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冲程能量利用的装饰板冲孔打磨一体机。
背景技术
装饰板,是建筑装饰用的美化板体,大部分采用柔性板,例如软木板、塑料板板等制成。由于安装的原因,往往需要在装饰板上开孔,开孔之后,需要要对孔的内壁进行打磨,以去掉内壁的毛刺和不平整处。单单就开孔工艺来说,按冲头的形式来区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下端开口的冲头,其利用冲头的锋利周壁面来切割出孔,这种冲头可以直接将板体放置于实心的基座上,另一种是无开口的实心冲头,这种冲头一般需要在待开孔下方的基座上设置落料孔,以给冲头一个具有余量的冲程,被冲击下来的板料落入到落料孔中,而且该冲程一般是固定的,而并非是采用固定能耗的方式。本发明主要是一种实心冲头式冲孔打磨机。在现有技术中,冲孔和之后的孔内壁打磨,往往是分开由不同的装置完成的,同时,余量部分的冲头冲程,其能量未能得到完全利用,整体能耗较高。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冲程能量利用的装饰板冲孔打磨一体机,其能够将余量冲程的能量转化为空内壁的打磨用旋转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冲程能量利用的装饰板冲孔打磨一体机。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基于冲程能量利用的装饰板冲孔打磨一体机,包括冲头、基座和锁紧块,冲头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固定部由液压缸驱动上下运动,转动部位于固定部下端,转动部上端具有嵌入固定部中的第一圆板,第一圆板通过第一连杆与转动部固接,转动部的下端固接有冲刺头,转动部的外侧敷设有砂面磨光层,所述冲刺头具有长方体状的刺身和位于刺身前端的刺尖;锁紧块由锁紧液压缸驱动,锁紧块用于将装饰板压紧定位于基座上;
冲头正下方的基座上开设有落料孔,落料孔与下方的齿轮腔、中间腔、外凸腔、转动腔依次连通,落料孔中内置有圆柱形的承接头,承接头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纳冲刺头的承接孔,承接孔的形状与承接头的形状一致;承接头的圆周侧壁上具有多个环形齿条,环形齿条与两侧的第一齿轮啮合,与第一齿轮固接的转轴两端容纳于轴承环中,轴承环固接于齿轮腔的内壁上,左侧第一齿轮后端的转轴上固接有第二齿轮,右侧第一齿轮前端的转轴上固接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其下方的第一齿板啮合,第三齿轮与其下方的第二齿板啮合,第一齿板与第二齿板均可沿截面为矩形的固定条滑动,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为上表面和内侧表面均有齿条的双面齿板,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内侧表面的齿条均与水平齿轮啮合,水平齿轮上开设有供插杆穿过的通孔,插杆固接于承接头的下端;
所述中间腔为具有内腔和外腔的腔体,内腔侧壁上固接有环形板,承接头的下端与环形板上端之间通过弹簧固接,插杆穿过弹簧和环形板的内孔,所述外腔为环形腔,水平齿轮通过外腔中的两个连接柱与外凸腔中的第四齿轮固接;所述插杆的截面为矩形,其插入于转动筒上端开设的矩形槽中,转动筒的外壁固接有与第四齿轮啮合的外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具有内孔,所述第四齿轮的内孔侧壁上具有齿条;转动筒的底部嵌入有与基座一体成型的第二圆板和第二连杆,转动筒可沿第二圆板转动,插杆始终不完全脱离矩形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3是基座内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冲头转动部的轴测图;
图5是承接头的轴测图;
图6是传动部分的轴测图;
图7是转动筒的轴测图;
图8是第一圆板和第一连杆的轴测图(第二圆板和第二连杆与其相同);
图9是落料孔、齿轮腔、中间腔、外凸腔、转动腔的形状图;
图10是冲头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在圆形装饰板上开中心孔为例,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如图1-9所示的基于冲程能量利用的装饰板冲孔打磨一体机,包括冲头、基座1和锁紧块2,冲头包括固定部3和转动部4,固定部3由液压缸5驱动上下运动,转动部4位于固定部3下端,转动部4上端具有嵌入固定部3中的第一圆板6,第一圆板6通过第一连杆7与转动部4固接,转动部4的下端固接有冲刺头8,转动部4的外侧敷设有砂面磨光层51,所述冲刺头8具有长方体状的刺身9和位于刺身9前端的刺尖10;锁紧块2由锁紧液压缸12驱动,锁紧块2用于将装饰板13压紧定位于基座1上。
