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主轴用加工工艺

出售状态:已下证
专 利 号 :已交易,保密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分类:交通运输
出售价格:
直 接 购 买 联 系 客 服

详细介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主轴用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主轴等轴类毛坯零件的加工主要采用模锻方法加工,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转运输的问题。手推车是一种常用的搬运工具,手推车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传统手推车的车体材质一般为木质,现代生产的手推车车体材质一般为铁皮;不同用途的手推车有不同的车体结构。

现有的车间输送用手推车,一般包括车体、位于车体上的推手和位于车体底面的滚轮;另外,为了防止推手磨坏工人的手掌,在推手的表面会设置防滑层(例如棉布层、橡胶层或者在橡胶层表面均匀固定多个细长的软质橡胶突条)。该手推车一般用于传送零件,使用时,将零件放入车体内;当推动到需要的地方时,手持推手,并将推手向上提起,使得车体远离推手的一端向下倾斜,车体靠近推手的一端向上翘起,进而将车体内的零件倒出。

现有技术存在一下技术问题:

1、由于推车有一定的深度,如果要轻放零件,工人必须将手伸入车体内,并弯腰,然后将零件轻放入车体内;长期如此,工人容易疲劳;工人在疲倦状态下,些许零件可能并不会被工人轻放入车体内,而是直接从高处松手,当零件从高处掉入车体内时,零件与车体内壁发生强烈碰撞,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2、需要倒出车体内的零件时,若零件较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倒出方法,推车的工人需要较大的力气将推手向上提,卸料非常费力;长期如此,工人容易疲惫,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3、工人长期捏住推手,容易产生汗液,长期如此,导致推手有湿润感;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推手有湿润感,舒适度降低,容易分散工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人工作;4、手推车在运输的过程中,没有上盖,零件上容易沾上灰层,不利于零件的保存以及后期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摩托车主轴用加工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零件从高处掉入车内,易发生损坏;以及运输过程中,零件容易沾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摩托车主轴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选择碳素结构钢或者合金结构钢作为毛胚件;

步骤二、初加工:对步骤一中的毛胚件进行加热锻造;

步骤三、再加工:对步骤二中加热锻造后的毛胚件进行正火;然后精车后进行渗碳淬火,再进行精加工,形成主轴零件;

步骤四、磨削:对步骤三中的主轴零件进行磨削,且磨削时,先磨外圆,然后以磨过的外圆找正,再磨内孔;

步骤五、转运:采用手推车对步骤四中磨削后的零件进行转运;手推车包括车体、推手和用于盖住车体的盖板,推手位于车体上,滚轮位于车体底部;盖板的一端与车体的上部铰接;车体内设有用于盖板复位的复位件;转运时,主轴零件落到盖板上,盖板绕着铰接处向下转动;主轴零件沿着盖板向下滚动,并落入到车体内;主轴零件离开盖板后,复位件使得盖板恢复原位。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步骤二中对毛胚件进行加热锻造,能够使得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以及抗扭强度。

2、步骤三中的正火处理,使得金属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改善毛胚件的可加工性。

3、步骤四中磨削时,先磨外圆,然后以磨过的外圆找正,再磨内孔;保证了外圆与锥孔同轴。

4、本方案的主轴零件在转运的时候,采用手推车进行转运,装零件的工人将零件放入车体内时,不需要弯腰,直接将其放在盖板上,就能够使得零件滑入到车体内;零件与车体内壁不会发生强烈碰撞,零件不易损坏。

5、手推车在运输的过程中,盖板能够将车体盖住,零件不易沾上灰层,利于零件的保存以及后期加工。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一中的毛胚件为圆棒形。进一步便于主轴零件的成型。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步骤四中磨削所采用的装置为外圆磨削床。进一步便于加工主轴零件的外表面及轴肩端面。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盖板包括第一板和一端与第一板铰接的第二板;拉线与第二板连接,且第二板可绕着铰接处转动,转动角度为0~30°;第二板可与滑板接触;第一板远离第二板的一端与车体内壁铰接,且复位件位于第一板和车体内壁之间。

进一步方便零件滑入车体内;具体原理为:零件先沿着第一板滑动到第二板上,再从第二板滑入到车体内;另外,第二板的转动角度为0~30°,进一步保证零件能够被轻放入车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手推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盖板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盖板再次向下转动并推动滑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手推车开关门打开后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开关门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开关门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开关门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体1、出料口11、开关门12、弹性件121、滑板122、弹性复位件123、条形滑槽124、凹槽1241、滑动槽125、条形口13、推手2、杆腔21、弧形口22、盖板3、第一板31、限位凸条311、第二板32、转动套4、转动杆5、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凸杆53、拉线6、放置板7、杠杆71、竖杆72。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

