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伺服电机装配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装配工作中对零件之间的高精度配合有一定要求,私服电机装配时,先将电机主体壳体实现空间位置固定,随后逐渐通过控制机构逐一将各个零件装在电机壳体中,所以电机壳体的空间位置需要稳定不动,如果是不同型号的电机壳体,就需要进行位置调节,方便电机上其它零件进行快速定位。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位置调控装置具有稳定高效的调节功能,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高精度伺服电机装配用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伺服电机装配用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伺服电机装配用辅助装置,包括有滑轨,所述滑轨形状为棱柱且柱体一侧面上开设有T型槽,T型槽的内腔中设置有方形板状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棱台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底面端延伸到滑轨外部,且支撑板端部一体连接有球缺壳体状的铰接壳,所述铰接壳的内腔中契合设置有铰接球,所述铰接球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杆,外杆贯穿铰接壳的开口,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中设置有控制板、弹簧片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片,弹簧片一端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一端延伸到控制槽外部,控制板的另一端端部接触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一端延伸到支撑板中,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主管腔和副管腔,所述主管腔的一端和控制槽的内壁连接,控制装置一端延伸到主管腔中,主管腔的另一端延伸到底板中,主管腔的一侧连接有副管腔,滑轨上开设有排气管腔,排气管腔连通主管腔和控制槽,副管腔一端延伸到铰接壳中,所述铰接壳中开设有圆板腔和支管腔,圆板腔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管腔,副管腔一端延伸到圆板腔中,所述支管腔和铰接球之间的铰接壳上设置有若干卡位装置,且卡位装置设置在铰接壳上开设的柱状腔中,所述底板的下板面和主管腔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卡位装置,且卡位装置设置在底板上开设的柱状腔中,所述卡位装置包括定位筒、波纹管和滑柱,波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筒,波纹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控制板形状为方形板一端一体连接圆柱,控制板的圆柱上固定连接有顶体,所述顶体一端延伸到主管腔中,所述主管腔中设置有两个单向阀,顶体位于两个单向阀之间,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外筒、推进柱、弹簧和卡位筒,所述外筒一端延伸到主管腔中,外筒的另一端延伸到控制槽中,外筒中设置有推进柱、弹簧和卡位筒。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上端接触有推进柱,推进柱上端抵在控制板的方形板上,弹簧下端接触有卡位筒,卡位筒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包括密封环、密封球和隔板,所述密封球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球的另一端设置有隔板,密封环和隔板均固定在主管腔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形状为圆筒且筒体一端底面中部开设有弧面凹槽,密封环的弧面凹槽和密封球契合,所述隔板形状为圆板且板体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顶体形状为方形板一端一体连接弧形柱,顶体的弧形柱设置在主管腔的内腔中,顶体的方形板设置在支撑板上开设的板状腔中。
优选的,铰接壳上的滑柱活动套接在铰接壳上的柱状腔中,且滑柱的外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出滑块,滑柱上的凸出滑块部分延伸到铰接壳的柱状腔内壁上开设的滑槽中,底板上的滑柱设置方式和铰接壳上的滑柱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构造设计实现了电机壳体上组装若干配件时,电机壳体的空间位置可以进行方便快速的定位调节,这样满足不同型号的电机壳体组装需求,通过若干卡位装置的支撑作用,使摩擦影响最大化,确保本发明的支撑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气动控制实现压力快速传递,只需要反复按压控制板,即可对铰接壳上的若干卡位装置以及底板上的若干卡位装置进行快速控制,实现集成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