的第三支架,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五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左侧的第四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杆左端的第四滚轮及顶靠在所述第四滚轮上的拉线,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二电缸、位于所述第二电缸左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侧的推板、位于所述推板左侧的横杆、设置于所述横杆左端的第五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五滚轮上的凸块、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下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下方的挡板、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右侧的第二连接环及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左侧的第四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能够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除冰作业,除冰效率高,并且可以促进热空气的充分流动,方便对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的受热,使得输电线路上的冰块可以尽快的融化,并且可以适用不同高度的输电线路,扩大本发明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电缸装置2、位于所述电缸装置2上方的支撑板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3上方的框体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右侧的抽气装置5、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下方的支撑装置6、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3上的活塞装置7、位于所述抽气装置5右侧的支架装置8及位于所述支架装置8上方的推动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定位架11、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架11内的第一弹簧1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架11右侧的第二定位架13、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架13内的第二弹簧14及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若干万向轮15。所述第一定位架11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一定位架11的两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2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架13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定位架13的两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1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15设有四个,所述万向轮15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万向轮15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万向轮15可以带动所述底板1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2包括第一电缸21、位于所述第一电缸21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杆22、位于所述第一电缸2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23及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3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24。所述第一电缸2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第一电缸21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缸2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第一电缸21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缸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缸2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架11与所述第二定位架13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杆2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2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缸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2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2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缸2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23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杆24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23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板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下方的第一连接杆3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2下方的第二支撑板3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下方的第一支撑杆3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3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3上方的第一竖杆3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36上端的第一滚轮37。所述第一支撑板4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3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3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3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4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架1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5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架1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3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3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36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37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37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36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37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4包括框体41、收容于所述框体41内的散热框43、位于所述散热框43内的加热棒44、位于所述框体41下方的第一连接环45、位于所述框体41上方的第一定位杆46、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46左侧的竖板47、位于所述竖板47上方的横板48及位于所述竖板47右侧的弯曲板49。所述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框体4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上方,所述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若干第一通孔4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412,所述第一通孔411设有若干个且与所述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412与所述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散热框4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43位于所述框体41内部的右侧,所述散热框43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4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传递热量。所述加热棒44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加热棒44提供电能,所述加热棒44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加热棒44的打开或者关闭,该开关可以设置于框体41的外侧,方便使用者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环45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45的两端与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4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46的下端与所述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46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1的右侧。所述竖板4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竖板47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1的左侧,所述竖板47的下端与所述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4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竖板47的上端与所述横板4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49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49的上端与所述横板48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49的下端与所述竖板47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5包括抽气管51、设置于所述抽气管51上的阀门52、风机53及位于所述风机53下方的第一支架54。所述抽气管51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412且与所述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气管51的内部与所述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阀门52用于控制所述抽气管5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风机53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风机53提供电能,所述风机53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风机53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支架54的下端与所述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54的上端与所述风机5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第三支撑杆61、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1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63、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1下端的第二滚轮62、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1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撑杆64、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4上端的第三滚轮65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4上的第二支架66。所述第三支撑杆6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61的上端与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1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611。所述第二滚轮6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6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611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62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61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62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上表面上滚动。所述第三弹簧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1的左右两侧饿,所述第三弹簧6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6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6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支撑杆6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64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滚轮6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4的上方,所述第三滚轮65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65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撑杆6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65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三滚轮65可以顶靠在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上,且可以在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上滚动,从而对所述框体4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支架66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架66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4与所述第三弹簧63之间,所述第二支架66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6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6的上端顶靠在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活塞装置7包括活塞73、位于所述活塞73左侧的第三固定杆72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72下方的第三支架71。所述第三支架71呈L形,所述第三支架7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71的上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杆7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7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72贯穿所述框体4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固定杆72与所述框体41可以相对滑动。所述活塞7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活塞73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72的右端与所述活塞7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8包括第五支撑杆81、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81左侧的第四固定杆82、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杆82左端的第四滚轮83及顶靠在所述第四滚轮83上的拉线84。所述第五支撑杆8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撑杆8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8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固定杆82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8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82的左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滚轮83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83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固定杆8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滚轮83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旋转。所述拉线的8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45固定连接,所述拉线84穿过所述第一凹槽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37上,所述拉线84穿过所述第四凹槽且顶靠在所述第四滚轮83上。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9包括第二电缸91、位于所述第二电缸91左侧的第二推动杆92、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92左侧的推板93、位于所述推板93左侧的横杆94、设置于所述横杆94左端的第五滚轮95、设置于所述第五滚轮95上的凸块96、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92下方的第二竖杆97、位于所述第二竖杆97下方的挡板、位于所述第二竖杆97右侧的第二连接环98及位于所述第二竖杆97左侧的第四弹簧99。所述第二电缸9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第二电缸91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缸9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第二电缸91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五支撑杆8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电缸9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9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9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缸9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缸91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92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92的左端与所述推板9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板9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板93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4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推板93位于所述竖板47的右侧。所述横杆94设有两个,所述横杆9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杆94的右端与所述推板9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杆94的左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滚轮95设有两个,所述第五滚轮95呈圆柱体,所述第五滚轮95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横杆9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滚轮95可以在所述第五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五滚轮95与电机(未图示)连接,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第五滚轮95旋转。所述凸块96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五滚轮95上,所述凸块96与所述第五滚轮9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9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9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9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97的下端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98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98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竖杆9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8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98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99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9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99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46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挡板的左端与所述推板9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4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挡板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46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挡板可以左右移动。图1中,位于第三支撑杆61右侧的第三弹簧63被压缩,位于第三支撑杆61左侧的第三弹簧63被拉伸,正常情况下,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63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支撑杆61处于第四支撑杆64之间的中间。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其移动到输电线路的下方,输电线是悬挂在空中的。然后打开第一电缸2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2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3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34及第二支撑杆35随之向上移动,直至所述横板48移动到输电线的上方,框体41位于输电线的下方,并且竖板47处于输电线的左侧,所述推板93位于输电线的右侧。然后打开加热棒44的开关,使其开始产生热量,使得所述框体41内的温度上升。然后打开风机53的开关,同时打开阀门52,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所述抽气管51内,然后进入到所述框体41内,经过加热棒44加快后的空气从所述第一通孔411向上排出,从而可以对输电线进行加温,使其表面上的冰雪逐渐的融化。此时打开与第五滚轮95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五滚轮95带动所述凸块96随之旋转,从而可以促进空气的流动,使得热空气与输电线均匀接触,融化效果更好。然后再打开第二电缸9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92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推板93不断的左右移动,当推板93左右移动时,可以推动输电线周围的热空气流动,使得热量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输电线的周围,使得对输电线上的覆冰融化效果更好,并且推动杆93左右移动时,通过拉线84使得所述框体41不断的左右移动,当推板93向左移动时,所述框体41向右移动,此时挡板可以遮住位于右侧的第一通孔411,使得框体41内的热量从位于左侧的第一通孔411排出,进而可以对位于其上方的输电线进行有效的烘干,热量集中效果明显,当推板93向右移动,所述第三弹簧63使得所述第三支撑杆61向左移动,并且所述第四弹簧99向左推动所述第一定位杆46,进而使得所述框体41向左移动,所述活塞73的设置使得热空气从位于其右侧的第一通孔411排出,而不会从移动到活塞73左侧的第一通孔411排出,从而可以直接对位于上方的输电线进行烘干,对覆冰的融化效果显著,从而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将热量集中利用。所述竖板47及横板48的设置亦有利于将热量集中到输电线的周围,防止热量快速的散开,对能量得到充分利用。至此,本发明用于机械领域的高效的输电线路除冰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专 / 利 / 交 / 易 / 流 / 程

