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物料滴加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树脂生产的液体物料滴加装置。
背景技术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在进行树脂的生产时,就需要用到滴加装置将液体物料滴加到反应釜中。
目前树脂生产的液体物料滴加装置,公告号为CN201720878281.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弹性树脂生产时液体物料的滴加装置”,包括滴液罐、第一液体物料料管、第二液体物料料管和滴液视镜,得出倒料口过于单一,使得不仅倒料效率过差,而且在需要倒不同液体物料的时候过于不便,并且难以调节液体物料输入到反应釜的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倒料口过于单一和难以调节液体物料输入到反应釜的流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生产的液体物料滴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树脂生产的液体物料滴加装置,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内管,所述三通管内部左右两端对称滑动连接两根与其相通的内管,每根所述内管延伸在三通管内的一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与其相通的挡环,每根所述内管延伸出三通管的一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挡板,每根所述内管和三通管上端均开有螺孔,所述螺孔内部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管,所述螺管上端相接有与其相通的倒料管;
集料罐,所述集料罐相接并相通在三通管下端,所述集料罐包括矩形框、刻度表、不锈钢过滤网、轴杆和第一手轮,所述轴杆贯穿并转动连接在集料罐左端,所述第一手轮相接在轴杆左端,所述矩形框固定连接在轴杆右端,所述不锈钢过滤网通过电弧焊焊接在矩形框内壁,所述刻度表嵌入并通过粘合剂粘接在集料罐右端;
调节管道,所述调节管道相接并相通在集料罐下端,所述调节管道包括连管、连接管、橡胶球、螺杆和第二手轮,所述连管垂直相连并相通在调节管道右端,所述连接管相连并相通在连管右端,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连接管内部,所述第二手轮相接在螺杆右端,所述橡胶球嵌接固定在螺杆左端,所述橡胶球与连管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调节管道下端相连有与其相通的排出管,所述排出管末端相接有反应釜。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管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均为10cm-20cm,所述内管的外径与三通管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相等。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环的外径为15cm-25cm,所述挡环的外径比三通管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长,所述挡环与三通管滑动连接并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直径为20cm-30cm,所述挡板的直径比三通管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长,所述挡板与三通管卡接。
更佳的,所述集料罐由透明的PVC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球的直径与连管的管径相等,所述橡胶球沿着连管滑动连接到调节管道内部与调节管道滑动连接。
更佳的,所述连接管呈漏斗状结构,所述连接管右端管口内壁布置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两根内管从三通管内滑出,随后通过内管上的螺孔,可以便于用倒料管下的螺管插入螺孔内部转动将倒料管固定,使得通过另外加的倒料管,可以便于使用者将不同的液体物料倒入倒料管,从而倒料管的数量不再单一;
2、当需要调节液体物料输入到反应釜的流量时,通过转动螺杆,可以在带动橡胶球转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橡胶球左右移动,使得当橡胶球移动到调节管道内部的时候,可以堵住调节管道一部分空间,从而可以起到调节液体流量的作用;
3、当液体物料输入到集料罐内部的时候,通过转动轴杆,可以带动矩形框内的不锈钢过滤网转动,随着不锈钢过滤网转动,可以将液体物料中的杂质筛除,从而可以起到过滤液体物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通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框示意图。
