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
背景技术
锅炉烟气中所含粉尘(包括飞灰和炭黑),未经净化时其排放指标可能达到环境保护规定指标的几倍到数十倍。控制这些物质排放的措施有燃烧前处理、改进燃烧技术、除尘等,借助高烟囱只能降低烟囱附近地区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而对于燃烧后来说其除尘来说,现有设备例如离心分离等,其需要经过分流、旋风分离等多个步骤,无法达到快速除尘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包括矩形结构的管道,所述管道上径向连通有矩形结构的降尘塔,所述降尘塔靠近管道的端口处径向安装有可由风力驱动的旋转吸尘机构;
所述旋转除尘机构由中心绝缘筒和多个指向其轴心的金属板构成,所述金属板等距离设置在中心绝缘筒上,所述中心绝缘筒的轴心贯穿一根心轴,所述中心绝缘筒与心轴之间连接有环形绝缘垫,所述中心绝缘筒通过心轴转动连接在降尘塔的内壁上;
所述降尘塔靠近管道进风口的一侧端口处安装有驻极体,所述金属板的端部与驻极体具备5cm以内的间隙;
所述降尘塔靠近管道出风口的一侧安装有与旋转吸尘机构配合使用的止回机构。
优选地,所述降尘塔内靠近管道进风口的一侧从上至下竖直安装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的底端与降尘塔的底端内壁具有10-100cm的间隙,所述隔板将降尘塔的隔成一个较小的降尘腔,所述降尘腔的顶端与管道连通,所述降尘腔与管道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倾斜设置的挡风板,且挡风板与管道底端的夹角α>90°;
所述降尘腔的内壁上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水管
优选地,所述降尘腔的两侧内壁上等距离交替设置有多个倾斜的挡板,且挡板与降尘腔的内侧壁的夹角β<90°。
优选地,所述止回机构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止回板、连杆、滑块和滑轨;
所述止回板采用绝缘材质且转动连接在降尘塔靠近出风口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止回板的上端与降尘塔之间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止回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止回板的一端转动轮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滑轨竖直安装在降尘塔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管道出风口一侧靠近降尘塔的端口处转动连接有限风板,所述限风板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与管道的内壁之间共同安装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限风板与止回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安装在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中心绝缘筒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金属板的数量为偶数其不少于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两个所述金属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杆,且固定杆穿过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了空气的流动,给旋转除尘机构的旋转提供动力,使烟气被旋转除尘机构间隙的分段、阻隔,并在穿过旋转除尘机构的同时使其内的粉尘被快速的分离。
2、本发明采用静电除尘设计,在旋转除尘机构的不断运动中,金属板的两端正极性与负极性不断转换,从而实现粉尘的粘覆与分离,由于电速近似于光速,从而使得金属板粘覆与分离的过程较快。
本发明突出的特点是利用空气动力驱动旋转除尘机构运动,电力耗费少,通过静电除尘效果好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的中心绝缘筒和金属板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中:1管道、2降尘塔、3驻极体、4中心绝缘筒、41通孔、5绝缘垫、6金属板、61固定杆、7心轴、8第一复位弹簧、9止回板、10连杆、11滑块、12滑轨、13隔板、14降尘腔、15挡板、16进水管、17排水管、18挡风板、19限风板、20拉绳、21定滑轮、22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2,一种锅炉尾气快速除尘管道,包括矩形结构的管道1,管道1上径向连通有矩形结构的降尘塔2,降尘塔2靠近管道1的端口处径向安装有可由风力驱动的旋转吸尘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降尘塔2应具备较高的高度,从而使灰尘依照重力落至塔底以至于不受上侧风力的影响。
