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离合器

出售状态:已下证
专 利 号 :已交易,保密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分类:机械行业
出售价格:
直 接 购 买 联 系 客 服

详细介绍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驱动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输入轴只能通过一种途径来驱动输出轴转动;当人们需要输出轴有较大转速时;输入轴必需提高较大的转动速度才能达到人们的要求;这样就大大减弱了离合器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许多不便;这样就大大局限了机械事业的发展;所以设计一种能够在输入轴输入较小转速时就会使得输出轴达到一个较大的转速的离合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双驱动离合器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驱动离合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驱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机构、传动机构、第八齿轮、第一转轴、驱动外环、第四齿轮、第三齿轮、第三支撑、驱动内环、拨片、输入轴、安装壳、输出轴、输入轴孔、第二支撑、输出轴孔、第六齿轮,其中安装壳的两端具有输入轴孔和输出轴孔;输入轴穿过输入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三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上,且第三齿轮位于安装壳内;第三齿轮靠近输入轴孔;驱动内环安装在输入轴上,且驱动内环位于安装壳内;驱动内环远离输入轴孔;驱动内环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驱动内环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驱动外环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且驱动外环与驱动内环配合;驱动外环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驱动外环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第一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四齿轮分别与驱动内环和驱动外环上的齿牙啮合;第八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上,且位于第三齿轮和驱动内环之间;输出轴穿过输出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六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两个传动机构分别安装在安装壳内侧;四个调节机构周向均匀地安装在安装壳内侧。

上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弹簧、第一伸缩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支撑、传动轴、第二伸缩杆、齿轮支撑、驱动导轨、第五齿轮、第二转轴、万向节、第七齿轮、第三转轴,其中第三转轴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的端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传动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三转轴之间安装有驱动弹簧;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通过万向节安装在传动轴的另一端;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通过万向节安装在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第二转轴通过齿轮支撑安装在第二伸缩杆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的一端;第十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七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且第七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七齿轮的一端;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配合;驱动导轨安装在安装壳内侧具有输出轴孔的端面上;第二转轴安装有第七齿轮的一端位于驱动导轨内。

上述调节机构包括第四支撑、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四转轴、第十一齿轮,其中第四转轴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分别安装在第四转轴的两端;第九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第十齿轮与对应的第十一齿轮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万向节包括万向节内环、万向节转轴、万向节中环、万向节外环,其中万向节中环和万向节内环之间连接有两个对称的万向节转轴;万向节中环和万向节外环之间连接有两个对称的万向节转轴;连接万向节内环的两个万向节转轴的轴线与连接万向节外环的两个万向节转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对于连接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的万向节,万向节内环与第二伸缩杆连接,万向节外环与第一伸缩杆连接;对于连接第一伸缩杆与传动轴的万向节,万向节内环与传动轴连接,万向节外环与第一伸缩杆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传动机构中的两个驱动导轨在安装壳端面上的安装位置相互对称。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驱动导轨分为两层,且两层导轨相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传动机构中其中一个传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拐角处的偏上侧;另一个传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拐角处的偏下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驱动导轨中的两层导轨在对应第二转轴移动过程中其中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另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脱开。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转轴在移动过程中当第二转轴移动到驱动导轨的拐角处时;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十一齿轮就会与靠近该第十一齿轮的第十齿轮啮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转轴安装有第十一齿轮的一端在移动过程中位于驱动内环上的相邻的拨片之间或者位于驱动外环上的相邻的拨片之间。

