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机动车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机动车壳体面积的99%都是由铁皮压制而成,而金属又是吸热 性很强的一种物质,尤其是它的聚集热能的速度非常快。在炎热的夏季无论汽 车行驶在公路上或停在烈日的阳光下,如果不开空调车内的温度会受外界环境 温度的影响,迅速升温,使人难以忍受。据有关资料显示,当环境温度处在32℃ 左右时,封闭的驾驶舱内半小时温度就会攀升到40度左右,这也就是人们夏季 需要开空调的重要原因,空调打开后,虽然人舒适了很多,但增加了燃油的消 耗,加大了尾气的排放,增加了雾霾的浓度,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同 时加大了发动机的磨损,如此下去就会使发动机提前进入大修期。天气越热对 部分人来说,空调档位就开的越大,这样发动机的磨损也就增大,冬季寒冷, 驾驶者需要保暖,就会提高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和速度,这样以来势必造成环境 的污染,与夏季空调降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结果同样如此,据媒体近期的报道, 北京雾霾严重的元凶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排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机动车进行保温 隔热处理的方法,其具有操作简便、隔热效果好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机动车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以1000~2000r/min的速度将液体隔热材料搅拌6~10min;
(2)、将机动车的壳体在8~12℃的烤漆房中喷涂搅拌后的液体隔热材料, 完成首次喷涂;
(3)、将机动车静置3小时后,进行二次喷涂;
(4)、将烤漆房的温度在6~10分钟内升温至40~50℃,并将烤漆房温度保 持20~24小时,并以固化液体隔热材料;
(5)、将烤漆房温度降至室温后,推出机动车壳体。
为了降低室外温度对机动车内部温度的影响,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利用喷涂技术和液态隔热保温材料,对机动车驾驶舱、乘务舱的内、外表面进 行喷涂,使壳体的表面形成一层隔热保温的屏障,从而阻止冷桥/热桥效应的产 生,降低了室外温度向车内的扩散,使车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不随外界的 变化而变化,使无须打开制冷,即可使乘客感觉舒适。同时,空调开得少,降 低了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和速度,燃油消耗相对减少,进而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 放,可达到减少雾霾的效果。
步骤(1)中,由于个人液体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沉淀性,若直接喷涂则产 生涂层薄厚不均,隔热效果差的现象。转速选择在1000~2000r/min,可达到均 匀混合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较大转速增加隔热液体材料的粘稠度,不利于喷涂 的情况。步骤(2)中,喷涂使用的工具必选为上壶喷枪,且喷涂过程中始终保 持保持喷枪与壳体始终处在同一距离,以使整个壳体涂层均匀、厚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步骤(1)前还包括打磨步骤,将所述机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 表面均用砂纸打磨,然后将所述机动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吹扫干净,即完 成打磨步骤。用砂纸打磨可提高壳体表面的摩擦力,从而使涂料更好的附着在 壳体表面,不易脱落。
优选的,步骤(3)后液体隔热材料喷涂的厚度为0.5~3mm。首次喷涂和二 次喷涂后,保持在0.5~3mm涂层的总厚度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达到最佳的 隔热效果。
优选的,步骤(4)中,将烤漆房的温度在6~10分钟内升温到45℃。维持 在45℃可增强隔热涂料壳体表面的吸附力,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不易脱落, 达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在机动车保温隔热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对轿 车的驾驶舱、客车的箱体、冷藏车的保温箱底板的内、外表面的喷涂,以及相 应车门的喷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有效阻止外界环境温度对机动车内部温度的影响, 从而保证车内温度维持在适合的范围内,使人体感觉舒适;减少车内空调开启 的强度和时长,减少燃油消耗;防锈防腐蚀,延长车体的使用寿命;方法操作 简单,便于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机动车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的方法,下面通过具体的实 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对机动车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打磨:将机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用砂纸打磨,然后将所述机 动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因打磨产生的粉尘吹扫干净,即完成打磨步骤;
