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线切割机用滑轮。
背景技术
多线切割机由于具有较高的切割效率,在硅片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多线切割机的切割主体为金刚线,由金刚线对硅锭进行切割,因此,在多线切割机上固定有多个用于支撑或校正金刚线的滑轮装置。
现有技术中用于多线切割机的滑轮装置,包括滑轮主体,滑轮主体上设置有轮体,轮体由固定于滑轮主体上的外盖压紧。在具体切割过程中,轮体需要经常更换,现有技术中的滑轮装置,如需要更换轮体就必须将外盖取下,然后才能将轮体取下并更换;但是,硅锭在切割过程中具有较多的砂粒,这些砂粒很容易进入外盖与滑轮主体之间的连接处,从而造成外盖拆除操作十分困难,进而使得轮体的更换操作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线切割机用滑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多线切割机用的滑轮装置轮体更换困难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线切割机用滑轮,包括滑轮本体,所述滑轮本体上固定有凸柱,所述凸柱与滑轮本体同轴,所述凸柱上固定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凸柱同轴,所述支撑部上套设有轮体,所述凸柱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外盖,所述外盖的外径不大于支撑部的直径,所述外盖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与外盖同轴的套筒部,所述外盖位于套筒部与支撑部之间,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外盖的轴线垂直,所述凹槽内设有对轮体进行定位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转动连接在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定位件一端具有穿过通孔对轮体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具有操作定位件转动的操作部,所述限位部将轮体定位于限位部与滑轮本体之间,每个通孔对应一个限位部,所述定位件与外盖之间设有推动限位部穿过通孔的扭簧,所述套筒部上套设有同时操作所有定位件转动的转环,所有定位件上的操作部均通过柔性丝与转环连接。
上述构成中,在凹槽内固定有定位件,定位件上具有穿过通孔的限位部和用于配合转环旋转定位件的操作部,在更换轮体时,旋转转环,转环的作用力通过柔性丝施加给操作部,转环的作用力克服扭簧的作用力,定位件旋转,从而使得限位部缩进凹槽内,失去对轮体的限位作用,此时将旧的轮体取下并换上新的轮体,最后使转环复位,限位部在扭簧的作用下穿过通孔对轮体进行限位,轮体更换时不需要取下外盖,轮体更换操作十分方便。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固定有转轴,所述定位件套设于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件上。通过设置转轴并将定位件套设于转轴上,简化了外盖的结构,降低了外盖的制造成本;另外,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延长了扭簧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转环上还设有将转环锁紧在套筒部上的锁紧螺钉,所述转环上开设有与锁紧螺钉配合的螺孔,所述套筒部上固定有对转环进行轴向定位的环状凸棱,所述转环上开设有与环状凸棱配合的环状槽。转环上设置锁紧螺钉,可以将转环锁紧在套筒部上,进一步使得轮体更换时操作方便;另外,通过环状凸棱对转环进行轴向定位,旋转转环时,转环不会轴向移动,操作方便。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套筒部与凸柱之间填充有海绵层。海绵层可以避免杂物进入外盖与凸柱的连接处,避免外盖拆除时卡死在凸柱上。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转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凹槽的底壁。