相对于传统的离合器技术,本发明设计的离合器能够保证在输入轴输入较小转速时就会使得输出轴达到一个较大的转速;使得离合器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输入轴穿过输入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三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上;驱动内环安装在输入轴上;驱动内环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驱动内环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驱动外环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驱动外环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驱动外环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第一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四齿轮分别与驱动内环和驱动外环上的齿牙啮合;第八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出轴穿过输出轴孔安装在安装壳上;第六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第三转轴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的端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传动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三转轴之间安装有驱动弹簧;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通过万向节安装在传动轴的另一端;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通过万向节安装在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第二转轴通过齿轮支撑安装在第二伸缩杆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的一端;第十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七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且第七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七齿轮的一端;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配合;驱动导轨安装在安装壳内侧具有输出轴孔的端面上;第二转轴安装有第七齿轮的一端位于驱动导轨内;本发明中两个传动机构中的两个驱动导轨在安装壳端面上的安装位置相互对称。驱动导轨分为两层,且两层导轨相通。两个传动机构中其中一个传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拐角处的偏上侧;另一个传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拐角处的偏下侧。本发明中驱动导轨中的两层导轨在对应第二转轴移动过程中其中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另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脱开。第二转轴在移动过程中当第二转轴移动到驱动导轨的拐角处时;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十一齿轮就会与靠近该第十一齿轮的第十齿轮啮合。第二转轴安装有第十一齿轮的一端在移动过程中位于驱动内环上的相邻的拨片之间或者位于驱动外环上的相邻的拨片之间。当输入轴转动时;输入轴会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通过驱动弹簧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万向节带动第一伸缩杆转动;第一伸缩杆通过万向节带动第二伸缩杆转动;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当输入轴转动的同时;输入轴会带动驱动内环转动;驱动内环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驱动外环转动,且驱动外环的转动方向与驱动内环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内环和驱动外环转动就会通过拨片带动位于其内侧的第二转轴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第二转轴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带动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第五齿轮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就会使得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即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的自转可以带动第六齿轮转动;另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可以带动第六齿轮转动,且无论哪方面的转动速度加大都可以使得第六齿轮的转动速度加大;即输出轴的转动速度加大;本发明中由于两个传动机构中其中一个传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拐角处的偏上侧;另一个传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拐角处的偏下侧。驱动导轨中的两层导轨在对应第二转轴移动过程中其中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另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脱开。即在两个第二转轴移动过程中当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移动使得对应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脱开时;另一个第二转轴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即两个第五齿轮始终有一个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即第六齿轮会一直处于被驱动状态;即第六齿轮会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即输出轴一直处于转动状态。本发明设计的万向节其作用是防止第二转轴在移动过程中与传动轴发生干涉。

本发明中当第二转轴在移动过程中移动到驱动导轨上的拐角处时;在第二转轴惯性的作用下第二转轴会从驱动导轨中两层导轨中的其中一层导轨移动到另一层;但是有时由于惯性较小第二转轴在摩擦作用下可能就会停止;而此时由于驱动内环和驱动外环上拨片的局限性;所以驱动内环和驱动外环上的拨片对第二转轴都起不到作用。所以本发明设计的第四转轴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安装壳内侧;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分别安装在第四转轴的两端;第九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第十齿轮与对应的第十一齿轮配合;第二转轴在移动过程中当第二转轴移动到驱动导轨的拐角处时;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十一齿轮就会与靠近该第十一齿轮的第十齿轮啮合。当输入轴转动时;输入轴会带动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带动第九齿轮转动;第九齿轮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十齿轮转动;第十齿轮带动第十一齿轮转动;第十一齿轮转动就会给与其啮合的第二转轴一个推力;所以此时第二转轴在第十一齿轮的推动下会从驱动轨道中其中一层轨道进入另一层轨道中;使得第二转轴在移动过程中更加顺利。本发明中设计的第一伸缩杆的长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第二转轴的实际摆动幅度来设计调节;本发明中第七齿轮可以绕着第二伸缩杆旋转;通过第七齿轮的旋转可以缓冲一部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在第七齿轮摆动过程中所需要拉伸的长度;进而进一步防止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与第七齿轮的干涉。

当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离合器时;当输入轴转动时;输入轴会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通过驱动弹簧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万向节带动第一伸缩杆转动;第一伸缩杆通过万向节带动第二伸缩杆转动;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当输入轴转动的同时;输入轴会带动驱动内环转动;驱动内环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驱动外环转动,且驱动外环的转动方向与驱动内环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内环和驱动外环转动就会通过拨片带动位于其内侧的第二转轴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第二转轴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带动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五齿轮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第五齿轮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就会使得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即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的自转可以带动第六齿轮转动;另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绕着第六齿轮的轴线转动可以带动第六齿轮转动,且无论哪方面的转动速度加大都可以使得第六齿轮的转动速度加大;即输出轴的转动速度加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整体部件内部安装示意图。

图5是调节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6是第十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7是传动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8是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0是驱动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11是万向节安装示意图。

