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机车车顶电器耐压试验用高压线安装装置,属于机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机车制造和机车修理企业需要对组装后的电力机车车顶电器进行耐压试验,各企业一般在试验区有多个机车试验台位。前进行耐压试验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采用移动式耐压机来进行车顶电器耐压试验,但由于设备比较重(约300Kg),移动时特别是过轨道时费时费力极不方便,由于频繁移动,设备故障率特别高。方法二采用固定式耐压机,高压线固定在屋顶上方一点,但一台耐压机最多覆盖两个试验台位,若多个试验台位投入使用,则需要多台耐压机,增加了设备成本且操作比较繁琐。
但现有技术存在因耐压机在工作时需要经常移动,导致高压线安装装置在其移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当设备需要紧急急停时,因惯性需滑出很长一段距离,对使用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车车顶电器耐压试验用高压线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因耐压机在工作时需要经常移动,导致高压线安装装置在其移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当设备需要紧急急停时,因惯性需滑出很长一段距离,对使用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车车顶电器耐压试验用高压线安装装置,其结构包括绝缘子、线圈筒、高压线、连接盘、滑动轨道、横向第一支杆、紧固系统、安装架,所述绝缘子表面设有电阻,所述线圈筒设于绝缘子下表面正中心,所述线圈筒与绝缘子通过螺丝盘相连接,所述高压线与线圈筒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连接盘设于绝缘子上表面,所述连接盘与绝缘子通过螺母相连接,所述滑动轨道设有两根且设于连接盘上表面左右侧,所述滑动轨道与连接盘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横向第一支杆设有两根且与滑动轨道通过销鞘相连接,所述紧固系统设于上部横向第一支杆中部,所述紧固系统与上部横向第一支杆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安装架设于滑动轨道上端表面,所述安装架与滑动轨道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紧固系统由外壳、第一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组成,所述外壳下表面正中心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设于外壳内部右侧,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外壳通过传动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设于外壳内部左侧,所述第二联动机构与外壳通过传动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第二联动机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联动机构由防震结构、纵向伸缩机构、传动机构、第一滑轮组结构、下推动机构、第二滑轮组结构、紧致结构组成,所述防震结构设于外壳下表面凹槽处,所述防震结构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设于防震结构上方且位于外壳内中部,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与防震结构通过活动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设于纵向伸缩机构右侧,所述传动机构与纵向伸缩机构通过固定垂直相连接,所述下推动机构与传动机构通过第一滑轮组结构传动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结构设于下推动机构下方,所述紧致结构与下推动机构通过第二滑轮组结构传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震结构由半圆壳、软垫、拉伸块、第一定位块、第一推杆、第一弹簧组成,所述半圆壳设于外壳凹槽处,所述半圆壳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软垫设于半圆壳内侧,所述软垫与半圆壳通过拉伸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中部设有开孔,所述第一定位块设于半圆壳内上中部,所述第一定位块与半圆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一端与软垫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第一定位块、半圆壳中部暴露与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软垫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定位块下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由下铰链座、第一连杆、第一铰链杆、第二连杆、上铰链座、第三连杆、第二铰链杆、第四连杆、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空心伸缩筒、内弹簧组成,所述下铰链座设于第一推杆上端表面,所述下铰链座与第一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设于下铰链座右侧且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一铰链杆活动连接,所述上铰链座设于外壳内上壁中部,所述上铰链座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上端设于上铰链座右侧且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设于下铰链座左侧且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通过第二铰链杆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上端与上铰链座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与第一铰链杆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顶杆与第二铰链杆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通过空心伸缩筒相连接,所述内弹簧设于空心伸缩筒内部且与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通过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由空心轨道板、滑动杆、挡块、第二定位块、第二弹簧、第一滑轮组成,所述滑动杆设于空心轨道板下表面且通过滑动轨道相连接,所述挡块设于空心轨道板下表面左侧,所述挡块与空心轨道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设于空心轨道板下表面右侧,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空心轨道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滑动杆右侧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