摩托车主轴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选择碳素结构钢或者合金结构钢作为毛胚件。且毛胚件的形状为圆棒形。其中,碳素结构钢为碳素结构钢15钢、20钢或45钢。合金结构钢为合金结构钢20Cr、40Cr、50Mn或60Mn。

步骤二、初加工:对步骤一中的毛胚件进行加热锻造;

步骤三、再加工:对步骤二中加热锻造后的毛胚件进行正火;然后精车后进行渗碳淬火,渗碳层深度为0.6~1.0mm,淬火并回火后的硬度为59~64HRC。再进行精加工,形成主轴零件。

步骤四、磨削:对步骤三中的主轴零件进行磨削,磨削所采用的装置为外圆磨削床。且磨削时,先磨外圆,然后以磨过的外圆找正,再磨内孔。

步骤五、转运:采用手推车对步骤四中磨削后的零件进行转运;手推车包括车体1、推手2和滚轮,推手2固定在车体1上,滚轮位于车体1底部;还包括动力部和用于盖住车体1的盖板3,盖板3的一端与车体1的上部铰接。

动力部包括转动套4、转动杆5、拉线6、第一锥齿轮51和与第一锥齿轮5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2。车体1的侧壁内设有动力腔,第一锥齿轮51和第二锥齿轮52均位于动力腔内。转动套4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海绵条。

推手2为圆柱形,转动套4套在推手2上,且转动套4与推手2转动连接;推手2内设有用于容纳转动杆5的杆腔21,且杆腔21内设有用于转动杆5回位的扭簧;杆腔21的腔壁上设有弧形口22,此弧形口22为沿着推手2周向方向设置的弧形开口,其占推手2的圆周长的2/3~4/5(本方案具体取3/4)。

转动杆5的一侧凸起,形成图1中的凸杆53,凸杆53从弧形口22穿出与转动套4固定;转动杆5的一端伸入动力腔内,且该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上固定有转动棍,且转动棍与转动腔的底面转动连接;拉线6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棍上后,将拉线6缠绕在转动棍上。

盖板3包括第一板31和一端与第一板31铰接的第二板32;且第二板32可绕着铰接处转动,转动角度为0~30°(本方案具体取30°),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可以在第一板31的下表面上固定一个限位凸条311,第二板32向下转动30°时,限位凸条311抵住第二板32,进而使得第二板32不会再转动。第二板32可与滑板122接触并推动滑板122向下运动;第一板31远离第二板32的一端与车体1内壁铰接。动力腔的腔壁上开有拉线6孔,拉线6穿过拉线6孔,然后与第二板32的底面固定连接或铰接。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的上表面均设有橡胶层,若零件从高处掉落到第一板31上,橡胶层能够减缓撞击,同时橡胶层还能够增大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零件缓慢滑入到车体1内。

车体1内设有用于盖板3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包括两个弹簧,其中一个弹簧固定在第一板31的下表面与车体1的内壁之间;另一个弹簧连接在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之间,且在该弹簧的保持下,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可以保持位于同一水平面(如图8)。

车体1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11,且出料口11位于车体1的下部;出料口11处设有开关门12,开关门12的下端与车体1铰接,车体1上设有用于拉动开关门12的弹性件121(本方案的弹性件121也为弹簧);车体1上设有条形口13,且条形口13位于出料口11的上方,条形口13与出料口11连通;开关门12上滑动连接有在盖板3的推动下进入条形口13的滑板122,开关门12上设有用于滑板122复位的弹性复位件123。

开关门12的厚度大于出料口11的厚度,且开关门12伸入到车体1内;滑板122滑动连接在开关门12位于车体1内的一侧上。

为了实现滑板122与开关门12的滑动连接,具体设置时,开关门12内设有滑动槽125,且滑动槽125位于靠近车体1内的一侧;滑板122滑动连接在滑动槽125内,弹性复位件123固定在滑板122的底面与滑动槽125的底面之间。本方案中的弹性复位件123为压簧。

