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燃快件运输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快件,第一种是指运输部门把托运的货物分为快件、慢件两种,运输速度较慢、运费较低的叫慢件,运输速度较快、运费较高的叫快件。快件一般凭火车票办理托运,物品随旅客所乘列车同时运到,第二种是指邮政部门指需要快速递送的邮件,第三种是指快递服务组织依法收寄并封装完好的信件和包裹等寄递物品的统称。
而易燃快件运输的保存装置是一种在对易燃快件运输过程中的一种保存装置,其比一般快件的保存装置安全要求更高,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安全性不够高,适用范围较低,从而使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易燃快件运输保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燃快件运输保存装置,包括保存柜本体,所述保存柜本体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支架,且其中一个固定支架上方安装有蓄电瓶,另一个固定支架上方安装有空调外机,所述保存柜本体内部侧壁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板通过定位螺母与网隔板卡扣连接,所述保存柜本体内部下表壁边缘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柜门,所述保存柜本体内部顶面中心处设置有空调,所述一种易燃快件运输保存装置还包括与之配套使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置有蜂鸣器,所述控制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下方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空调开关,且空调开关位于电源开关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保存柜本体内部顶面边缘处设置有温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网隔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网隔板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柜门前表面设置有门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柜门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柜门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源开关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键。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装置通过在保存柜本体内设置空调,使该装置可以通过空调进行降温,当运输的易燃快件的外部温度降低时,装置的安全系数提高,其次,该装置通过在装置内设置网隔板,使该装置将所有的运输快件分开,有效地防止了运输快件之间的相互挤压,对运输快件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且该装置可以通过运输的快件体积大小进行调节网隔板的位置,从而使该装置可以适用更多快件的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易燃快件运输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存柜本体顶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保存柜本体、2-网隔板、3-定位螺母、4-定位槽、5-固定板、6-滑槽、7-门把、8-柜门、9-蓄电瓶、10-固定支架、11-空调外机、12-空调、13-温感器、14-电源开关、15-显示器、16-控制器、17-空调开关、18-控制按键、19-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易燃快件运输保存装置,包括保存柜本体1,保存柜本体1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支架10,且其中一个固定支架10上方安装有蓄电瓶9,另一个固定支架10上方安装有空调外机11,保存柜本体1内部侧壁焊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下方开设有定位槽4,固定板5通过定位螺母3与网隔板2卡扣连接,保存柜本体1内部下表壁边缘处开设有滑槽6,滑槽6内设置有柜门8,保存柜本体1内部顶面中心处设置有空调12,一种易燃快件运输保存装置还包括与之配套使用的控制器16,控制器16的底部设置有蜂鸣器19,控制器16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器15,显示器15下方设置有电源开关14和空调开关17,且空调开关17位于电源开关14的一侧。
保存柜本体1内部顶面边缘处设置有温感器13,网隔板2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网隔板2之间相互平行,柜门8前表面设置有门把7,柜门8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柜门8之间相互平行,电源开关14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键18。
温感器13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15和蜂鸣器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空调开关17的输出端与空调12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控制按键18的输出端与温感器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装置通过在控制器16底部设置蜂鸣器19,当温感器13感应装置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即发出警报,从而使该装置的安全系数更高。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根据运输快件的体积大小进行调节定位螺母3,在竖直方向移动网隔板2至合适运输快件的大小,再进行固定,将运输快件放入装置内后通过门把7关闭柜门8,打开电源开关14,通过控制按键18设定装置内允许的最高温度,温感器13感应装置内温度,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蜂鸣器19发出警报,提醒运输人员打开空调开关17,使空调12运行,对装置内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