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开口化成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化成工艺是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很重要的工序,在化成时,电解液中溶剂和锂盐会在电极表面生成SEI界面膜,该界面膜可以阻止溶剂与活性材料的副反应,提高电池的寿命。锂离子电池化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容量高低、内阻大小、寿命长短等多方面特性。现有工艺中常使用成膜剂来促进SEI的生成,其中VC是本领域中常用的负极成膜剂,但是由于VC的不饱和键过于活泼,在成膜的过程中容易过度反应,导致SEI成膜效果不佳,或者是气体产出速度过大导致电解液溢出,从而影响电池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开口化成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在化成阶段始终保持电池注液口开放,通过调节化成压力,以及控制电解液的组分变化,提高电池的SEI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开口化成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为碳负极,所述方法在化成阶段始终保持注液口开放,具体包括:
1)、将组装好的电池注入第一电解液,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5-50℃,静置;
2)、将电池温度降低至5-10℃,然后以第一电流充电至第一电压;
3)、以第一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截止电流;
4)、静置,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第一电压,则进行步骤3,若否,则进行步骤5;
5)、将电池电压调节至放电截止电压,再注入第二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与所述第一电解液成分不同,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5-50℃,静置;
6)、将电池温度降低至5-10℃,然后以第一电流充电至第一电压;
7)、以第一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截止电流;
8)、静置,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第一电压,则进行步骤7,若否,则进行步骤9;
9)、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进行脉冲充放电循环,所述第二电压高于第一电压,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施加脉冲电流时调节电池环境压力为常压或高压,在非施加脉冲电流的间隔时,抽真空至真空度为预定值;
10)、在所述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抽真空静置;
11)、将电池取出,封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碳酸乙烯亚乙酯VEC,其含量为2-3(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VC,其含量为4-6(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解液与第二电解液的体积比为2:1。
进一步的,注入第二电解液后,所述碳酸乙烯亚乙酯VEC占总电解液的体积含量与所述碳酸亚乙烯酯VC占总电解液的体积含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压为3.0-3.2V。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压为3.6-3.8V。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中,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常压条件下对电池施加0.1-0.5C的脉冲电流,脉冲时间为10-120s;停止施加电流,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01-0.1个大气压,静置30-60s。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化成阶段,将采用两种不同组分的电解液,先后对电池进行低电位下的化成,提高SEI膜的稳定性;
2)、第一电解液中含有添加剂VEC,能够在负极表面先形成一层SEI膜,此后再注入第二电解液,其中含有VC,由于负极表面已经存在VEC形成的部分SEI膜,能够提高VC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从而使VC在已有的SEI膜表面再次形成一层更为稳定的SEI膜,从而提高SEI膜的质量;
3)、在第一电位下的恒压充电,静置后测量开路电压,由此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恒压充电,确保电解液中添加剂反应的完成度,能够使成膜更为稳定;
4)、在脉冲条件下,通过控制环境压力,以及抽真空静置,能够控制气体的排出速度,充分排出电解液的同时,避免电解液随气体排出;
5)、经过本发明的化成方式,电池的SEI膜性能稳定,充放电性能好,循环寿命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的采用的电池正极为(433)的镍锰钴酸锂,负极为2:1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电解液溶质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剂为体积比2:1的EC+EMC,其中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碳酸乙烯亚乙酯VEC,其含量为2-3(体积)%。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VC,其含量为4-6(体积)%。注入的第一电解液与第二电解液的体积比为2:1
实施例1
1)、将组装好的电池注入第一电解液,其中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含量为3(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50℃,静置1h;
2)、将电池温度降低至10℃,然后以0.1C充电至3.2V;
3)、以3.2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4)、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2V,则进行步骤3,若否,则进行步骤5;
5)、将电池电压调节至2.7V,再注入第二电解液,其中碳酸亚乙烯酯VC的含量为6(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50℃,静置1h;
6)、将电池温度降低至10℃,然后以0.1C充电至3.2V;
7)、以3.2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8)、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2V,则进行步骤7,若否,则进行步骤9;
9)、在3.2V和3.8V之间进行脉冲充放电循环,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常压条件下对电池施加0.5C的脉冲电流,脉冲时间为10s;停止施加电流,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1个大气压,静置30s;