图12是万向节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驱动内环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驱动外环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四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6是第五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7是第六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8是驱动内环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9是第二转轴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0是驱动导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1是第十一齿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2是第五齿轮工作原理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1、输入轴;2、驱动弹簧;3、第一伸缩杆;4、安装壳;5、第一齿轮;6、输出轴;7、输入轴孔;8、输出轴孔;9、第二齿轮;10、第一支撑;11、传动轴;12、第二支撑;13、第二伸缩杆;14、齿轮支撑;15、第三齿轮;16、第三支撑;17、第一转轴;18、驱动外环;19、第四齿轮;20、驱动内环;21、驱动导轨;22、第五齿轮;23、第六齿轮;24、第二转轴;25、万向节;26、第七齿轮;27、第三转轴;28、万向节中环;29、万向节转轴;30、万向节外环;31、拨片;32、第四支撑;33、第八齿轮;34、第九齿轮;35、第十齿轮;36、第四转轴;37、第十一齿轮;38、调节机构;39、传动机构;40、万向节内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调节机构38、传动机构39、第八齿轮33、第一转轴17、驱动外环18、第四齿轮19、第三齿轮15、第三支撑16、驱动内环20、拨片31、输入轴1、安装壳4、输出轴6、输入轴孔7、第二支撑12、输出轴孔8、第六齿轮23,其中如图2所示,安装壳4的两端具有输入轴孔7和输出轴孔8;输入轴1穿过输入轴孔7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三齿轮15安装在输入轴1上,且第三齿轮15位于安装壳4内;第三齿轮15靠近输入轴孔7;驱动内环20安装在输入轴1上,且驱动内环20位于安装壳4内;驱动内环20远离输入轴孔7;如图14所示,驱动内环20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31;驱动内环20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如图8所示,驱动外环18通过第二支撑12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且驱动外环18与驱动内环20配合;驱动外环18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31;驱动外环18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如图13所示,第一转轴17通过第三支撑16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第四齿轮19安装在第一转轴17上;第四齿轮19分别与驱动内环20和驱动外环18上的齿牙啮合;第八齿轮33安装在输入轴1上,且位于第三齿轮15和驱动内环20之间;输出轴6穿过输出轴孔8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六齿轮23安装在输出轴6上;如图4所示,两个传动机构39分别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如图3所示,四个调节机构38周向均匀地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

如图7所示,上述传动机构39包括驱动弹簧2、第一伸缩杆3、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9、第一支撑10、传动轴11、第二伸缩杆13、齿轮支撑14、驱动导轨21、第五齿轮22、第二转轴24、万向节25、第七齿轮26、第三转轴27,其中如图9所示,第三转轴27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的端面上;第二齿轮9安装在第三转轴27上;传动轴11通过第一支撑10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如图10所示,传动轴11的一端与第三转轴27之间安装有驱动弹簧2;如图12所示,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25安装在传动轴11的另一端;如图11所示,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25安装在第一伸缩杆3的另一端;第一齿轮5安装在第二伸缩杆13的另一端;第二转轴24通过齿轮支撑14安装在第二伸缩杆13上安装有第一齿轮5的一端;第十一齿轮37安装在第二转轴24的一端;如图9所示,第七齿轮26安装在第二转轴24的另一端,且第七齿轮26与第一齿轮5啮合;第五齿轮22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安装有第七齿轮26的一端;如图16所示,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配合;如图17所示,驱动导轨21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具有输出轴孔8的端面上;如图15所示,第二转轴24安装有第七齿轮26的一端位于驱动导轨21内。

如图6所示,上述调节机构38包括第四支撑32、第九齿轮34、第十齿轮35、第四转轴36、第十一齿轮37,其中如图5所示,第四转轴36通过第四支撑32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第九齿轮34和第十齿轮35分别安装在第四转轴36的两端;第九齿轮34与第八齿轮33啮合;第十齿轮35与对应的第十一齿轮37配合。

上述万向节25包括万向节内环40、万向节转轴29、万向节中环28、万向节外环30,其中万向节中环28和万向节内环40之间连接有两个对称的万向节转轴29;万向节中环28和万向节外环30之间连接有两个对称的万向节转轴29;连接万向节内环40的两个万向节转轴29的轴线与连接万向节外环30的两个万向节转轴29的轴线相互垂直。

上述对于连接第一伸缩杆3与第二伸缩杆13的万向节25,万向节内环40与第二伸缩杆13连接,万向节外环30与第一伸缩杆3连接;对于连接第一伸缩杆3与传动轴11的万向节25,万向节内环40与传动轴11连接,万向节外环30与第一伸缩杆3连接。

上述两个传动机构39中的两个驱动导轨21在安装壳4端面上的安装位置相互对称。

上述驱动导轨21分为两层,且两层导轨相通。

上述两个传动机构39中其中一个传动机构39中的第二转轴24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21拐角处的偏上侧;另一个传动机构39中的第二转轴24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21拐角处的偏下侧。

上述驱动导轨21中的两层导轨在对应第二转轴24移动过程中其中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啮合;另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脱开。

上述第二转轴24在移动过程中当第二转轴24移动到驱动导轨21的拐角处时;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十一齿轮37就会与靠近该第十一齿轮37的第十齿轮35啮合。