安 / 全 / 保 / 障

  • 确保每个项目方信息真实有效;
  • 提供全程贴身服务,专业客服人员全程跟进对接环节;
  • 提供专业的技术交易咨询服务,协助完成签约交易;
  • 提供资金担保服务,确保买方资金安全;
  • 提供交易订单存证数据,协助处理技术交易纠纷。

专 / 利 / 交 / 易 / 常 / 见 / 问 / 题

1、在赋翼网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专利怎么办?

答:如果在网站没有找到须要的专利,可联系客服提交自己的需求,工作人员会在十分钟内检索全网专利库,给满意的答复。

2、在赋翼网购买专利安全吗?

答:赋翼网所出售专利均经专利权人本人核实,专利真实有效,请放心购买。

3、购买专利是一次性收费吗? 还有其他的费用吗?

答:在赋翼网购买专利,均为一次性收费(办理期间客户另提其他要求除外)。

4、购买后多久能收到专利证书?

答:跟赋翼网签订合作合同后,工作人员会立刻办理进行手续办理,买专利最快7天下证(根据办理速度不同,具体下证时间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际为准)。

5、购买后变更失败怎么办?

答:如遇到付款后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变更专利权人(含合同约定任何一项没有做到),经核实后赋翼网将在2个工作日内全额退款。

—— 购买专利 ——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推 荐 专 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