10)、在4.2V和2.7V之间进行0.2C恒流充放电循环3次,抽真空至0.01个大气压,静置1h;
11)、将电池取出,封口。
实施例2
1)、将组装好的电池注入第一电解液,其中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含量为2(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5℃,静置1h;
2)、将电池温度降低至5℃,然后以0.1C充电至3.0V;
3)、以3.0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4)、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0V,则进行步骤3,若否,则进行步骤5;
5)、将电池电压调节至2.7V,再注入第二电解液,其中碳酸亚乙烯酯VC的含量为4(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5℃,静置1h;
6)、将电池温度降低至5℃,然后以0.1C充电至3.0V;
7)、以3.0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8)、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0V,则进行步骤7,若否,则进行步骤9;
9)、在3.0V和3.6V之间进行脉冲充放电循环,所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常压条件下对电池施加0.1C的脉冲电流,脉冲时间为120s;停止施加电流,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01个大气压,静置60s;
10)、在4.2V和2.7V之间进行0.2C恒流充放电循环3次,抽真空至0.001个大气压,静置1h;
11)、将电池取出,封口。
实施例3
1)、将组装好的电池注入第一电解液,其中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含量为2.5(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8℃,静置1h;
2)、将电池温度降低至8℃,然后以0.1C充电至3.1V;
3)、以3.1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4)、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1V,则进行步骤3,若否,则进行步骤5;
5)、将电池电压调节至2.7V,再注入第二电解液,其中碳酸亚乙烯酯VC的含量为5(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8℃,静置1h;
6)、将电池温度降低至8℃,然后以0.1C充电至3.1V;
7)、以3.1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8)、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1V,则进行步骤7,若否,则进行步骤9;
9)、在3.1V和3.7V之间进行脉冲充放电循环,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常压条件下对电池施加0.3C的脉冲电流,脉冲时间为60s;停止施加电流,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1个大气压,静置40s;
10)、在4.2V和2.7V之间进行0.2C恒流充放电循环3次,抽真空至0.001个大气压,静置1h;
11)、将电池取出,封口。
对比例1
1)、将组装好的电池注入第一电解液,其中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含量为2.5(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8℃,静置1h;
2)、将电池温度降低至8℃,然后以0.1C充电至3.1V;
3)、以3.1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4)、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1V,则进行步骤3,若否,则进行步骤5;
5)、在3.1V和3.7V之间进行脉冲充放电循环,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常压条件下对电池施加0.3C的脉冲电流,脉冲时间为60s;停止施加电流,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1个大气压,静置40s;
6)、在4.2V和2.7V之间进行0.2C恒流充放电循环3次,抽真空至0.001个大气压,静置1h;
7)、将电池取出,封口。
对比例2
1)、将组装好的电池注入第二电解液,其中碳酸乙烯亚乙酯VC的含量为5(体积)%,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8℃,静置1h;
2)、将电池温度降低至8℃,然后以0.1C充电至3.1V;
3)、以3.1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4)、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1V,则进行步骤3,若否,则进行步骤5;
5)、在3.1V和3.7V之间进行脉冲充放电循环,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常压条件下对电池施加0.3C的脉冲电流,脉冲时间为60s;停止施加电流,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1个大气压,静置40s;
6)、在4.2V和2.7V之间进行0.2C恒流充放电循环3次,抽真空至0.001个大气压,静置1h;
7)、将电池取出,封口。
对比例3
1)、将组装好的电池注入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的混合溶液,其中第一电解液中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含量为2.5(体积)%,第二电解液中碳酸乙烯亚乙酯VC的含量为5(体积)%,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的体积比为2:1,然后将注液后的电池升温至48℃,静置1h;
2)、将电池温度降低至8℃,然后以0.1C充电至3.1V;
3)、以3.1V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1C;
4)、静置1h,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若开路电压低于3.1V,则进行步骤3,若否,则进行步骤5;
5)、在3.1V和3.7V之间进行脉冲充放电循环,所述脉冲充放电循环包括:在常压条件下对电池施加0.3C的脉冲电流,脉冲时间为60s;停止施加电流,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1个大气压,静置40s;
6)、在4.2V和2.7V之间进行0.2C恒流充放电循环3次,抽真空至0.001个大气压,静置1h;
7)、将电池取出,封口。
实验与数据
按照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法分别对10个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300次,测量容量保持率,计算平均值见下表。由下表可见,对比例中,仅添加VC的电池循环寿命优于仅添加VEC的电池,以及同时添加VC和VEC的电池。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VEC和VC的先后添加的化成方式,循环寿命显著高于仅添加VC和同时添加VEC的电池,可见本发明的化成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表1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