(2)、以1000r/min的速度将液体隔热材料搅拌6min,使其呈奶油状;
(3)、将机动车的壳体在8℃的烤漆房中喷涂液体隔热材料,以完成首次 喷涂;
(4)、将机动车在烤漆房中静置3小时后,进行二次喷涂,使喷涂液体隔 热材料的总厚度达到0.5mm;
(5)、将烤漆房的温度在6分钟内升温至40℃,并将烤漆房温度保持20小 时,以固化液体隔热材料;
(6)、将烤漆房温度降至室温后,推出机动车壳体。
实施例2
一种对机动车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打磨:将机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用砂纸打磨,然后将所述机 动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因打磨产生的粉尘吹扫干净,即完成打磨步骤;
(2)、以1500r/min的速度将液体隔热材料搅拌8min,使其呈奶油状;
(3)、将机动车的壳体在10℃的烤漆房中喷涂液体隔热材料,以完成首次 喷涂;
(4)、将机动车在烤漆房中静置3小时后,进行二次喷涂,使喷涂液体隔 热材料的厚度为1mm;
(5)、将烤漆房的温度在8分钟内升温至45℃,并将烤漆房温度保持22 小时,以固化液体隔热材料;
(6)、将烤漆房温度降至室温后,推出机动车壳体。
实施例3
一种对机动车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打磨:将机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用砂纸打磨,然后将所述机 动车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吹扫干净,即完成打磨步骤;
(2)、以2000r/min的速度将液体隔热材料搅拌10min,使其呈奶油状;
(3)、将机动车的壳体在12℃的烤漆房中喷涂液体隔热材料,以完成首 次喷涂;
(4)、将机动车在烤漆房中静置3小时后,进行二次喷涂,使喷涂液体隔 热材料的总厚度为3mm;
(5)、将烤漆房的温度在10分钟内升温至50℃,并将烤漆房温度保持24 小时,以固化液体隔热材料;
(6)、将烤漆房温度降至室温后,推出机动车壳体。
其中,本法所指的室温为环境温度为15~25℃。机动车壳体推出后,即可 对其进行内装饰等操作。
以上操作必须注意的是,首次喷涂和二次喷涂的时间至少为3小时。经试 验发现,采用相同的喷涂方法,当时间间隔小于3小时时,二次喷涂的隔热材 料涂层的附着效果差,极易剥落,且间隔时间越短效果越差;当时间大于5小 时时,首层喷涂的隔热材料已完全干燥,造成第二次喷涂时需使用较多的隔热 材料,以增强两层之间的融合,大大增加了成本。当时间为3-4小时时,首层 隔热涂料未完全干透,两次喷涂的涂料融合性优于时间较长者,不但成本降低, 且不易剥落。为了节约时间和物料成本,最终选择间隔3小时,进行二次操作。
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为对轿车的驾驶舱、客车的箱体、冷藏车的保温箱底板 的内、外表面的喷涂,以及相应车门内、外表面的喷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环保,对生态环境友好
a.不使用泡沫塑料类的保温材料,或者矿纤、玻璃棉等有害的垃圾残留;
b.液体隔热材料本身无害无毒,是不含挥发性有害化合物的环保产品。
2.应用广泛,施工简单方便
a.通过刷涂或喷涂来施工,快捷方便;
b.喷涂后可耐受-60℃~250℃温度变化,且可使涂料和金属表面紧密结合, 而且修复方便和节约成本,节约能源。
3.施工维护简单,效果好,成本费用低
a.快速的涂覆,施工的费用下降;
b.修复和恢复简单,维护费低;
c.不必拆除原有(老化)的保温层,在其上面可以简单的喷涂,节约成本; 如果在壳体上直接喷涂,在无须喷涂防锈漆,节约人力物力。
4.保温和隔热性能优良
a.厚度1~1.5mm的液体隔热保温涂料的保温效果与40~60mm厚度的保温 纤维或350~380mm厚度的砖石的效果相当;
b.对金属结构能防止温度变化;
c.20℃下的热导率仅为0.0012W/m2*℃,能有效阻隔热量穿透(对太阳光等 热辐射,表面即能直接反射散射掉85%以上)。
5.耐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a.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喷涂后壳体的表面液体隔热材料的寿命为至少10年;
b.喷涂后,对酸碱性离子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从而使用时间相对较长;
6.具有防水,防腐,防火的功能
a.耐酸碱腐蚀,对金属,100%胶粘性,抗刮划,涂层在产品表面隔绝空气 保护;
b.防火阻燃性能优良,涂层软化温度260℃以上,遇火阻燃时间长,燃烧时 无明火无毒性烟雾产生;
c.防水,防止发霉,壳体喷涂后表面得到保护,不受湿度以及温度的影响。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 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方法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 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