图中:100-集料罐、101-矩形框、102-刻度表、103-不锈钢过滤网、104-轴杆、105-第一手轮、200-三通管、201-倒料管、202-螺管、203-内管、204-挡板、205-螺孔、206-挡环、300-调节管道、301-连管、302-连接管、303-橡胶球、304-螺杆、305-第二手轮、400-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实施例1,一种树脂生产的液体物料滴加装置,包括:三通管200,所述三通管200包括内管203,所述三通管200内部左右两端对称滑动连接两根与其相通的内管203,每根所述内管203延伸在三通管200内的一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与其相通的挡环206,每根所述内管203延伸出三通管200的一端均通过电焊焊接有挡板204,所述三通管200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均为10cm-20cm,所述内管203的外径与三通管200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相等,所述挡环206的外径为15cm-25cm,所述挡环206的外径比三通管200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长,所述挡环206与三通管200滑动连接并卡接,所述挡板204的直径为20cm-30cm,所述挡板204的直径比三通管200左右两端管口的直径长,所述挡板204与三通管200卡接,首先,通过抓住挡板204将两根内管203从三通管200内拔出,当在拔出三通管200的时候,通过挡环206,可以防止内管203全部从三通管200内拔出;
进一步的,每根所述内管203和三通管200上端均开有螺孔205,所述螺孔205内部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管202,所述螺管202上端相接有与其相通的倒料管201,通过内管203上的螺孔205,可以便于用倒料管201下的螺管202插入螺孔205内部转动将倒料管201固定,使得通过另外加的倒料管201,可以便于使用者将不同的液体物料倒入倒料管201,从而倒料管201的数量不再单一;
实施例3,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集料罐100,所述集料罐100相接并相通在三通管200下端,所述集料罐100包括矩形框101、刻度表102、不锈钢过滤网103、轴杆104和第一手轮105,所述轴杆104贯穿并转动连接在集料罐100左端,所述第一手轮105相接在轴杆104左端,所述矩形框101固定连接在轴杆104右端,所述不锈钢过滤网103通过电弧焊焊接在矩形框101内壁,当液体物料输入到集料罐100内部的时候,通过握住第一手轮105转动轴杆104,可以带动矩形框101内的不锈钢过滤网103转动,随着不锈钢过滤网103转动,可以当液体物料从集料罐100上掉落到不锈钢过滤网103中时,将液体物料中的杂质筛除,从而可以起到过滤液体物料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刻度表102嵌入并通过粘合剂粘接在集料罐100右端,所述集料罐100由透明的PVC塑料制成,当在过滤液体物料的时候,透过集料罐100和刻度表102,可以分别观察液体物料过滤的工作和液体物料累积在集料罐100内部的液面;
实施例5,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调节管道300,所述调节管道300相接并相通在集料罐100下端,所述调节管道300包括连管301、连接管302、橡胶球303、螺杆304和第二手轮305,所述连管301垂直相连并相通在调节管道300右端,所述连接管302相连并相通在连管301右端,所述螺杆304转动连接在连接管302内部,所述第二手轮305相接在螺杆304右端,所述橡胶球303嵌接固定在螺杆304左端,所述橡胶球303与连管301滑动连接,所述橡胶球303的直径与连管301的管径相等,所述橡胶球303沿着连管301滑动连接到调节管道300内部与调节管道300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管302呈漏斗状结构,所述连接管302右端管口内壁布置有与螺杆304螺纹连接的螺纹,当需要调节液体物料输入到反应釜的流量时,通过握住第二手轮305转动螺杆304,可以随着螺杆304与连接管302右端管口螺纹连接而带动橡胶球303左右移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橡胶球303转动,使得当橡胶球303从连管301移动到调节管道300内部的时候,可以堵住调节管道300一部分空间,从而可以起到调节液体流量的作用。
实施例6,作为优选的,所述调节管道300下端相连有与其相通的排出管400,所述排出管400末端相接有反应釜,通过排出管400,可以将液体物料排到反应釜内部。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抓住挡板204将两根内管203从三通管200内拔出,通过内管203上的螺孔205,可以便于用倒料管201下的螺管202插入螺孔205内部转动将倒料管201固定,使得通过另外加的倒料管201,可以便于使用者将不同的液体物料倒入倒料管201,三通管200上的倒料管201会使液体物料沿着螺管202从三通管200倒入集料罐100内,而内管203上的倒料管201则会使液体物料沿着螺管202从挡环206流入三通管200,再从三通管200流入集料罐100内,当液体物料输入到集料罐100内部的时候,通过握住第一手轮105转动轴杆104,可以带动矩形框101内的不锈钢过滤网103转动,随着不锈钢过滤网103转动,可以将液体物料中的杂质筛除,筛除杂质后的液体物料流入到调节管道300内部的时候,通过握住第二手轮305转动螺杆304,可以随着螺杆304与连接管302右端管口螺纹连接而带动橡胶球303左右移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橡胶球303转动,使得当橡胶球303从连管301移动到调节管道300内部的时候,可以堵住调节管道300一部分空间,从而可以起到调节液体流量的作用,最后液体物料从排出管400排到反应釜内部。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及“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