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畜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畜用感应式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加之农村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牛羊也逐渐退出了家庭养殖。现在的牛羊养殖主要是一些规模化、专门化的养殖场,但受多方面的影响,短时间内牛羊生产数量还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同时,我们肉牛肉羊良种化程度较低,所以呈现出养殖数量大但产量较低,且质量差。
目前我国牛羊养殖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同时提高肉牛肉羊的产出以及质量。
传统的家畜饲料投喂需要人力投喂,工作效率低,需要一种感应式自动投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家畜用感应式投料装置,能够自动投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家畜用感应式投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方设于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底部通过投料孔连通食槽,所述壳体底部侧壁设有踏板,所述踏板底部设有弹性柱;
所述踏板底端抵接有摇臂一端,所述摇臂围绕旋转轴转动,所述摇臂另一端活动连接竖杆底端,所述竖杆套接在套筒内,所述套筒侧壁通过横向的伸缩管连接至壳体外壁,所述竖杆通过传动杆与阻挡块活动连接,所述阻挡块横向贯穿阻挡投料孔,所述阻挡块通过在弹性带的牵引下封堵投料孔。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管数量为两个,分别横向固定套筒上下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柱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固定有第一轴柄,所述第一轴柄底端插接在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抵接第一轴柄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套筒底端固定有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底端还固定有第二轴柄,所述第二轴柄插接在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套筒内内设有抵接第二轴柄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套筒底端固定在底座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柄与第二轴柄竖直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收益效果是:
家畜脚踏踏板,能够自动投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伸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投料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家畜用感应式投料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方设于储料仓110,储料仓110底部通过投料孔120连通食槽130,壳体100底部侧壁设有踏板160,踏板160底部设有弹性柱170;
踏板160底端抵接有摇臂200一端,摇臂200围绕旋转轴210转动,摇臂200另一端活动连接竖杆300底端,竖杆300套接在套筒400内,套筒400侧壁通过横向的伸缩管410连接至壳体100外壁,竖杆300通过传动杆310与阻挡块140活动连接,阻挡块140横向贯穿阻挡投料孔120,阻挡块140通过在弹性带150的牵引下封堵投料孔120。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项,伸缩管410数量为两个,分别横向固定套筒400上下两端。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项,弹性柱170设有顶板171,顶板171底端固定有第一轴柄172,第一轴柄172底端插接在第一套筒174内,第一套筒174内设有抵接第一轴柄172的第一弹簧176,第一套筒174底端固定有底座179。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项,顶板171底端还固定有第二轴柄173,第二轴柄173插接在第二套筒175内,第二套筒175内内设有抵接第二轴柄173的第二弹簧177,第二套筒175底端固定在底座179上端。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项,第一轴柄172与第二轴柄173竖直平行设置。
上述操作中,相比较传统方式,家畜脚踏踏板,能够自动投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