转轴装配方便、外盖加工方便,降低了外盖的制造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线切割机用滑轮,具有如下优点:凸柱上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上套设有轮体,位于外盖上的限位部将轮体限位在滑轮本体与外盖之间,固定于套筒部上的转环通过柔性丝与定位件上的操作部连接,转动转环即可带动所有的定位件旋转,从而使得限位部缩入凹槽内,失去对轮体的限位作用,此时,轮体即可方便地取下进行更换,轮体更换完毕后,复位转环,在扭簧的作用下,限位部穿过通孔对新的轮体进行定位,轮体更换操作十分方便;另外在转环上设置锁紧螺钉,可以避免转环在轮体更换过程中自动复位,进一步使得轮体更换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多线切割机用滑轮的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多线切割机用滑轮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线切割机用滑轮,包括滑轮本体1,所述滑轮本体1上固定有凸柱2,所述凸柱2与滑轮本体1同轴,所述凸柱2上固定有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3与凸柱2同轴,所述支撑部3上套设有轮体4,凸柱2上开设有轴承孔,轴承孔内固定有轴承,切割机上固定有与轴承配合的轴体,滑轮通过轴承固定在轴体上,滑轮本体1、凸柱2、支撑部3为一体式结构;
参见图2,所述凸柱2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外盖5,所述外盖5的外径不大于支撑部3的直径,所述外盖5上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固定有与外盖5同轴的套筒部7,套筒部7与外盖5为一体式结构,该套筒部7套设于凸柱2上,套筒部7与凸柱2之间填充有海绵层20,该海绵层20可以粘接在套筒部7的内壁上,海绵层20可以避免杂物进入外盖5与凸柱2的连接处,外盖5装配或拆除方便;
参见图1、图2,所述外盖5位于套筒部7与支撑部3之间,所述凹槽6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8,该通孔8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长条形,以使限位部10可以方便地穿过通孔8,所述通孔8的轴线与外盖5的轴线垂直,所述凹槽6内设有对轮体4进行定位的定位件9,所述定位件9通过转轴16转动连接在凹槽6的底壁14上,所述转轴16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凹槽6的底壁14上,所述定位件9一端具有穿过通孔8对轮体4进行限位的限位部10,所述定位件9的另一端具有操作定位件9转动的操作部11,所述限位部10将轮体4定位于限位部10与滑轮本体1之间,每个通孔8对应一个限位部10,所述定位件9与外盖5之间设有推动限位部10穿过通孔8的扭簧12,所述扭簧12套设在转轴16上,扭簧12一端与转轴16固定连接,扭簧12的另一端与定位件9固定连接,利用扭簧12的作用力使限位部10穿过通孔8对位于支撑部3上的轮体4进行定位;
具体实施过程中,位于外盖5上的定位件9应至少有两个,为了便于定位件9的操作,所述套筒部7上套设有同时操作所有定位件9转动的转环13,所有定位件9上的操作部11均通过柔性丝15与转环13连接,该柔性丝15可以为柔性金属丝,该柔性丝15也可以为柔性绳等,所有定位件9的操作部11均通过柔性丝15与转环13连接,转环13转动时可以带动所有的定位件9转动,从而使所有定位件9上的限位部10均缩进凹槽6内,失动对轮体4的限位作用。
更换轮体4时,转动转环13,转环13带动所有的定位件9克服扭簧12的作用力转动,从而使得限位部10缩入凹槽6内,失去对轮体4的定位作用,此时即可方便地将轮体4取下并更换,轮体4更换完毕后,使转环13复位即可使限位部10穿过通孔8对轮体4进行限位,轮体4更换时不需要取下外盖5,操作方便。
当然,参见图1,转动转环13后,由于扭簧12的作用转环13会自动复位,在更换轮体4过程中转环13的自动复位增加了轮体4更换时的操作步骤,为了避免在更换轮体4时转环13自动复位,所述转环13上还设有将转环13锁紧在套筒部7上的锁紧螺钉17,所述转环13上开设有与锁紧螺钉17配合的螺孔,转环13转动后通过锁紧螺钉17将转环13锁紧在套筒部7上,避免了转环13自动复位,操作方便;
参见图2,为了避免转动转环13时转环13轴向移动,所述套筒部7上固定有对转环13进行轴向定位的环状凸棱18,环状凸棱18与套筒部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转环13上开设有与环状凸棱18配合的环状槽19。装配过程中可利用转环13的弹性变形进行装配,装配操作十分方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旨在体现本发明的突出技术效果和优势,并非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一切基于本发明技术内容所做出的修改、变化或者替代技术特征,皆应涵盖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主张的技术范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