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盗配电箱,属于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
现有的配电箱没有防盗功能,大大降低配电箱的安全性,容易遭到不法之人的偷盗和破坏,且配电箱的固定机构也不全面,容易使配电箱从高处滑落摔坏,现有的配电箱安装也不牢固,对此需要一种防盗配电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盗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配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门,所述箱门远离箱体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上端固定连接有视镜,所述视镜下端且靠近把手一侧安装有开关机构,所述箱体与箱门之间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侧后壁固定连接有防盗机构,所述箱体下底部设有进线孔,所述箱体靠近进线孔两相对侧面固定连接有通风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锁芯,所述锁芯位于靠近把手一侧,所述锁芯内部设有钥匙孔,所述锁芯同侧远离把手一侧固定连接有锁帽,所述锁帽固定连接在箱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盗机构包括工型固定板,所述工型固定板四角固定连接有T型孔,所述工型固定版中部固定连有接若干螺母,所述工型固定板位于箱体箱门相对面,所述T型孔对应箱门反面T型孔,所述螺母对应箱门反面圆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口,所述通风口有两个,分别位于远离视镜箱体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线孔有三个,所述合页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型固定板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配电箱,通过工型固定板固定在箱体内部再通过螺母固定来起防盗作用,有效的实现了配电箱可防盗,大大提高了配电箱的安全性,不容易遭到不法之人的偷盗和破坏,且配电箱的固定机构全面,不容易是配电箱从高处滑落摔坏,且配电箱安装牢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箱门;3、把手;4、视镜;
5、开关机构;51、锁芯;52、钥匙孔;53、锁帽;
6、合页;
7、防盗机构;71、工型固定板;72、工型卡扣;73、螺母;74、T型孔;75、圆形孔;
8、进线孔;
9、通风机构;91、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箱门2,箱门2远离箱体1一端安装有把手3,把手3上端固定连接有视镜4,视镜4下端且靠近把手3一侧安装有开关机构5,箱体1与箱门2之间通过合页6活动连接,箱体1内侧后壁固定连接有防盗机构7,箱体1下底部设有进线孔8,箱体1靠近进线孔8两相对侧面固定连接有通风机构9。
其中,开关机构5包括锁芯51,锁芯51位于靠近把手3一侧,锁芯51内部设有钥匙孔52,锁芯51同侧远离把手3一侧固定连接有锁帽53,锁帽53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
其中,防盗机构7包括工型固定板71,工型固定板71四角固定连接有工型卡扣72,工型固定板71中部固定连有接若干螺母73,工型固定板71位于箱体1箱门2相对面,工型卡扣72对应箱门2反面T型孔74,螺母73对应箱门2反面圆形孔75。
其中,通风机构9包括通风口91,通风口91有两个,分别位于远离视镜4箱体1两侧。
其中,进线孔8有三个,合页6有两个。
其中,工型固定板71可拆卸。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配电箱,具体的,在使用时通过把工型固定板71固定在要安装配电箱处,然后打开配电箱箱门2,把T型孔74对准工型固定板71四角工型卡扣72,把箱体1放置工型固定板71上,把工型固定板71上螺母73对准箱体1内侧圆形孔75,拧紧螺母73固定,有效实现了配电箱可防盗,大大提高了配电箱的安全性,不容易遭到不法之人的偷盗和破坏,且配电箱的固定机构全面,不容易是配电箱从高处滑落摔坏,且配电箱安装牢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