铰接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轨、2T型槽、3底板、4支撑板、5铰接壳、6铰接球、7外杆、8控制槽、9控制板、10弹簧片、11控制装置、12主管腔、13副管腔、14圆板腔、15支管腔、17卡位装置、18定位筒、19波纹管、20滑柱、21顶体、22单向阀、23外筒、24推进柱、25弹簧、26卡位筒、27密封环、28密封球、29隔板、30排气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伺服电机装配用辅助装置,包括有滑轨1,滑轨1形状为棱柱且柱体一侧面上开设有T型槽2,T型槽2的内腔中设置有方形板状的底板3,底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棱台状的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上底面端延伸到滑轨1外部,且支撑板4端部一体连接有球缺壳体状的铰接壳5,铰接壳5的内腔中契合设置有铰接球6,铰接球6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杆7,外杆7贯穿铰接壳5的开口,支撑板4的侧壁上开设有控制槽8,控制槽8中设置有控制板9、弹簧片10和控制装置11,控制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一端和支撑板4固定连接,控制板9一端延伸到控制槽8外部,控制板9的另一端端部接触有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一端延伸到支撑板4中,支撑板4上开设有主管腔12和副管腔13,主管腔12的一端和控制槽8的内壁连接,控制装置11一端延伸到主管腔12中,主管腔12的另一端延伸到底板3中,主管腔12的一侧连接有副管腔13,滑轨1上开设有排气管腔30,排气管腔30连通主管腔12和控制槽8,副管腔13一端延伸到铰接壳5中,铰接壳5中开设有圆板腔14和支管腔15,圆板腔14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管腔15,副管腔13一端延伸到圆板腔14中,支管腔15和铰接球6之间的铰接壳5上设置有若干卡位装置17,且卡位装置17设置在铰接壳5上开设的柱状腔中,底板3的下板面和主管腔12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卡位装置17,且卡位装置17设置在底板3上开设的柱状腔中,卡位装置17包括定位筒18、波纹管19和滑柱20,波纹管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筒18,波纹管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柱20,控制板9形状为方形板一端一体连接圆柱,控制板9的圆柱上固定连接有顶体21,顶体21一端延伸到主管腔12中,主管腔12中设置有两个单向阀22,顶体21位于两个单向阀22之间,控制装置11包括外筒23、推进柱24、弹簧25和卡位筒26,外筒23一端延伸到主管腔12中,外筒23的另一端延伸到控制槽8中,外筒23中设置有推进柱24、弹簧25和卡位筒26,参考图滑轨1,外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夹持装置,本发明起到支撑夹持装置的功能。
弹簧25的上端接触有推进柱24,推进柱24上端抵在控制板9的方形板上,弹簧25下端接触有卡位筒26,卡位筒26固定在外筒23的内壁上。
单向阀22包括密封环27、密封球28和隔板29,密封球28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27,密封球28的另一端设置有隔板29,密封环27和隔板29均固定在主管腔12的内壁上。
密封环27形状为圆筒且筒体一端底面中部开设有弧面凹槽,密封环27的弧面凹槽和密封球28契合,隔板29形状为圆板且板体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
顶体21形状为方形板一端一体连接弧形柱,顶体21的弧形柱设置在主管腔12的内腔中,顶体21的方形板设置在支撑板4上开设的板状腔中。
铰接壳5上的滑柱20活动套接在铰接壳5上的柱状腔中,且滑柱20的外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出滑块,滑柱20上的凸出滑块部分延伸到铰接壳5的柱状腔内壁上开设的滑槽中,底板3上的滑柱20设置方式和铰接壳5上的滑柱20相同。
工作原理:伺服电机在装配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实现电机壳体的空间位置固定,随后通过其它控制机构逐渐将一个个零件装置精准放置在电机壳体中,本发明可以实现电机壳体的空间位置方便快速定位调节,具体调节通过按压控制板9进行,控制板9压迫推进柱24升降,推进柱24下降将两个单向阀22之间的主管腔12内腔中气体挤进若干卡位装置17中,即波纹管19形变膨胀推动滑柱20,铰接壳5上的滑柱20顶在铰接球6上,实现铰接壳5和铰接球6的位置同步固定,底板3上的滑柱20顶在T型槽2的底面上,实现滑轨1和底板3的同步固定,这样通过接触摩擦实现本发明整体形状快速固定不动,本发明支撑着夹持装置,实现电机壳体的快速定位,如果想改变本发明的形状,要将控制板9按到底,参考图2,这样控制板9带动顶体21转动,顶体21上的弧形柱右移顶在密封球28上,密封环27和密封球28之间产生空隙,这样波纹管19中的气压恢复到和外界气压相同状态,滑柱20不再起到支撑作用,即可进行底板3在T型槽2上的滑动调节,以及铰接球6在铰接壳5上的转动调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