冲头正下方的基座1上开设有落料孔13,落料孔13与下方的齿轮腔14、中间腔15、外凸腔16、转动腔17依次连通,落料孔13中内置有圆柱形的承接头18,承接头18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纳冲刺头8的承接孔19,承接孔19的形状与承接头18的形状一致;承接头18的圆周侧壁上具有多个环形齿条20,环形齿条20与两侧的第一齿轮啮合,与第一齿轮固接的转轴22两端容纳于轴承环23中,轴承环23固接于齿轮腔14的内壁上,左侧第一齿轮21后端的转轴上固接有第二齿轮24,右侧第一齿轮25前端的转轴上固接有第三齿轮26,第二齿轮24与其下方的第一齿板27啮合,第三齿轮26与其下方的第二齿板28啮合,第一齿板27与第二齿板28均可沿截面为矩形的固定条29滑动,固定条29两端固接于齿轮腔14的内壁上,第一齿板27和第二齿板28为上表面和内侧表面均有齿条的双面齿板,第一齿板27和第二齿板28内侧表面的齿条均与水平齿轮30啮合,水平齿轮30上开设有供插杆31穿过的通孔32,插杆31固接于承接头18的下端。
所述中间腔15为具有内腔33和外腔34的腔体,内腔侧33壁上固接有环形板35,承接头18的下端与环形板35上端之间通过弹簧36固接,插杆31穿过弹簧39和环形板35的内孔37,所述外腔34为环形腔,水平齿轮30通过外腔34中的两个连接柱38与外凸腔16中的第四齿轮39固接;所述插杆31的截面为矩形,其插入于转动筒40上端开设的矩形槽41中,转动筒40的外壁固接有与第四齿轮39啮合的外齿轮42,所述第四齿轮39具有内孔,所述第四齿轮39的内孔侧壁上具有齿条;转动筒40的底部嵌入有与基座1一体成型的第二圆板43和第二连杆44,转动筒40可沿第二圆板43转动,插杆31始终不完全脱离矩形槽41。
所述液压缸5固接于横梁45下端,横梁45由两端的支撑柱46支撑,所述锁紧液压缸12通过锁紧支柱48与基座1的侧壁固接。
第一圆板6上端的固定部上开设有复位腔48,复位腔48的顶部与第一圆板6上端之间固接有第一复位弹簧49,复位腔48的宽度小于第一圆板6的直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9用于复位冲刺头8的水平圆周位置。
所述转动筒40的上端与环形板35的下端之间固接有第二复位弹簧50,第二复位弹簧50用于复位矩形槽41的水平圆周位置。弹簧36用于为承接头18的上行提供回复力,同时用于复位承接孔19的水平圆周位置。
本发明工作时,将装饰板13放置于基座1上,利用锁紧块2将装饰板13压紧,然后驱动液压缸5向下带动冲头运动,冲刺头8首先向下刺破柔性的装饰板13,然后插入到承接孔19中(刺身9的初始位置由第一复位弹簧49限定,其能对接插入到矩形截面的承接孔19中),冲头继续快速下移,转动部4的底面接触并冲击装饰板13,在装饰板13上冲击出圆孔,圆形的落料被冲头携带一起落到承接头18上;打孔后,冲头继续余量行程下移,压迫承接头18一起下移,下移过程中,环形齿条20带动左侧第一齿轮21(图3视角顺时针)和右侧第二齿轮25(图3视角逆时针)转动,此时被带动的第二齿轮24的转动方向与左侧第一齿轮21相同,第三齿轮26的转动方向与右侧第一齿轮25相同,第二齿轮24啮合第一齿板27左移,第三齿轮26啮合第二齿板29右移,则水平齿轮35整体被第一齿板27和第二齿板29带动逆时针(俯视)旋转,从而带动第四齿轮39逆时针旋转,第四齿轮39啮合带动转动筒40逆时针转动(以第二圆板43为基点),由于插柱31与矩形槽41的配合、刺身9与承接孔19的配合均为矩形截面配合,因此当转动筒40转动时,承接头18、转动部4也随之一起转动,从而在转动部4通过装饰板13上刚冲击出的圆心孔过程中,转动部4上砂面磨光层51不断对圆心孔的内壁进行旋转打磨;当冲头运行到最低点(最低点时承接头18不脱离第一齿轮的啮合),开始回程上升的过程中,左侧第一齿轮21和右侧第一齿轮25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转动部4的也会朝反方向转动,再次对圆心孔的内壁进行反向的旋转打磨。当冲刺头8完全脱离承接孔19后,转动部4和刺身9在第一复位弹簧49的水平圆周扭向力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圆周位置,承接孔19也在弹簧36的水平圆周扭向力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圆周位置,为下一个装饰板的冲孔打磨做准备。
有益效果: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定距冲头的余量冲程能量,转化为砂面磨光层51的转动力,对圆心孔的内壁进行打磨,使得冲孔和孔内壁的打磨在同一个装置、甚至同一个冲程中完成,大大节约了工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了装置占用地面积,且不需要借用外部的打磨动力,集成度大大提高,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