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安装且防漏的玻璃钢管道。
背景技术
玻璃钢具有质轻而硬、不导电、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玻璃钢常常被用来制作管道,玻璃钢管道有很多是在地下管道中使用的,在地下使用的过程中防漏与安装是管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玻璃钢管道的安装过程十分麻烦,安装的时间太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消耗较大的焊接成本,而且玻璃管道在地下使用的过程中,在接头处容易发生渗漏,从而使得资源的流失。以上情形会导致不能快速安装、增加人工成本、增加设备成本和容易发生渗漏的问题。
发明内(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安装且防漏的玻璃钢管道,具备可以快速安装、减少人工成本、减少设备成本和可以检测渗漏程度进行维修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玻璃钢管道不能快速安装、增加人工成本、增加设备成本和容易发生渗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以快速安装、减少人工成本、减少设备成本和可以检测渗漏程度进行维修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安装且防漏的玻璃钢管道,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管道主体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接头,管道主体的外侧且在第一接头的右侧设置有防漏圈,防漏圈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室,圆形室的下侧开设有排水孔,圆形室的内部设置有扇叶,扇叶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扇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运动室,第一运动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第一磁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磁块,第一运动室的右下侧设置有第二运动室,第二运动室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金属块,第一金属块的上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第一金属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磁块,第三磁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运动室的右侧设置有第三运动室,第三运动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浮球,浮球的内部设置有磁球,第一接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球管道,第一接头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锥形环,第一接头的外侧且在锥形环的右侧卡接有防水胶圈,第一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接头,半球管道的上侧且在第二接头的内部卡接有锥形块,锥形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第一移动杆的外侧设置有第四弹簧,第一移动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防漏圈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接头相对应的通孔,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使得玻璃钢接头处渗漏时,溶液从通孔流入圆形室中,从而达到检测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上均设置有与防水胶圈相对应的凹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使得防水胶圈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接处相卡接,从而达到防止渗漏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半球管道的右侧开设有过水孔,通过半球管道的右侧开设有过水孔,使得溶液从过水孔流入第一接头内,从而达到连接流通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运动室、第二弹簧、第三磁块、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第三运动室、第三弹簧、浮球和磁球均关于圆形室上下对称设置,通过以上机构均关于圆形室上下对称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整洁,从而达到后期便于维修与保养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与锥形块相对应的运动开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运动开槽,使得锥形块可以在其开槽内进行上下运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安装且防漏的玻璃钢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快速安装且防漏的玻璃钢管道,通过半球管道挤压锥形块向外运动,此时第四弹簧被压缩,然后半球管道通过锥形块,使得与半球管道向卡接,此时防水胶圈也与第二接头上的凹槽相卡接,从而完成管道的安装,当需要将管道分离时,通过推动第一接头向左运动,使得锥形环挤压锥形块,从而锥形环通过锥形块,然后将第一接头向后拉动,锥形环再次挤压锥形块,然后使得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分离,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快速安装、减少人工成本、减少设备成本的效果。
2、该可快速安装且防漏的玻璃钢管道,通过当接头连接处发生较小渗漏时,溶液通过防漏圈上的通孔流入圆形室内,然后通过管道流入第三运动室内,然后第三运动室中的浮球产生浮力,从而带动内部的磁球向上运动,然后磁球通过磁力带动第三磁块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金属块向上运动与第二金属块相贴合,从而触发外置的报警装置,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当接头连接处的渗漏呈喷涌式流出时,此时溶液带动圆形室内的扇叶进行转动,然后扇叶内产生离心力,从而带动第一磁块在第一运动室内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相贴合,使得外置的阀门进行关闭,从而工作人员进行维修,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检测渗漏程度进行维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面第一运动后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面第二运动后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漏圈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扇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扇叶运动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管道主体;2、第一接头;3、防漏圈;301、圆形室;302、排水孔;303、第二运动室;304、第二弹簧;305、第三磁块;306、第一金属块;307、第二金属块;308、第三运动室;309、第三弹簧;310、浮球;311、磁球;4、半球管道;5、锥形环;6、防水胶圈;7、第二接头;8、锥形块;9、第一移动杆;10、第四弹簧;11、挡块;12、扇叶;1201、第一固定轴;1202、第一运动室;1203、第一弹簧;1204、第一磁块;1205、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一种可快速安装且防漏的玻璃钢管道,包括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接头2,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7上均设置有与防水胶圈6相对应的凹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使得防水胶圈6在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7连接处相卡接,从而达到防止渗漏的现象。管道主体1的外侧且在第一接头2的右侧设置有防漏圈3,所述防漏圈3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接头2相对应的通孔,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使得玻璃钢接头处渗漏时,溶液从通孔流入圆形室301中,从而达到检测的效果。
防漏圈3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室301,圆形室301的下侧开设有排水孔302,圆形室301的内部设置有扇叶12,扇叶12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201,扇叶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运动室1202,第一运动室12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203,第一弹簧120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1204,第一磁块120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磁块1205,第一运动室1202的右下侧设置有第二运动室303,第二运动室30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金属块306,第一金属块306的上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307,第一金属块30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磁块305,第三磁块30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04,第二运动室303的右侧设置有第三运动室308,第三运动室308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309,第三弹簧30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浮球310,浮球310的内部设置有磁球311,第一接头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球管道4,半球管道4的右侧开设有过水孔,通过半球管道4的右侧开设有过水孔,使得溶液从过水孔流入第一接头2内,从而达到连接流通的效果。
第一接头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锥形环5,第一接头2的外侧且在锥形环5的右侧卡接有防水胶圈6,第一接头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接头7,第二接头7上设置有与锥形块8相对应的运动开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运动开槽,使得锥形块8可以在其开槽内进行上下运动。半球管道4的上侧且在第二接头7的内部卡接有锥形块8,锥形块8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9,第一移动杆9的外侧设置有第四弹簧10,第一移动杆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挡块11。第二运动室303、第二弹簧304、第三磁块305、第一金属块306、第二金属块307、第三运动室308、第三弹簧309、浮球310和磁球311均关于圆形室301上下对称设置,通过以上机构均关于圆形室301上下对称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整洁,从而达到后期便于维修与保养的目的。
工作原理:本装置在工作时,工作人员将玻璃钢管道通过螺纹连接到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7上,然后将第一接头2对准第二接头7,将第一接头2伸入第二接头7内,然后半球管道4挤压锥形块8向外运动,此时第四弹簧10被压缩,然后半球管道4通过锥形块8,使得与半球管道4向卡接,此时防水胶圈6也与第二接头7上的凹槽相卡接,从而完成管道的安装,然后管道内溶液流动的方向如图1箭头所示,当需要将管道分离时,通过推动第一接头2向左运动,使得锥形环5挤压锥形块8,从而锥形环5通过锥形块8,然后将第一接头2向后拉动,锥形环5再次挤压锥形块8,然后使得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7相分离,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快速安装、减少人工成本、减少设备成本的效果。
当接头连接处发生较小渗漏时,溶液通过防漏圈3上的通孔流入圆形室301内,然后通过管道流入第三运动室308内,然后第三运动室308中的浮球310产生浮力,从而带动内部的磁球311向上运动,然后磁球311通过磁力带动第三磁块305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金属块306向上运动与第二金属块307相贴合,从而触发外置的报警装置,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当接头连接处的渗漏呈喷涌式流出时,此时溶液带动圆形室301内的扇叶12进行转动,然后扇叶12内产生离心力,从而带动第一磁块1204在第一运动室1202内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磁块1204与第二磁块1205相贴合,使得外置的阀门进行关闭,从而工作人员进行维修,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检测渗漏程度进行维修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