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清洗的节能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在政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力倡导下,传统能源汽车不断的被新能源汽车蚕食,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但在传统技术中,虽然新能源汽车本身能源发生了改变但是相应的配套设备还采用传统手段,例如对车身的清洗通过液体进行冲刷,此饱和式冲刷方式耗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因而急需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清洗的节能喷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清洗的节能喷射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被动抽气件;
所述壳体的一侧定义为进液口,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定义为出液口;
所述被动抽气件径向设置在壳体上,所述被动抽气件的一侧位于壳体的外侧并与外界连通,所述被动抽气件的另一侧与壳体内部空间连通,所述被动抽气件可在壳体内流体的动力下将外界气体抽入壳体内;
所述壳体由第一渐进部、管道、第二渐进部和连接头构成;
所述第一渐进部和第二渐进部均轴向固定在管道的两侧,所述连接头与第一渐进部和第二渐进部中的一端轴向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被动抽气件由抽气管、气腔、球形腔、球形块和气孔;
所述抽气管的端口固定连接有球形块,所述抽气管的中部轴向开设有气腔,所述球形块内开设有球形腔,且二者连通;
所述气腔采用锥形结构,且靠近球形腔的一侧为直径较小的一侧;
所述球形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且气孔指向出液口一侧。
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第一渐进部和第二渐进部均采用喇叭形结构,所述第一渐进部靠近进液口的一侧直径逐渐降低,所述第二渐进部靠近出液口的一侧直径逐渐增加。
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壳体内轴向设置有心轴,所述心轴靠近进液口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心轴远离进液口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可由流体驱动的旋叶。
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心轴上套设有流线导流筒,所述流线导流筒由凹陷和凸起两部分交替起伏构成,且被动抽气件随着凹陷和凸起交错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在壳体上设置被动抽气件,并将被动抽气件的一侧位于壳体的外侧并与外界连通,被动抽气件的另一侧与壳体内部空间连通,由于气腔采用锥形结构,且靠近球形腔的一侧为直径较小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使得气腔靠近球形腔的一侧流速过快,而使气腔远离球形腔的一侧增大抽气面积。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因而气流会从外界快速抽入气腔内并进一步经由气孔送入壳体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通过设置流线导流筒,可使得流体沿着凹陷和凸起的流线运动,一方面流体沿着流线更快的运动,增加被动抽气件的抽气效率,另一方面沿着流线可防止相邻的两个被动抽气件之间相互干扰,提高气-液二相混合的效率。
本发明突出的特点在于,将外界相对饱和的空气与相对稀缺的水资源进行混合,通过气-液二相的混合,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气-液喷射分离后也可减少污水的回收难度,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被动抽气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第一渐进部、12管道、13第二渐进部、14接头、2进液口、3出液口、4固定架、5心轴、6旋叶、7被动抽气件、71抽气管、72气腔、73球形腔、74球形块、75气孔、8流线导流筒、81凹陷、8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2,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清洗的节能喷射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被动抽气件7。
壳体1的一侧定义为进液口2,壳体1的另一侧定义为出液口3;进液口2与进水管道连通从而用于供水。
被动抽气件7径向设置在壳体1上,被动抽气件7的一侧位于壳体1的外侧并与外界连通,被动抽气件7的另一侧与壳体1内部空间连通,被动抽气件7可在壳体1内流体的动力下将外界气体抽入壳体1内。
被动抽气件7由抽气管71、气腔72、球形腔73、球形块74和气孔75。
抽气管71的端口固定连接有球形块74,抽气管71的中部轴向开设有气腔72,球形块74内开设有球形腔73,且二者连通。
气腔72采用锥形结构,且靠近球形腔73的一侧为直径较小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使得气腔72靠近球形腔73的一侧流速过快,而使气腔72远离球形腔73的一侧增大抽气面积。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因而气流会从外界快速抽入气腔72内并进一步经由气孔75送入壳体1内,同时直径较小的一侧也可多大的减少液体回流。
球形腔73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75,且气孔75指向出液口3一侧。
壳体1由第一渐进部11、管道12、第二渐进部13和连接头14构成。
第一渐进部11和第二渐进部13均轴向固定在管道12的两侧,连接头14与第一渐进部11和第二渐进部13中的一端轴向固定连接。
第一渐进部11和第二渐进部13均采用喇叭形结构,第一渐进部11靠近进液口2的一侧直径逐渐降低,第二渐进部13靠近出液口3的一侧直径逐渐增加。第一渐进部11用于出液,气-液二相混合后需要扩大输出,第二渐进部13起到控制的作用使较少的液体逐渐送入管道12内与气体进行充分混合。
进一步地,壳体1内轴向设置有心轴5,心轴5靠近进液口2的一侧通过固定架4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心轴5远离进液口2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可由流体驱动的旋叶6。旋叶6的可在流体的冲击下轴向旋转,从而使气-液二相混合更充分。
流体通过进液口2进入,在管道12内进行气-液二相混合,并经由出液口3出液,相比传统饱和式清洗,此气-液二相混合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当流体进入管道12内时,由于流速过快,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越快压强越小,从而使壳体1内产生负压,外界气体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通过被动抽气件7送入壳体1内,并与流体混合,当气-液二相混合后的流体碰触旋叶6带动其轴向旋转,旋叶6在旋转的同时会反作用于气-液二相混合后的流体,使其混合更加充分,增加喷射强度。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心轴5上套设有流线导流筒8,流线导流筒由凹陷81和凸起82两部分交替起伏构成,且被动抽气件7随着凹陷81和凸起82交错设置。
通过设置流线导流筒8,可使得流体沿着凹陷81和凸起82的流线运动,一方面流体沿着流线更快的运动,增加被动抽气件7的抽气效率,另一方面沿着流线可防止相邻的两个被动抽气件7之间相互干扰,提高气-液二相混合的效率。
尽管上公开示出了本发明的解说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到,在其中可作出各种更换和改动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必按任何特定次序来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的要素可能是以单数来描述或主张权利的,但是复数也是已料想了的,除非显式地声明了限定于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