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桥梁一直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各种便利,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越来越大的桥梁出现在我们眼前,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桥梁的健康和维护日益被人们关注,每一座桥梁在设计时均限制有单辆车上桥最大重量,而载货客车超重上桥对桥梁造成损伤,是影响桥梁健康和寿命的重要问题,轻者造成桥体的内部损伤,重者会导致桥梁垮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但现有的很多桥梁的不具有重量检测装置,很难确定载货客车上桥时是否超过单辆车上桥最大重量,容易损坏桥梁,造成桥梁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很多桥梁的不具有重量检测装置,很难确定载货客车上桥时是否超过单辆车上桥最大重量,容易损坏桥梁,造成桥梁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包括地面挖设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桥梁入口处,所述安装槽内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座,每个所述第一转动座上均转动连接有一块承重板,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还均预埋有一块固定板,两块所述承重板的一端分别对应位于固定板上端,所述承重板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均固定填设有配重块,两块所述固定板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架体,每个所述架体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块,每个所述安装块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转动座,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座上对称转动连接有两根闸杆,每个所述架体上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一连接杆,每根所述闸杆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每个所述第一滑块靠近安装块的一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安装块贯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安装块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均套设在第一固定杆外部,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底端还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远离凹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均贯穿架体并与架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架体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均固定套设在第二固定杆外部,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承重板间固定安装有触发机构,每根所述闸杆与架体间均固定安装有复位机构。
在上述的用于桥梁防超重装置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杆底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连接座,每个所述架体侧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二滑槽,每个所述第二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均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滑动座的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座上,每个所述架体上还均贯穿滑动连接有一个顶块,每个所述顶块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滑动座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接座上,每块所述承重板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对应位于顶块的正下方。
在上述的用于桥梁防超重装置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每个架体侧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杆上均固定套设有一个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均缠绕有拉绳,每根所述闸杆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四连接座,所述拉绳远离绕线轮的一端均对应固定连接在第四连接座上。
在上述的用于桥梁防超重装置中,所述安装槽的右侧地面上固定安装有减速带。
在上述的用于桥梁防超重装置中,所述第二转动座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配合拉绳使用的导线轮。
在上述的用于桥梁防超重装置中,所述第二滑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配合滑动座使用的限位杆,且滑动座与限位杆贯穿滑动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桥梁防超重装置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初始平衡的承重板对载重车辆进行检测,当车辆超过桥梁限制的单辆车上桥最大重量,通过传动结构使闸杆放下对超重车辆进行拦截,防止强行上桥对桥梁造成损伤,保护桥梁结构;2、通过闸杆上的指向标将超重车辆指引往暂时停放点,再通过驱动电机收紧拉绳使闸杆复位,对接下来的车辆继续进行检测,不会阻碍交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的A-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安装槽、2第一转动座、3承重板、4固定板、5配重块、6架体、7安装块、8第二转动座、9闸杆、10第一滑槽、11第一滑块、12第一连接座、13第一连接杆、14第一固定杆、15第一弹簧、16凹槽、17第二滑块、18第二固定杆、19第二弹簧、20连接块、21第二滑槽、22滑动座、23第二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5第二连接座、26顶块、27第三连接座、28传动杆、29支撑架、30电机、31绕线轮、32拉绳、33第四连接座、34减速带、35导线轮、3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