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豆去皮浸泡装置。
背景技术
豆制品是以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豆制品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先对黄豆进行浸泡筛选,从而将黄豆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制品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先对黄豆进行浸泡筛选,浸泡的目的在于黄豆吸收水分使细胞膨胀,以利于研磨时磨破细胞壁使细胞质溶出。浸泡适度可使研磨时蛋白体可得到充分破碎,使蛋白体能最大程度地溶离出来,如果浸泡过度,制成的豆制品口感不佳,但是浸泡不足也会导致蛋白质溶也不彻底而浪费材料。目前豆制品制作工艺黄豆浸泡时间一般都在8~12小时,比较耗费时间,而浸泡时间长也容易滋生微生物,影响产品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黄豆去皮浸泡装置,本发明集去皮与浸泡一体,将豆类原料经过初步破碎后去皮再浸泡,可以缩短浸泡的时间,降低因浸泡时间过长而滋生微生物的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黄豆去皮浸泡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研磨筒及下方的浸泡桶,其中研磨筒与浸泡桶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研磨筒内上下并列设置有导料机构及筛分机构,其中研磨筒顶部还设置有延伸至导料机构中的研磨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导料斗I及位于下方且倒扣设置的导料斗II,其中导料斗I与导料斗II之间的最小开口端通过导料管连接,且与导料管连接的导料斗II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与导料管连通的导料沟槽,所述研磨机构包括电机I,该电机I上设置有由上往下依次穿过导料斗I及导料管的转轴,其中位于导料斗II内的转轴底端设置有锥形磨盘,且锥形磨盘外表面上沿其斜面方向设置有凸条,在锥形磨盘底端设置有离心叶轮,所述筛分机构包括位于导料斗II正下方的筛分桶,其中筛分桶上外套有一圈呈漏斗状且倒扣设置的连接板,且连接板、研磨筒及筛分桶之间构有杂质收集槽,在研磨筒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杂质收集槽的排渣管,所述浸泡桶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其内部的搅拌机构,其中位于浸泡桶内的搅拌机构顶端设置有承接槽。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浸泡桶底部的电机II,其中电机II通过搅拌轴与设置在浸泡桶内的搅拌支架连接,且位于搅拌支架顶端设置有承接槽。
优选的,所述研磨筒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导料斗II外侧壁连接的加强杆,其中导料斗II位于筛分桶内的正上方处。
优选的,所述导料斗I的最大开口端与研磨筒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料管内径大于转轴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生产过程中,黄豆从进料口加入到导料斗I内,而后黄豆从导料管与转轴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到导料沟槽内,此时电机I带到锥形磨盘转动,黄豆被导料斗II和锥形磨盘之间组合形成的锥形磨破瓣,使豆皮的豆瓣分离开,在继续下落过程中,安装在锥形磨盘下方的离心叶轮会吹出一定强度的风,将重量较轻的豆皮吹到杂质收集槽中而后从排渣管排出,而重量较大的豆瓣会落到筛分桶中,而后加入到浸泡桶中,由于黄豆被破瓣,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浸透,缩短了黄豆原料浸泡的时间,降低因浸泡时间过长而滋生微生物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锥形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研磨筒,2、浸泡桶,3、支撑杆,4、导料机构,41、导料斗I,42、导料斗II,43、导料管,44、导料沟槽,5、筛分机构,51、筛分桶,52、连接板,53、杂质收集槽,54、排渣管,6、研磨机构,61、电机I,62、转轴,63、锥形磨盘,64、凸条,65、离心叶轮,7、搅拌机构,71、电机II,72、搅拌轴,73、搅拌支架,8、承接槽,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黄豆去皮浸泡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研磨筒1及下方的浸泡桶2,该研磨筒1与浸泡桶2之间通过支撑杆3连接,其中黄豆经过研磨破瓣再掉落至浸泡桶2内进行浸泡,从而达到由于黄豆被破瓣,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浸透,缩短了黄豆原料浸泡的时间,降低因浸泡时间过长而滋生微生物的风险的目的。