上述第二转轴24安装有第十一齿轮37的一端在移动过程中位于驱动内环20上的相邻的拨片31之间或者位于驱动外环18上的相邻的拨片31之间。

本发明设计的离合器能够保证在输入轴1输入较小转速时就会使得输出轴6达到一个较大的转速;使得离合器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中输入轴1穿过输入轴孔7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三齿轮15安装在输入轴1上;驱动内环20安装在输入轴1上;驱动内环20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31;驱动内环20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驱动外环18通过第二支撑12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驱动外环18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拨片31;驱动外环18另一侧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第一转轴17通过第三支撑16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第四齿轮19安装在第一转轴17上;第四齿轮19分别与驱动内环20和驱动外环18上的齿牙啮合;第八齿轮33安装在输入轴1上;输出轴6穿过输出轴孔8安装在安装壳4上;第六齿轮23安装在输出轴6上;第三转轴27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的端面上;第二齿轮9安装在第三转轴27上;传动轴11通过第一支撑10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传动轴11的一端与第三转轴27之间安装有驱动弹簧2;第一伸缩杆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25安装在传动轴11的另一端;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25安装在第一伸缩杆3的另一端;第一齿轮5安装在第二伸缩杆13的另一端;第二转轴24通过齿轮支撑14安装在第二伸缩杆13上安装有第一齿轮5的一端;第十一齿轮37安装在第二转轴24的一端;第七齿轮26安装在第二转轴24的另一端,且第七齿轮26与第一齿轮5啮合;第五齿轮22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安装有第七齿轮26的一端;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配合;驱动导轨21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具有输出轴孔8的端面上;第二转轴24安装有第七齿轮26的一端位于驱动导轨21内;本发明中两个传动机构39中的两个驱动导轨21在安装壳4端面上的安装位置相互对称。驱动导轨21分为两层,且两层导轨相通。两个传动机构39中其中一个传动机构39中的第二转轴24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21拐角处的偏上侧;另一个传动机构39中的第二转轴24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21拐角处的偏下侧。本发明中驱动导轨21中的两层导轨在对应第二转轴24移动过程中其中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啮合;另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脱开。第二转轴24在移动过程中当第二转轴24移动到驱动导轨21的拐角处时;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十一齿轮37就会与靠近该第十一齿轮37的第十齿轮35啮合。第二转轴24安装有第十一齿轮37的一端在移动过程中位于驱动内环20上的相邻的拨片31之间或者位于驱动外环18上的相邻的拨片31之间。如图22a所示,当输入轴1转动时;输入轴1会带动第三齿轮15转动;第三齿轮15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第二齿轮9带动第三转轴27转动;第三转轴27通过驱动弹簧2带动传动轴11转动;传动轴11通过万向节25带动第一伸缩杆3转动;第一伸缩杆3通过万向节25带动第二伸缩杆13转动;第二伸缩杆13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第七齿轮26转动;第七齿轮26带动第二转轴24转动;第二转轴24带动第五齿轮22转动;第五齿轮22转动带动第六齿轮23转动;第六齿轮23转动带动输出轴6转动;如图22b所示,当输入轴1转动的同时;如图18a所示,输入轴1会带动驱动内环20转动;驱动内环20转动带动第四齿轮19转动;第四齿轮19转动带动驱动外环18转动,且驱动外环18的转动方向与驱动内环20的转动方向相反;如图18b所示,驱动内环20和驱动外环18转动就会通过拨片31带动位于其内侧的第二转轴24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第二转轴24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带动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第五齿轮22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就会使得第六齿轮23转动;如图19a、19b所示,第六齿轮23转动带动输出轴6转动;如图22c所示,即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22的自转可以带动第六齿轮23转动;另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22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可以带动第六齿轮23转动,且无论哪方面的转动速度加大都可以使得第六齿轮23的转动速度加大;即输出轴6的转动速度加大;本发明中由于两个传动机构39中其中一个传动机构39中的第二转轴24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21拐角处的偏上侧;另一个传动机构39中的第二转轴24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与其对应驱动导轨21拐角处的偏下侧。如图20a所示,驱动导轨21中的两层导轨在对应第二转轴24移动过程中其中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啮合;如图20b所示,另一层导轨使得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脱开。即在两个第二转轴24移动过程中当其中一个第二转轴24移动使得对应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脱开时;另一个第二转轴24移动就会使得对应的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啮合;即两个第五齿轮22始终有一个第五齿轮22与第六齿轮23啮合;即第六齿轮23会一直处于被驱动状态;即第六齿轮23会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即输出轴6一直处于转动状态。本发明设计的万向节25其作用是防止第二转轴24在移动过程中与传动轴11发生干涉。