另外,为了进一步便于车体1内零件的卸料,在车体1的内底面放置一个放置板7,车体1的底壁内设有一个条形孔;车体1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个与条形孔连通的通孔;条形孔内设有一个杠杆71,杠杆71远离开关门12的一端上固定有竖杆72,竖杆72伸入通孔内;杠杆71的另一端位于开关门12的下方;当开关门12打开的时候,开关门12会向下抵杠杆71的端部,使得杠杆71另一端上的竖杆72向上运动,进而将放置板7向上抵;使得放置板7朝着开关门12的方向向下倾斜,开关门12一打开的时候,放置板7上的零件就会沿着放置板7从出料口11滑出。

使用步骤如下:

A:拉线6拉动第二板32:转动转动套4,转动套4带动转动杆5转动,转动杆5上的第一锥齿轮51转动,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二锥齿轮52转动,第二锥齿轮52带动转动棍转动,拉线6被收卷;拉线6收卷时,图1中的第二板32拉动至图2中的状态,且第二板32被限位凸条311抵住。

B:拉线6拉动第一板31:继续转动转动套4,由于第二板32不会再向下转动,此时第一板31会开始转动,形成图2的状态,进而使得第一板31向下倾斜;零件逐渐滑入到车体1内。装零件的工人将零件放入车体1内时,不需要弯腰,直接将其放在盖板3上,就能够使得零件滑入到车体1内;零件与车体1内壁不会发生强烈碰撞,零件不易损坏。

C:转动套4汗液甩出:松开转动套4,扭簧能够使得转动杆5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转动套4随着反向转动并恢复原位,进而将转动套4上的汗液甩掉;同时盖板3也恢复原位。如果要将别处的零件放入时,将推车推动到另一处,再次重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动作,再次将零件放入车体1内即可。

D:卸料:前面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转动转动套4,都还没有转动到极限位置;此次转动时,将转动套4转动到不能转动为止,此时盖板3向下倾斜到最大程度;而这个过程中,盖板3会推动滑板122向下滑动,进而使得滑板122滑动到与条形口13对应的位置,此时,滑板122没有车体1壁的限制,滑板122进入到条形口13内(从图5变为图6的状态),开关门12也没有了限制;弹性件121会拉动开关门12,开关门12绕着铰接处向外翻转,出料口11被打开(如图4)。开关门12打开的时候,开关门12会向下抵杠杆71的端部,使得杠杆71另一端上的竖杆72向上运动,进而将放置板7向上抵;使得放置板7朝着开关门12的方向向下倾斜,开关门12一打开的时候,放置板7上的零件就会沿着放置板7从出料口11滑出;本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再用力翻转车体,就能够进行卸料,非常的方便。

综上,使用本方案中的手推车,推车人操作时,只需要转动转动套4;盖板3的转动、出料口11的打开以及转动套4上汗液的甩掉,均是来自一个动力;非常的简单和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滑板122与开关门12的滑动连接方式不同:开关门12位于车体1内的一侧的表面上设有条形滑槽124,条形滑槽124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凹槽1241;滑板122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124内,且滑板122的两侧还设有分别插入所述凹槽1241内的定位突起;弹性复位件123(压簧)固定在条形滑槽124的底壁与滑板122的底面之间。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专 / 利 / 交 / 易 / 流 / 程

安 / 全 / 保 / 障

  • 确保每个项目方信息真实有效;
  • 提供全程贴身服务,专业客服人员全程跟进对接环节;
  • 提供专业的技术交易咨询服务,协助完成签约交易;
  • 提供资金担保服务,确保买方资金安全;
  • 提供交易订单存证数据,协助处理技术交易纠纷。

专 / 利 / 交 / 易 / 常 / 见 / 问 / 题

1、在赋翼网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专利怎么办?

答:如果在网站没有找到须要的专利,可联系客服提交自己的需求,工作人员会在十分钟内检索全网专利库,给满意的答复。

2、在赋翼网购买专利安全吗?

答:赋翼网所出售专利均经专利权人本人核实,专利真实有效,请放心购买。

3、购买专利是一次性收费吗? 还有其他的费用吗?

答:在赋翼网购买专利,均为一次性收费(办理期间客户另提其他要求除外)。

4、购买后多久能收到专利证书?

答:跟赋翼网签订合作合同后,工作人员会立刻办理进行手续办理,买专利最快7天下证(根据办理速度不同,具体下证时间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际为准)。

5、购买后变更失败怎么办?

答:如遇到付款后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变更专利权人(含合同约定任何一项没有做到),经核实后赋翼网将在2个工作日内全额退款。

—— 购买专利 ——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推 荐 专 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