其中研磨筒1内上下并列设置有导料机构4及筛分机构5,其中研磨筒1顶部还设置有延伸至导料机构4中的研磨机构6,所述导料机构4包括位于上方的导料斗I41及位于下方且倒扣设置的导料斗II42,其中导料斗I41的最大开口端与研磨筒1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并且导料斗I41与导料斗II42之间的最小开口端通过导料管43连接,同时与导料管43连接的导料斗II42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与导料管43连通的导料沟槽44,那么通过将大豆导入导料斗I41内其会沿着导料斗I41内斜壁流向导料管43内并由导料斗II42落下,其中为了加强导料斗II42的稳固性,所以在研磨筒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导料斗II42外侧壁连接的加强杆9。
本实施例中研磨机构6包括电机I61,该电机I61上设置有由上往下依次穿过导料斗I41及导料管43的转轴62,其中位于导料斗II42内的转轴62底端设置有锥形磨盘63,且锥形磨盘63外表面上沿其斜面方向设置有凸条64,在锥形磨盘63底端设置有离心叶轮65,同时导料管43内径大于转轴62的直径,使得转轴62不会将导料管43堵塞导致大豆不能经导料管43落下,而在大豆经导料管43滑入导料沟槽44内后,电机I61通过转轴62带动锥形磨盘63及凸条64旋转,从而将经锥形磨盘63与导料斗II42内侧壁之间间隙的大豆刮破使其破瓣,在上述过程中导料沟槽44是为了便于引导从导料管43流下的大豆顺利的流入锥形磨盘63与导料斗II42内侧壁之间间隙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筛分机构5包括位于导料斗II42正下方的筛分桶51,其中筛分桶51上外套有一圈呈漏斗状且倒扣设置的连接板52,且连接板52、研磨筒1及筛分桶51之间构有杂质收集槽53,在研磨筒1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杂质收集槽53的排渣管54,当破瓣后的大豆从锥形磨盘63上落下时,旋转的锥形磨盘63会带动离心叶轮65旋转从而将下落大豆中的杂质吹向杂质收集槽53内并沿着连接板52斜面流向其与研磨筒1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处,最终由排渣管54排出,其中导料斗II42位于筛分桶51内的正上方处,并且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为1:2,从而防止从锥形磨盘63上落下的大豆易于被甩落至杂质收集槽53内。
并且从筛分桶51落下的大豆会掉入浸泡桶2内进行浸泡,其中在浸泡桶2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其内部的搅拌机构7,该搅拌机构7包括位于浸泡桶2底部的电机II71,同时电机II71通过搅拌轴72与设置在浸泡桶2内的搅拌支架73连接,那么通过搅拌机构7搅拌位于浸泡桶2内的大豆从而加速其加工效率,本实施例中在搅拌支架73顶端设置有承接槽8用于承接部分从筛分桶51落下的豆皮,当加工完毕后可通过研磨筒1与浸泡桶2之间的间隙处将承接槽8内的豆皮取出进行清理,而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浸泡桶2内的液位低于承接槽8。
本发明生产过程中,黄豆从进料口加入到导料斗I41内,而后黄豆从导料管43与转轴62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到导料沟槽44内,此时电机I61带到锥形磨盘63转动,黄豆被导料斗II42和锥形磨盘63之间组合形成的锥形磨破瓣,使豆皮的豆瓣分离开,在继续下落过程中,安装在锥形磨盘63下方的离心叶轮65会吹出一定强度的风,将重量较轻的豆皮吹到杂质收集槽53中而后从排渣管54排出,而重量较大的豆瓣会落到筛分桶51中,而后加入到浸泡桶2中,由于黄豆被破瓣,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浸透,缩短了黄豆原料浸泡的时间,降低因浸泡时间过长而滋生微生物的风险。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