块左侧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设于空心轨道板内上部右侧,所述第一滑轮与空心轨道板通过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轮组结构由第一支杆、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一绳索组成,所述第一支杆设于外壳内上部右侧,所述第一支杆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与第一支杆下端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设于外壳内右上壁,所述第三滑轮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一端与滑动杆上端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与下推动机构缠绕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推动机构由支撑杆、弹簧筒、活动板、固定板、第二推杆、第三定位块、限位板、第三弹簧组成,所述支撑杆设于外壳内上壁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弹簧筒设于支撑杆中下部且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活动板中部开设有与支撑杆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活动板设于弹簧筒上表面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右侧中部开设有与第二推杆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固定板设于支撑杆下端表面,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推杆与固定板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第三定位块呈扁圆形状,所述第三定位块设于固定板上表面且与第二推杆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限位板设于第二推杆下端表面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根且分别设于限位板上表面左右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限位板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固定板通过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轮组结构由滑动板、滑块、第四弹簧、第四滑轮、第二支杆、第五滑轮、第二绳索、第三绳索组成,所述滑动板设于外壳内右下壁,所述滑动板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滑动设于滑动板上表面且通过摩擦纹路相连接,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滑块右侧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设于滑动板下表面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杆设于外壳内下壁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五滑轮与第二支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一端与限位板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五滑轮与滑块左侧表面缠绕相连接,所述第三绳索一端与滑块右侧表面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四滑轮与紧致结构缠绕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致结构由空心框架、轴杆、推板、第五弹簧、紧致块组成,所述空心框架左侧设有与轴杆直径相同的开孔且右侧设有圆形穿线孔,所述轴杆一端贯穿空心框架置与其内部且另一端暴露与空心框架左侧置与空气中,所述推板设于轴杆右端表面,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推板与空心框架通过第五弹簧相连接,所述紧致块设于轴杆左端表面,所述紧致块与轴杆通过电焊相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机车车顶电器耐压试验用高压线安装装置,整个设备通过滑动轨道、横向第一支杆套合安装,将电缆绳置于防震结构内部,对其进行防震,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所产生的剧烈震荡,使得软垫向上按压,拉伸块随其处于伸张状态,第一推杆在软垫的向上推动下带动纵向伸缩机构向上压缩运动,内弹簧在其压缩过程中,处于伸张,增长第一顶杆、第二顶杆长度,将向右推动,第一绳索在滑动杆的向右推动下处于放松状态,与第一绳索另一端连接的活动板,在其放松状态下,通过弹簧筒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活动板将下方的第二推杆推动向下移动,与限位板连接的第三绳索在其向下移动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使得第五弹簧向左移动,带动推板一起向左移动,紧致块在推板、轴杆的推动下,相左移动,将电缆线通过摩擦固定;反之,电缆线离开了防震结构,紧致结构在第五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原路返回,限位板、第二推杆在第三弹簧的向上弹回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二推杆将上方的活动板向上推动,通过第一绳索带动着滑动杆向右移动,纵向伸缩机构受到两边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的推动下,恢复原状,纵向伸缩机构将第一推杆向下推动,软垫、拉伸块在第一推杆的向下移动下恢复状态。
本发明一种机车车顶电器耐压试验用高压线安装装置,当在设备出现故障以及需急停时产生剧烈摇晃时,通过设有的紧固机构,可将其设备固定住,使其减少因惯性而甩出的距离,有效的提高设备在出现故障之类情况时的安全性,进而减少运动部件因其而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机车车顶电器耐压试验用高压线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紧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紧固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紧固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绝缘子-1、线圈筒-2、高压线-3、连接盘-4、滑动轨道-5、横向第一支杆-6、紧固系统-7、安装架-8、外壳-70、第一联动机构-71、第二联动机构-72、防震结构-710、纵向伸缩机构-711、传动机构-712、第一滑轮组结构-713、下推动机构-714、第二滑轮组结构-715、紧致结构-716、半圆壳-7101、软垫-7102、拉伸块-7103、第一定位块-7104、第一推杆-7105、第一弹簧-7106、下铰链座-7111、第一连杆-7112、第一铰链杆-7113、第二连杆-7114、上铰链座-7115、第三连杆-7116、第二铰链杆-7117、第四连杆-7118、第一顶杆-7119、第二顶杆-71110、空心伸缩筒-71111、内弹簧-71112、