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面洒水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桥面降温的智能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当汽车穿过桥梁时,汽车所排出的尾气以及车轮与桥面的摩擦都会使桥面的温度升高,特别是天气炎热的夏天,所以一般都会在高温天气的时候,对桥面进行洒水降温。
由于夏季时间往往在三个月左右,现有的桥面洒水装置在与桥面进行安装后,其使用期间较短,当夏季过去后则需要将桥面洒水装置拆下进行维护,当再次使用时需要再次进行安装,如此反复安装对桥面的损伤较大,实用性低,并且水源从桥面洒水装置内洒出后,水源的冲击力较大,水源均呈一束喷出,难以喷洒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桥面降温的智能洒水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桥梁桥面降温的智能洒水装置实用性低和喷洒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桥梁桥面降温的智能洒水装置包括:
安装板块,所述安装板块前方左右两侧开有两条相互平行且贯穿至安装板后方的前槽,且靠近前槽前方布置有主衔接板,所述主衔接板包括位于其后端且与其为一体的主插块,所述安装板块左右两侧开有与前槽相通的侧槽,所述安装板块后方布置有与其垂直设置的承接板,且所述承接板前端左右两侧布置有与前槽位置对应的卡块,所述卡块前方以及外侧均分别开有主插槽以及副插槽,且所述主插槽与副插槽相通,靠近副插槽外侧处布置有副衔接板,且所述副衔接板内壁设有与其为一体设置的副插块,所述副衔接板以及主衔接板外壁均开有贯穿至其内壁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块前方中心位置处通过螺钉固定有洒水器,且所述洒水器由进水管以及喷头构成,所述进水管嵌入在进水管底部且与其相通,所述喷头共设有两个,两个喷头分别嵌接在进水管上下两端且靠近进水管前方处,且喷头与洒水器相通,所述喷头开有至少三个阵列排布的喷孔,且靠近喷孔前方均布置有塑料挡片,所述塑料挡片前方开有贯穿至其后方的圆孔,且所述圆孔内贯穿有一端与喷头固定的塑料轴体,所述塑料轴体前端设有与其为一体的前挡块。
优选的,所述喷头以及进水管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主插块的长度与所述前槽以及主插槽的槽深总和相等,所述前槽与主插槽槽宽相等,且所述主插块的宽度以及高度分别与主插槽的槽宽以及槽高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副插块的长度与所述侧槽以及副插槽的槽深总和相等,所述侧槽与副插槽槽宽相等,且所述副插块的宽度以及高度分别与副插槽的槽宽以及槽高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塑料挡片通过圆孔与塑料轴体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挡块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1cm,且所述前挡块的直径为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承接板、卡块、主衔接板、主插块、副衔接板以及副插块,不仅安装便捷,且对桥面的损伤小,同时通过设置塑料挡片以及塑料轴体,使从喷孔内喷出的水源分散开来,水源则能够更为均匀的喷洒而出,提升了该种用于桥梁桥面降温的智能洒水装置的实用性和喷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塑料挡片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1-安装板块,2-侧槽,3-前槽,4-洒水器,5-进水管,6-喷头,7-塑料挡片,8-喷孔,9-前挡块,10-圆孔,11-塑料轴体,12-主插块,13-主衔接板,14-承接板,15-卡块,16-主插槽,17-副插块,18-副衔接板,19-副插槽,2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桥梁桥面降温的智能洒水装置,用于桥梁桥面降温的智能洒水装置包括:
安装板块1,安装板块1前方左右两侧开有两条相互平行且贯穿至安装板1后方的前槽3,且靠近前槽3前方布置有主衔接板13,主衔接板13包括位于其后端且与其为一体的主插块12,安装板块1左右两侧开有与前槽3相通的侧槽2,安装板块1后方布置有与其垂直设置的承接板14,且承接板14前端左右两侧布置有与前槽3位置对应的卡块15,卡块15前方以及外侧均分别开有主插槽16以及副插槽19,靠近副插槽19外侧处布置有副衔接板18,且副衔接板18内壁设有与其为一体设置的副插块17,副衔接板18以及主衔接板13外壁均开有贯穿至其内壁的安装孔20,主插块12的长度与前槽3以及主插槽16的槽深总和相等,前槽3与主插槽16槽宽相等,且主插块12的宽度以及高度分别与主插槽16的槽宽以及槽高相匹配,副插块17的长度与侧槽2以及副插槽19的槽深总和相等,侧槽2与副插槽19槽宽相等,且副插块17的宽度以及高度分别与副插槽19的槽宽以及槽高相匹配,且主插槽16与副插槽19相通,使用者在将该种桥面洒水装置安装至桥梁上时,由于桥梁上一般都设有人行道,与桥面之间有一段垂直的间隔,使用者先将安装板块1贴靠在人行道外壁,并通过用于固定的螺栓将安装板块1四角与人行道外壁固定,然后将承接板14贴靠在人行道路面上,同时将卡块15垂直插入前槽3中,使得安装板块1与承接板14衔接紧密后,将主插块12插入前槽3以及主插槽16中,使得主衔接板13与安装板块1相接触,接着再将副插块17插入侧槽2以及副插槽19中,使得副衔接板18与安装板块1前后两侧相接触,然后再将用于固定的螺栓通过安装孔20钉入安装板块1中,便可将安装板块1与承接板14稳固的安装至一起,安装便捷且稳固,且对桥面损伤小。
实施例2,安装板块1前方中心位置处通过螺钉固定有洒水器4,且洒水器4由进水管5以及喷头6构成,进水管5嵌入在进水管5底部且与其相通,喷头6共设有两个,两个喷头6分别嵌接在进水管5上下两端且靠近进水管5前方处,且喷头6与洒水器4相通,喷头6开有至少三个阵列排布的喷孔8,且靠近喷孔8前方均布置有塑料挡片7,塑料挡片7前方开有贯穿至其后方的圆孔10,且圆孔10内贯穿有一端与喷头6固定的塑料轴体11,塑料轴体1前端设有与其为一体的前挡块9,塑料挡片7通过圆孔10与塑料轴体11活动连接,前挡块9比圆孔10的直径大1cm,且前挡块9的直径为3cm,安装完毕后,使用者可将进水管5连接至水源处,水源即可通过进水管5导入洒水器4内,从而进入喷头6中,当水源从喷孔8内喷出时,将会喷射至塑料挡片7上并对塑料挡片7形成冲击,从而使塑料挡片7受力后开始转动,塑料挡片7在转动后将使从喷孔8内喷出的水源分散开来,使水源能够更为均匀的喷洒而出。
喷头6以及进水管5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由于不锈钢材质的耐腐蚀性较好,所以即使喷头6以及进水管5长时间裸露在外使用,也不易锈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