包括地面挖设的安装槽1,安装槽1位于桥梁入口处,安装槽1的右侧地面上固定安装有减速带34,使上桥车辆行驶上承重板3上端前进行减速,防止冲闸的情况发生,安装槽1内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座2,每个第一转动座2上均转动连接有一块承重板3,安装槽1的两侧还均预埋有一块固定板4,两块承重板3的一端分别对应位于固定板4上端,承重板3靠近固定板4的一端均固定填设有配重块5,两块固定板4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架体6,每个架体6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块7,每个安装块7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转动座8,两个第二转动座8上对称转动连接有两根闸杆9,闸杆9上均贴设有右转转向标,装置右端设有超重车辆暂时停放点,防止阻碍交通,每个架体6上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每个第一滑块11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一连接杆13,每根闸杆9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座12,第一连接杆13远离第一滑块11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座12上,每个第一滑块11靠近安装块7的一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一固定杆14,第一固定杆14与安装块7贯穿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1与安装块7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且第一弹簧15均套设在第一固定杆14外部,每个第一滑块11底端还均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17,第二滑块17远离凹槽1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8,第二固定杆18远离第二滑块17的一端均贯穿架体6并与架体6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7与架体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9,且第二弹簧19均固定套设在第二固定杆18外部。
第二固定杆18与承重板3间固定安装有触发机构,触发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杆18底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20,每个连接块20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连接座15,每个架体6侧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二滑槽21,每个第二滑槽2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动座22,第二滑槽21内部固定连接有配合滑动座22使用的限位杆36,且滑动座22与限位杆36贯穿滑动连接,使滑动座22滑动更加稳定,滑动座22上均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二连接杆23和第三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3远离滑动座22的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座25上,每个架体6上还均贯穿滑动连接有一个顶块26,每个顶块26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三连接座27,第三连接杆24远离滑动座2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接座27上,每块承重板3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8,传动杆28对应位于顶块26的正下方。
每根闸杆9均对应与架体6固定安装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包括每个架体6侧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9,支撑架29上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机30,电机30采用伺服电机,通过控制电机30控制拉绳32收放,支撑架29与架体6间倾斜设有加强筋,使支撑架29对电机30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电机30的输出杆上均固定套设有一个绕线轮31,绕线轮31上均缠绕有拉绳32,每根闸杆9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四连接座33,拉绳32远离绕线轮31的一端均对应固定连接在第四连接座33上,第二转动座8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配合拉绳32使用的导线轮35,使拉绳32收放时更加稳定。
当使用本发明时,将装置安装在桥梁两端的入口处,由于固定板4对承重板3携带配重块5一端的支撑,两块承重板3保持水平,正常载重的车辆可由承重板3表面正常行驶上桥梁,当车辆重量超过桥梁限制时,车辆由减速带34减速后驶上承重板3上端时,车辆对承重板3的压力大于两块配重块5对承重板3施加的力,两块承重板3两端翘起,两块承重板3两端的传动杆28顶动顶块26,顶块26沿架体6向上滑动推动第三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4推动滑动座22在第二滑槽21内滑动,从而推动第二连接杆23推动连接块20和第二固定杆18沿架体6下降,第二固定杆18拉动第二滑块17下降,当第二滑块17脱离第一滑块11底端的凹槽16后,第一滑块11受到第一弹簧14的弹性力推动沿第一滑槽10滑动,第一滑块11滑动拉动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拉动闸杆9沿第二转动座8转动将车辆的行进路线阻拦住,闸杆9上的方向箭头引导超重车辆转弯行驶至装置右侧空地防止阻碍交通;超载车辆驶离承重板3后驱动电机30,电机30带动绕线轮31收紧拉绳32,拉绳32拉动闸杆9重新抬起,闸杆9抬起过程中拉动第一滑块11沿第一滑槽10滑动,直至第二弹簧19将第二固定杆18杆端的第二滑块17重新卡进第一滑块11底部的凹槽16内部,即可使闸杆9复位,承重板3也恢复水平对接下来的上桥车辆继续进行检测。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安装槽1、第一转动座2、承重板3、固定板4、配重块5、架体6、安装块7、第二转动座8、闸杆9、第一滑槽10、第一滑块11、第一连接座12、第一连接杆13、第一固定杆14、第一弹簧15、凹槽16、第二滑块17、第二固定杆18、第二弹簧19、连接块20、第二滑槽21、滑动座22、第二连接杆23、第三连接杆24、第二连接座25、顶块26、第三连接座27、传动杆28、支撑架29、电机30、绕线轮31、拉绳32、第四连接座33、减速带34、导线轮35、限位杆3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