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人们会通过健身来进行锻炼,弹簧健身棒作为一种常用的健身器材,因其小巧的体积,无需特定的健身场地,广受人们欢迎,但是传统的健身棒,只包含弹簧棒体即固定在两端的握柄,通过手臂用力弯曲弹簧棒体锻炼臂力,但是弯曲后的弹簧棒体弹性势能较大,在恢复伸直时会产生较大的力量,时常会因为弹簧棒体快速回弹,而打伤锻炼人员或其他人员造成事故,且在连续锻炼几次后锻炼者的体力下降,锻炼者不能有效控制健身棒,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包括弹簧棒体及固定连接在弹簧棒体两端的握持管,所述弹簧棒体相邻螺旋间预留有间隙,两个所述握持管内部远离弹簧棒体的一端均密封连接有弹性膜,两个所述握持管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塞,所述弹性膜与滑塞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流通液,两个所述滑塞之间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滑塞包括圆形铁块以及固定套接在其外侧的橡胶密封环,所述滑塞与弹性膜之间设有永磁环,且永磁环固定连接在握持管的内壁上,所述永磁环与弹性膜之间设有铁片,且铁片与永磁环磁性连接,且二者接触面密封,所述铁片与弹性膜之间设有可限制铁片小幅活动的限位环,且限位环固定连接在握持管的内壁上,所述铁片的中部贯穿设有供流通液缓慢流过的流通孔,所述铁片的边缘处沿其周向设有多个供流通液快速流过的流通槽。
优选地,所述握持管的外侧包裹有第一环形气囊,所述握持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一端与滑塞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握持管靠近弹簧棒体的一端内壁连,所述第一环形气囊与第二环形气囊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优选地,所述流通液采用粘稠度高的油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滑塞、钢丝绳、永磁环、铁片、流通孔、流通槽,在弯曲弹簧棒体时,钢丝绳对滑塞拉力降低,永磁环吸引滑塞使其相对握持管进行移动,进而压缩流通液将铁片抵压开,使流通液从流通槽快速流过,进入弹性膜与永磁环之间的空间,当弹性棒体弯曲到位滑塞不再移动时,滑塞与永磁环之间的流通液对铁片的压力消失,铁片重新吸附在永磁环上,在松开弹簧棒体时,滑塞在钢丝绳的拉力作用下,相对握持管移动复位,此时弹性膜与永磁环之间的流通液只能通过流通孔缓慢流过,进而使滑塞缓慢移动,进而有效抑制弹簧棒体快速伸直复原,防止弹簧棒体因快速恢复伸直打伤人员造成事故。
通过设置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在弯曲弹簧棒体时,通过手部用劲挤压第一环形气囊,进而将第二环形气囊充分充气膨胀,即可使滑塞更快的移动,且能在弯曲弹簧棒体锻炼臂力的同时起到锻炼握力的作用,提高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的弹簧棒体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的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簧棒体、2握持管、3弹性膜、4滑塞、5钢丝绳、6永磁环、7铁片、8限位环、9流通孔、10流通槽、11第一环形气囊、12第二环形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5,一种改进型弹簧健身棒,包括弹簧棒体1及固定连接在弹簧棒体1两端的握持管2,弹簧棒体1相邻螺旋间预留有间隙,两个握持管2内部远离弹簧棒体1的一端均密封连接有弹性膜3,两个握持管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塞4,弹性膜3与滑塞4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流通液,两个滑塞4之间固定连接有钢丝绳5,滑塞4包括圆形铁块以及固定套接在其外侧的橡胶密封环,滑塞4与弹性膜3之间设有永磁环6,且永磁环6固定连接在握持管2的内壁上,永磁环6与弹性膜3之间设有铁片7,且铁片7与永磁环6磁性连接,且二者接触面密封,且永磁环6对滑塞4的吸引力大于其对铁片7的吸引力,铁片7与弹性膜3之间设有可限制铁片7小幅活动的限位环8,且限位环8固定连接在握持管2的内壁上,铁片7的中部贯穿设有供流通液缓慢流过的流通孔9,铁片7的边缘处沿其周向设有多个供流通液快速流过的流通槽10。
本发明中,第一环形气囊11的表面设有防滑凸起,可在锻炼时手部握持时有效防滑,增加锻炼时的安全性。流通液采用粘稠度高的油液。
本发明中,使用该弹簧健身棒时,双手分别握持两个握持管2,手臂用力将弹簧棒体1弯曲,弹簧棒体1弯曲后,内圈由于受压缩使得长度明显小于弹簧棒体1伸直的状态,此时钢丝绳5的长度大于弹簧棒体1的内圈长度,钢丝绳5贴于弹簧棒体1的内圈,永磁环6吸引滑塞4使其相对握持管2进行移动,进而压缩流通液将铁片7抵压开,使流通液从流通槽10快速流过,进入弹性膜3与永磁环6之间的空间,当弹性棒体1弯曲到位滑塞4不再移动时,滑塞4与永磁环6之间的流通液对铁片7的压力消失,铁片7重新吸附在永磁环6上,在松开弹簧棒体1时,弹簧棒体1伸直复原,此时由于钢丝绳5的不可伸缩性,钢丝绳5拉动滑塞4,滑塞4在钢丝绳5的拉力作用下,相对握持管2移动复位,此时由于铁片7对永磁环6环孔的密封,弹性膜3与永磁环6之间的流通液只能通过流通孔9缓慢流过,进而使滑塞4缓慢移动,使得弹簧棒体1以较慢的速度恢复伸直,进而有效抑制弹簧棒体1快速伸直复原,防止弹簧棒体1因快速恢复伸直打伤人员造成事故。
实施例二
参照图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握持管2的外侧包裹有第一环形气囊11,握持管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气囊12,第二环形气囊12的一端与滑塞4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握持管2靠近弹簧棒体1的一端内壁连,第一环形气囊11与第二环形气囊12连通。
在弯曲弹簧棒体1进行锻炼时,通过手部用劲挤压第一环形气囊11,进而将第二环形气囊12充分充气膨胀,即可使滑塞4更快的移动挤压流通液,在弹簧棒体1恢复伸直时,增大滑塞4回复移动的阻力,进一步抑制弹簧棒体1快速伸直复原,且能在弯曲弹簧棒体1锻炼臂力的同时起到锻炼握力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