旋转除尘机构由中心绝缘筒4和多个指向其轴心的金属板6构成,金属板6等距离设置在中心绝缘筒4上,中心绝缘筒4的轴心贯穿一根心轴7,中心绝缘筒4与心轴7之间连接有环形绝缘垫5,中心绝缘筒4通过心轴7转动连接在降尘塔2的内壁上;
中心绝缘筒4与金属板6的连接方式如下:中心绝缘筒4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径向设置的通孔41,金属板6的数量为偶数其不少于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两个金属板6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杆61,且固定杆61穿过通孔41。
降尘塔2靠近管道1进风口的一侧端口处安装有驻极体3,驻极体在强电的作用下永久极化,且两端电荷量固定不变,金属板6的端部与驻极体3具备5cm以内的间隙;
降尘塔2靠近管道1出风口的一侧安装有与旋转吸尘机构配合使用的止回机构。
具体地,止回机构包括第一复位弹簧8、止回板9、连杆10、滑块11和滑轨12,止回机构一方面可防止旋转除尘机构逆时针旋转(以图1为例),另一方面可将旋转除尘机构上粘附的粉尘拍下,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止回板9采用绝缘材质且转动连接在降尘塔2靠近出风口一侧的内壁上,止回板9的上端与降尘塔2之间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8,止回板9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杆10,连杆10远离止回板9的一端转动轮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滑动连接在滑轨12上,滑轨12竖直安装在降尘塔2的内壁上。
现对本实施例的原理作如下陈述:
锅炉燃烧后的烟气从管道1的进气口进入,并推动金属板6转动,使得金属板6不断的与驻极体3靠近-分离,由于金属板6与大地绝缘且其本身不带电,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当金属板6靠近驻极体3时,其内部发生电荷转移,其靠近驻极体3的一端呈负极性,而相反的一端呈正极性。
当烟气推动金属板6转动时,其上的小颗粒粉尘发生电荷转移,其靠近金属板6的一端呈正极性,因而被吸附在呈负极性的金属板6上,直至粘附灰尘的一端距离驻极体3越来越远而其另一端与驻极体3越来越近,直至金属板6的另一侧与驻极体3靠近时,使得灰尘上电荷中和,此时灰尘依照重力落在降尘塔2内,同时止回板9的设置可对金属板6上粘附的灰尘进行拍打,对于粘附力较强的灰尘具有好的分离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落入降尘塔2的粉尘进行处理,从而可降低降尘塔2的高度,具体如下:
参照图3,降尘塔2内靠近管道1进风口的一侧从上至下竖直安装有一个隔板13,隔板13的底端与降尘塔2的底端内壁具有10-100cm的间隙,隔板13将降尘塔2的隔成一个较小的降尘腔14,降尘腔14的顶端与管道1连通,降尘腔14与管道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倾斜设置的挡风板18,且挡风板18与管道1底端的夹角α>90°;挡风板18的设置一方面可防止烟气直接进入降尘腔14内,另一方面防止处理后的烟气回流入锅炉。
进一步地,降尘腔14的内壁上安装有进水管16和排水管17。
进一步地,降尘腔14的两侧内壁上等距离交替设置有多个倾斜的挡板15,且挡板15与降尘腔14的内侧壁的夹角β<90°。多个倾斜的挡板15,可对烟气进行阻隔,配合进水管16的定期喷淋、冲刷,使得向上运动的烟气首先接触到挡板15,并粘覆在其上,可实现烟气内粉尘的二次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降尘塔2的底部设置了进水管16和排水管17,可在降尘塔2的底部填充液体,使得落入底部的灰尘粘附在水中,只需定期开启排水管17对污水进行清理即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了限流机构,防止烟气速度过快的从旋转除尘机构中穿过,导致粉尘分离效果不好,具体如下:
参照图4,管道1出风口一侧靠近降尘塔2的端口处转动连接有限风板19,限风板19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与管道1的内壁之间共同安装有第二复位弹簧22,限风板19与止回板9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拉绳20,拉绳20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定滑轮21,定滑轮21安装在管道1上。值得一提的是,止回板9水平时,限风板19为向出气口一端倾斜的状态,从而不会影响烟气的排出。
由于限风板19通过拉绳20与止回板9连接,当烟气速度过快,则旋转除尘机构拍打止回板9的速度也过快,使得止回板9尚未完全复位便再次倾斜,并通过拉绳20带动限风板19保持近似倾斜的状态,由于限风板19的倾斜,此时一部分烟气顺着限风板19的斜面分流入下侧降尘塔2内,并经由实施例二中的二次除尘进而回流入管道1内,直至旋转除尘机构的转速变慢,且止回板9得以复位,二者配合可调节烟气的排出量,使多余的烟气二次处理,大大提高了烟气中粉尘的分离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