空心轨道板-7121、滑动杆-7122、挡块-7123、第二定位块-7124、第二弹簧-7125、第一滑轮-7126、第一支杆-7131、第二滑轮-7132、第三滑轮-7133、第一绳索-7134、支撑杆-7141、弹簧筒-7142、活动板-7143、固定板-7144、第二推杆-7145、第三定位块-7146、限位板-7147、第三弹簧-7148、滑动板-7151、滑块-7152、第四弹簧-7153、第四滑轮-7154、第二支杆-7155、第五滑轮-7156、第二绳索-7157、第三绳索-7158、空心框架-7161、轴杆-7162、推板-7163、第五弹簧-7164、紧致块-71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车顶电器耐压试验用高压线安装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绝缘子1、线圈筒2、高压线3、连接盘4、滑动轨道5、横向第一支杆6、紧固系统7、安装架8,所述绝缘子1表面设有电阻,所述线圈筒2设于绝缘子1下表面正中心,所述线圈筒2与绝缘子1通过螺丝盘相连接,所述高压线3与线圈筒2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连接盘4设于绝缘子1上表面,所述连接盘4与绝缘子1通过螺母相连接,所述滑动轨道5设有两根且设于连接盘4上表面左右侧,所述滑动轨道5与连接盘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横向第一支杆6设有两根且与滑动轨道5通过销鞘相连接,所述紧固系统7设于上部横向第一支杆6中部,所述紧固系统7与上部横向第一支杆6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安装架8设于滑动轨道5上端表面,所述安装架8与滑动轨道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紧固系统7由外壳70、第一联动机构71、第二联动机构72组成,所述外壳70下表面正中心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1设于外壳70内部右侧,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1与外壳70通过传动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72设于外壳70内部左侧,所述第二联动机构72与外壳70通过传动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1与第二联动机构72结构一致,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1由防震结构710、纵向伸缩机构711、传动机构712、第一滑轮组结构713、下推动机构714、第二滑轮组结构715、紧致结构716组成,所述防震结构710设于外壳70下表面凹槽处,所述防震结构710与外壳7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711设于防震结构710上方且位于外壳70内中部,所述纵向伸缩机构711与防震结构710通过活动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712设于纵向伸缩机构711右侧,所述传动机构712与纵向伸缩机构711通过固定垂直相连接,所述下推动机构714与传动机构712通过第一滑轮组结构713传动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结构715设于下推动机构714下方,所述紧致结构716与下推动机构714通过第二滑轮组结构715传动相连接,所述防震结构710由半圆壳7101、软垫7102、拉伸块7103、第一定位块7104、第一推杆7105、第一弹簧7106组成,所述半圆壳7101设于外壳70凹槽处,所述半圆壳7101与外壳7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软垫7102设于半圆壳7101内侧,所述软垫7102与半圆壳7101通过拉伸块7103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7104中部设有开孔,所述第一定位块7104设于半圆壳7101内上中部,所述第一定位块7104与半圆壳710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7105一端与软垫7102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第一定位块7104、半圆壳7101中部暴露与外壳70内部,所述第一弹簧7106一端与软垫7102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定位块7104下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纵向伸缩机构711由下铰链座7111、第一连杆7112、第一铰链杆7113、第二连杆7114、上铰链座7115、第三连杆7116、第二铰链杆7117、第四连杆7118、第一顶杆7119、第二顶杆71110、空心伸缩筒71111、内弹簧71112组成,所述下铰链座7111设于第一推杆7105上端表面,所述下铰链座7111与第一推杆710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112设于下铰链座7111右侧且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114与第一连杆7112通过第一铰链杆7113活动连接,所述上铰链座7115设于外壳70内上壁中部,所述上铰链座7115与外壳7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114上端设于上铰链座7115右侧且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7116设于下铰链座7111左侧且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杆7118与第三连杆7116通过第二铰链杆7117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7118上端与上铰链座7115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7119与第一铰链杆7113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顶杆71110与第二铰链杆7117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7119与第二顶杆71110通过空心伸缩筒71111相连接,所述内弹簧71112设于空心伸缩筒71111内部且与第一顶杆7119与第二顶杆7111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712由空心轨道板7121、滑动杆7122、挡块7123、第二定位块7124、第二弹簧7125、第一滑轮7126组成,所述滑动杆7122设于空心轨道板7121下表面且通过滑动轨道相连接,所述挡块7123设于空心轨道板7121下表面左侧,所述挡块7123与空心轨道板712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7124设于空心轨道板7121下表面右侧,所述第二定位块7124与空心轨道板712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125一端与滑动杆7122右侧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块7124左侧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7126设于空心轨道板7121内上部右侧,所述第一滑轮7126与空心轨道板712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