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式晾衣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对家居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提高。晾衣架作为一种晾晒衣服的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家居生活的必需品,它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更是一个功能性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折叠晾衣架结构较为复杂,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根据晾晒衣服的环境调节高度,而且折叠有限,折叠后占地空间依旧很大,给人们的晾晒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推出一种折叠式晾衣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晾衣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晾衣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焊接有立柱伸缩筒,所述立柱伸缩筒的内部滑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伸缩筒的上部左侧螺接有T型定位螺纹杆,所述立柱的下部两侧设有定位槽,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销轴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下端外侧通过连接板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插接于定位槽的内部,所述横杆的下端内侧设有支撑杆卡接槽,所述立柱的左右两侧设有卡接槽。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为万向锁止轮。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底部焊接有限位凸起。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上端表面设有间隔凸起,所述间隔凸起为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卡接槽的下端设有半圆弧卡接凹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与立柱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移动轮为万向锁止轮的设置,便于底座的移动,通过移动轮的锁止,使得底座停放平稳,将立柱上下调节至合适高度后,用T型定位螺纹杆将立柱的下端锁紧在立柱伸缩筒的内部,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立柱对的高度,使用完毕后,将可将支撑杆的下端从定位槽的内部拔出后,将支撑杆卡接于半圆弧卡接凹槽的内部,完成对支撑杆的收起,然后将横杆收纳在卡接槽的内部,收起后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柱与立柱伸缩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伸缩筒、3移动轮、4T型定位螺纹杆、5定位槽、6支撑杆、7连接板、8支撑杆卡接槽、9销轴、10横杆、11间隔凸起、12立柱、13限位凸起、14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晾衣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3,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焊接有立柱伸缩筒2,所述立柱伸缩筒2的内部滑接有立柱12,所述立柱伸缩筒2的上部左侧螺接有T型定位螺纹杆4,所述立柱12的下部两侧设有定位槽5,所述立柱12的上端通过销轴9连接有横杆10,所述横杆10的下端外侧通过连接板7铰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下端插接于定位槽5的内部,所述横杆10的下端内侧设有支撑杆卡接槽8,所述立柱12的左右两侧设有卡接槽14。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3为万向锁止轮,通过移动轮3为万向锁止轮的设置,便于底座1的移动,通过移动轮3的锁止,使得底座1停放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12的底部焊接有限位凸起13,通过限位凸起13的设置,防止立柱12伸出时,从立柱伸缩筒2的内部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10的上端表面设有间隔凸起11,所述间隔凸起11为等距设置,通过间隔凸起11的设置,在使用衣服撑晾晒衣服时,可使衣服之间间隔开来,有利于晾晒通风。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卡接槽8的下端设有半圆弧卡接凹槽,通过支撑杆卡接槽8的下端设有半圆弧卡接凹槽的设置,可将支撑杆6的下端从定位槽5的内部拔出后,将支撑杆6卡接于半圆弧卡接凹槽的内部,完成对支撑杆6的收起。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5与立柱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通过定位槽5与立柱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的设置,使得定位槽5与立柱12的连接牢固。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移动轮3为万向锁止轮的设置,便于底座1的移动,通过移动轮3的锁止,使得底座1停放平稳,将立柱12上下调节至合适高度后,用T型定位螺纹杆4将立柱12的下端锁紧在立柱伸缩筒2的内部,然后打开横杆10,取下支撑杆6,将支撑杆6的下端插接于定位槽5的内部,然后进行衣物的晾晒,通过间隔凸起11的设置,在使用衣服撑晾晒衣服时,可使衣服之间间隔开来,有利于晾晒通风,使用完毕后,将可将支撑杆6的下端从定位槽5的内部拔出后,将支撑杆6卡接于半圆弧卡接凹槽的内部,完成对支撑杆6的收起,然后将横杆10收纳在卡接槽14的内部,再旋松T型定位螺纹杆4,将立柱12下端大部分收回至立柱伸缩筒2的内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