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蚕丝织物抗皱 性能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织物色泽柔和,手感滑腻,吸湿透气,轻盈飘逸且具有保健 功能,但它易起皱变形,因为蚕丝蛋白分子主要靠较弱的氢键和范德 华力结合,容易被破坏,且不易恢复。
目前改善蚕丝织物抗皱性能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 化学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织物组织结构、织造方式等提高抗皱性, 化学方法是用2D树脂、乙二醛、BTCA和壳聚糖等作为整理剂进行 抗皱整理,物理化学方法是利用砂洗、低温等离子体、超声波和辐照 等处理技术提高蚕丝织物的抗皱性。其中化学方法抗皱整理的效果最 明显,但2D树脂对织物强力损失严重且甲醛释放量大,对人体和环 境不利,BTCA因价格昂贵推广有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蚕丝织物抗皱性能的生产方法,本 发明通过辐照手段促进烷基化的壳聚糖在蚕丝织物表面进行接枝,能 够在不破坏蚕丝织物手感和色泽的基础上,改善织物的抗皱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善蚕丝织物抗皱性能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蚕丝织物练白洗净,自然阴干后,置于辐照管中辐照;
(2)将蚕丝织物从辐照管中取出,室温放置,浸渍入烷基化的 壳聚糖酸性溶液中,浴比1:40;
(3)将蚕丝织物从烷基化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取出后,经烘干 水洗,烘干后得到抗皱的蚕丝织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1)所述的辐照管为Co-γ点 源辐照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1)所述的辐照剂量为10-15kGy。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2)所述的室温放置时间为 2-5min。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2)所述的烷基化的壳聚糖酸 性溶液的配方为:烷基化的壳聚糖4-6g/L,次亚磷酸钠15-30g/L,柠 檬酸30-50g/L。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2)所述的浸渍时间为20-40min, 浸渍温度为50-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3)所述的从烷基化的壳聚糖 酸性溶液中取出后的蚕丝织物的轧余率为90%-10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3)所述的烘干水洗的步骤为: 先60-80℃预烘3-6min,然后150-180烘2-5min,再皂洗水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对壳聚糖进行烷基化改性,引入亲水性 羟丙基氯化铵基团可得到的一种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吸 湿性和保湿性。γ-辐照接枝法有预辐照和共辐照两种方法,与共辐 照法相比,预辐照样的洗涤更方便,接枝样的透气性、透湿性、柔软 性、手感都更好。烷基化的壳聚糖在柠檬酸的作用下,能与丝素分子 发生交联反应,使丝素分子间结合力增强,限制大分子链间的滑移, 起到防皱的作用。通过两种方法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蚕丝织物的折 皱回复角,改善蚕丝织物的抗皱性能,对蚕丝织物的手感和色泽影响 不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 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蚕丝织物练白洗净,自然阴干后,置于Co-γ点源辐照管管中 辐照,辐照剂量为10kGy;
将蚕丝织物从辐照管中取出,室温放置2min后,浸渍入烷基化 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50℃浸渍40min其中溶液配方为:烷基化的 壳聚糖4g/L,次亚磷酸钠15g/L,柠檬酸30g/L,浴比1:40;
将蚕丝织物从烷基化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取出后,轧余率为 90%,先60℃预烘6min,然后150℃烘5min,再皂洗水洗,烘干后 得到改性的蚕丝织物。按照GB/T3819-83规定的方法测得蚕丝织物的 急弹性回复角为209°,缓弹性回复角为251°。
实施例2:
将蚕丝织物练白洗净,自然阴干后,置于Co-γ点源辐照管管中 辐照,辐照剂量为15kGy;
将蚕丝织物从辐照管中取出,室温放置5min后,浸渍入烷基化 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60℃浸渍20min其中溶液配方为:烷基化的 壳聚糖6g/L,次亚磷酸钠30g/L,柠檬酸50g/L,浴比1:40;
将蚕丝织物从烷基化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取出后,轧余率为 100%,先80℃预烘3min,然后180℃烘2min,再皂洗水洗,烘干后 得到改性的蚕丝织物。按照GB/T3819-83规定的方法测得蚕丝织物的 急弹性回复角为232°,缓弹性回复角为273°。
实施例3:
将蚕丝织物练白洗净,自然阴干后,置于Co-γ点源辐照管管中 辐照,辐照剂量为12kGy;
将蚕丝织物从辐照管中取出,室温放置3min后,浸渍入烷基化 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55℃浸渍30min其中溶液配方为:烷基化的 壳聚糖5g/L,次亚磷酸钠20g/L,柠檬酸40g/L,浴比1:40;
将蚕丝织物从烷基化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取出后,轧余率为 95%,先70℃预烘5min,然后160℃烘3min,再皂洗水洗,烘干后 得到改性的蚕丝织物。按照GB/T3819-83规定的方法测得蚕丝织物的 急弹性回复角为223°,缓弹性回复角为262°。
实施例4:
将蚕丝织物练白洗净,自然阴干后,置于Co-γ点源辐照管管中 辐照,辐照剂量为13kGy;
将蚕丝织物从辐照管中取出,室温放置4min后,浸渍入烷基化 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50℃浸渍30min其中溶液配方为:烷基化的 壳聚糖5g/L,次亚磷酸钠15g/L,柠檬酸50g/L,浴比1:40;
将蚕丝织物从烷基化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取出后,轧余率为 90%,先65℃预烘5min,然后170℃烘4min,再皂洗水洗,烘干后 得到改性的蚕丝织物。按照GB/T3819-83规定的方法测得蚕丝织物的 急弹性回复角为217°,缓弹性回复角为265°。
实施例5:
将蚕丝织物练白洗净,自然阴干后,置于Co-γ点源辐照管管中 辐照,辐照剂量为15kGy;
将蚕丝织物从辐照管中取出,室温放置3min后,浸渍入烷基化 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60℃浸渍30min其中溶液配方为:烷基化的 壳聚糖4g/L,次亚磷酸钠30g/L,柠檬酸30g/L,浴比1:40;
将蚕丝织物从烷基化的壳聚糖酸性溶液中取出后,轧余率为 95%,先60℃预烘3min,然后150℃烘2min,再皂洗水洗,烘干后 得到改性的蚕丝织物。按照GB/T3819-83规定的方法测得蚕丝织物的 急弹性回复角为225°,缓弹性回复角为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