组结构713由第一支杆7131、第二滑轮7132、第三滑轮7133、第一绳索7134组成,所述第一支杆7131设于外壳70内上部右侧,所述第一支杆7131与外壳7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7132与第一支杆7131下端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7133设于外壳70内右上壁,所述第三滑轮7133与外壳7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7134一端与滑动杆7122上端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7126、第二滑轮7132、第三滑轮7133与下推动机构714缠绕相连接,所述下推动机构714由支撑杆7141、弹簧筒7142、活动板7143、固定板7144、第二推杆7145、第三定位块7146、限位板7147、第三弹簧7148组成,所述支撑杆7141设于外壳70内上壁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弹簧筒7142设于支撑杆7141中下部且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活动板7143中部开设有与支撑杆7141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活动板7143设于弹簧筒7142上表面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板7144右侧中部开设有与第二推杆7145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固定板7144设于支撑杆7141下端表面,所述固定板7144与支撑杆714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推杆7145与固定板7144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第三定位块7146呈扁圆形状,所述第三定位块7146设于固定板7144上表面且与第二推杆7145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限位板7147设于第二推杆7145下端表面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148设有两根且分别设于限位板7147上表面左右侧,所述第三弹簧7148一端与限位板7147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固定板714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结构715由滑动板7151、滑块7152、第四弹簧7153、第四滑轮7154、第二支杆7155、第五滑轮7156、第二绳索7157、第三绳索7158组成,所述滑动板7151设于外壳70内右下壁,所述滑动板7151与外壳7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滑动7152设于滑动板7151上表面且通过摩擦纹路相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153一端与滑块7152右侧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外壳7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7154设于滑动板7151下表面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155设于外壳70内下壁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五滑轮7156与第二支杆715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7157一端与限位板7147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五滑轮7156与滑块7152左侧表面缠绕相连接,所述第三绳索7158一端与滑块7152右侧表面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四滑轮7154与紧致结构716缠绕相连接,所述紧致结构716由空心框架7161、轴杆7162、推板7163、第五弹簧7164、紧致块7165组成,所述空心框架7161左侧设有与轴杆7162直径相同的开孔且右侧设有圆形穿线孔,所述轴杆7162一端贯穿空心框架7161置与其内部且另一端暴露与空心框架7161左侧置与空气中,所述推板7163设于轴杆7162右端表面,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推板7163与空心框架7161通过第五弹簧7164相连接,所述紧致块7165设于轴杆7162左端表面,所述紧致块7165与轴杆7162通过电焊相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紧固机构主要用于降低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所产生的危害,提高设备安全性,以及降低设备磨损率。
在进行使用时,整个设备通过滑动轨道5、横向第一支杆6套合安装,将电缆绳置于防震结构710内部,对其进行防震,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所产生的剧烈震荡,使得软垫7102向上按压,拉伸块7103随其处于伸张状态,第一推杆7105在软垫7102的向上推动下带动纵向伸缩机构711向上压缩运动,内弹簧71112在其压缩过程中,处于伸张,增长第一顶杆7119、第二顶杆71110长度,将7122向右推动,第一绳索7134在滑动杆7122的向右推动下处于放松状态,与第一绳索7134另一端连接的活动板7143,在其放松状态下,通过弹簧筒7142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活动板7143将下方的第二推杆7145推动向下移动,与限位板7147连接的第三绳索7158在其向下移动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使得第五弹簧7164向左移动,带动推板7163一起向左移动,紧致块7165在推板7163、轴杆7162的推动下,相左移动,将电缆线通过摩擦固定;反之,电缆线离开了防震结构710,紧致结构716在第五弹簧7164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原路返回,限位板7147、第二推杆7145在第三弹簧7148的向上弹回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二推杆7145将上方的活动板7143向上推动,通过第一绳索7134带动着滑动杆7122向右移动,纵向伸缩机构711受到两边第一顶杆7119、第二顶杆71110的推动下,恢复原状,纵向伸缩机构711将第一推杆7105向下推动,软垫7102、拉伸块7103在第一推杆7105的向下移动下恢复状态。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因耐压机在工作时需要经常移动,导致高压线安装装置在其移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当设备需要紧急急停时,因惯性需滑出很长一段距离,对使用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当在设备出现故障以及需急停时产生剧烈摇晃时,通过设有的紧固机构,可将其设备固定住,使其减少因惯性而甩出的距离,有效的提高设备在出现故障之类情况时的安全性,进而减少运动部件因其而产生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