本发明中当第二转轴24在移动过程中移动到驱动导轨21上的拐角处时;在第二转轴24惯性的作用下第二转轴24会从驱动导轨21中两层导轨中的其中一层导轨移动到另一层;但是有时由于惯性较小第二转轴24在摩擦作用下可能就会停止;而此时由于驱动内环20和驱动外环18上拨片31的局限性;所以驱动内环20和驱动外环18上的拨片31对第二转轴24都起不到作用。所以本发明设计的第四转轴36通过第四支撑32安装在安装壳4内侧;第九齿轮34和第十齿轮35分别安装在第四转轴36的两端;第九齿轮34与第八齿轮33啮合;第十齿轮35与对应的第十一齿轮37配合;第二转轴24在移动过程中当第二转轴24移动到驱动导轨21的拐角处时;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十一齿轮37就会与靠近该第十一齿轮37的第十齿轮35啮合。当输入轴1转动时;输入轴1会带动第八齿轮33转动;第八齿轮33带动第九齿轮34转动;第九齿轮34带动第四转轴36转动;第四转轴36带动第十齿轮35转动;第十齿轮35带动第十一齿轮37转动;如图21a所示,第十一齿轮37转动就会给与其啮合的第二转轴24一个推力;所以此时第二转轴24在第十一齿轮37的推动下会从驱动轨道中其中一层轨道进入另一层轨道中;如图21b所示,使得第二转轴24在移动过程中更加顺利。本发明中设计的第一伸缩杆3的长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第二转轴24的实际摆动幅度来设计调节;本发明中第七齿轮26可以绕着第二伸缩杆13旋转;通过第七齿轮26的旋转可以缓冲一部分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13在第七齿轮26摆动过程中所需要拉伸的长度;进而进一步防止了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13与第七齿轮26的干涉。


具体实施方式:当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离合器时;当输入轴1转动时;输入轴1会带动第三齿轮15转动;第三齿轮15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第二齿轮9带动第三转轴27转动;第三转轴27通过驱动弹簧2带动传动轴11转动;传动轴11通过万向节25带动第一伸缩杆3转动;第一伸缩杆3通过万向节25带动第二伸缩杆13转动;第二伸缩杆13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第七齿轮26转动;第七齿轮26带动第二转轴24转动;第二转轴24带动第五齿轮22转动;第五齿轮22转动带动第六齿轮23转动;第六齿轮23转动带动输出轴6转动;当输入轴1转动的同时;输入轴1会带动驱动内环20转动;驱动内环20转动带动第四齿轮19转动;第四齿轮19转动带动驱动外环18转动,且驱动外环18的转动方向与驱动内环20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内环20和驱动外环18转动就会通过拨片31带动位于其内侧的第二转轴24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第二转轴24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带动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五齿轮22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第五齿轮22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就会使得第六齿轮23转动;第六齿轮23转动带动输出轴6转动;即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22的自转可以带动第六齿轮23转动;另一方面通过第五齿轮22绕着第六齿轮23的轴线转动可以带动第六齿轮23转动,且无论哪方面的转动速度加大都可以使得第六齿轮23的转动速度加大;即输出轴6的转动速度加大。

专 / 利 / 交 / 易 / 流 / 程

安 / 全 / 保 / 障

  • 确保每个项目方信息真实有效;
  • 提供全程贴身服务,专业客服人员全程跟进对接环节;
  • 提供专业的技术交易咨询服务,协助完成签约交易;
  • 提供资金担保服务,确保买方资金安全;
  • 提供交易订单存证数据,协助处理技术交易纠纷。

专 / 利 / 交 / 易 / 常 / 见 / 问 / 题

1、在赋翼网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专利怎么办?

答:如果在网站没有找到须要的专利,可联系客服提交自己的需求,工作人员会在十分钟内检索全网专利库,给满意的答复。

2、在赋翼网购买专利安全吗?

答:赋翼网所出售专利均经专利权人本人核实,专利真实有效,请放心购买。

3、购买专利是一次性收费吗? 还有其他的费用吗?

答:在赋翼网购买专利,均为一次性收费(办理期间客户另提其他要求除外)。

4、购买后多久能收到专利证书?

答:跟赋翼网签订合作合同后,工作人员会立刻办理进行手续办理,买专利最快7天下证(根据办理速度不同,具体下证时间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际为准)。

5、购买后变更失败怎么办?

答:如遇到付款后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变更专利权人(含合同约定任何一项没有做到),经核实后赋翼网将在2个工作日内全额退款。

—— 购买专利 ——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推 荐 专 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