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属于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电脑的配件之多,人们对于它的舒适和方便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电源线必须要将连接到主机箱的专用插孔或USB接口才能使用,高低差过大时,连接线会朝机箱的位置往下掉,造成一个向下的拉力拖住部件,使用过程中很不方便。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020576839.7的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它是由一侧铰接连接的盒体和盖板组成,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子口,盖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子口配合的凸缘,在盒体的侧壁上部设有至少2对以上的穿线凹槽。使用该装置便于对连接线进行管理和维护,能有效地保护连接线,避免摩擦损伤,同时能保障人们使用时的人身安全及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并能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经济实用等优点。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配件线体长期保持同个姿势使得线体变形,容易导致线体插入电源端口时电源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以解决配件线体长期保持同个姿势使得线体变形,容易导致线体插入电源端口时电源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弹簧件、上板、固定体、调节件、凹槽一、穿线槽体、底座、盖板、凹槽二,所述固定体采用上下盖合方式结构,其上部大于下部内圆弧直径,所述固定体上部扁平端面为圆形,所述固定体下侧设有底座且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侧与凹槽二下侧边缘相互摩擦,所述凹槽二设在固定体侧边围上,所述固定体顶端设有上板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圆形,所述弹簧件下端与固定体上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体表面前侧设有凹槽一,所述固定体内腔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由安装轴、插槽体、防护架、拨件、钩杆、弹性通口组成,所述安装轴分别设在插槽体内侧,所述插槽体置于防护架左右侧,所述防护架右内侧设有拨件,所述拨件中心与钩杆表面相互啮合,所述钩杆活动设在弹性通口内侧位置上,所述弹性通口位于穿线槽体后侧,所述安装轴两端与固定体内腔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穿线槽体设在凹槽一内侧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右侧上方设有凹槽一且无直接相连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二右侧设有凹槽一且形状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一左侧上方设有上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表面前侧设有椭圆形弹簧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轴上下两端设有通孔且空气相互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体下端垂直置于固定体凸起件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配件线体长期保持同个姿势使得线体容易变形,拔出后另外置于另一设备端口时,安装轴置于插槽体内侧且防护架设在固定体内腔,首先线体通过穿线槽体进入弹性通口,根据线体的弯曲度来调节拨件,拨件往同个方向转动时,配对钩杆表面互相接触,使得两者相互啮合运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钩杆带动线体左右移动,大大缩短线体与线头的弯曲度,有效提高线体的灵活性,有效提高接触良好性、工作可靠性且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的穿线槽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的钩杆示意图。
图中:弹簧件-1、上板-2、固定体-3、调节件-4、安装轴-401、插槽体-402、防护架-403、拨件-404、钩杆-405、弹性通口-406、凹槽一-5、穿线槽体-6、底座-7、盖板-8、凹槽二-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外部连接线梳理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弹簧件1、上板2、固定体3、调节件4、凹槽一5、穿线槽体6、底座7、盖板8、凹槽二9,所述固定体3采用上下盖合方式结构,其上部大于下部内圆弧直径,所述固定体3上部扁平端面为圆形,所述固定体3下侧设有底座7且活动连接,所述底座7上侧与凹槽二9下侧边缘相互摩擦,所述凹槽二9设在固定体3侧边围上,所述固定体3顶端设有上板2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圆形,所述弹簧件1下端与固定体3上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体3表面前侧设有凹槽一5,所述固定体3内腔设有调节件4;所述调节件4由安装轴401、插槽体402、防护架403、拨件404、钩杆405、弹性通口406组成,所述安装轴401分别设在插槽体402内侧,所述插槽体402置于防护架403左右侧,所述防护架403右内侧设有拨件404,所述拨件404中心与钩杆405表面相互啮合,所述钩杆405活动设在弹性通口406内侧位置上,所述弹性通口406位于穿线槽体6后侧,所述安装轴401两端与固定体3内腔相连接,所述穿线槽体6设在凹槽一5内侧位置上,所述底座7右侧上方设有凹槽一5且无直接相连关系,所述凹槽二9右侧设有凹槽一5且形状不相同,所述凹槽一5左侧上方设有上板2,所述上板2表面前侧设有椭圆形弹簧件1。
本专利所说的拨件404外表面设有凸起部分,呈辐射状排列,其中心设有小齿轮,配对钩杆405表面互相接触,导致持续啮合运转。
在进行使用时,配件线体长期保持同个姿势使得线体容易变形,拔出后另外置于另一设备端口时,安装轴401置于插槽体402内侧且防护架403设在固定体3内腔,首先线体通过穿线槽体6进入弹性通口406,根据线体的弯曲度来调节拨件404,拨件404往同个方向转动时,配对钩杆405表面互相接触,使得两者相互啮合运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钩杆405带动线体左右移动,大大缩短线体与线头的弯曲度,有效提高线体的灵活性,有效提高接触良好性、工作可靠性且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配件线体长期保持同个姿势使得线体变形,容易导致线体插入电源端口时电源接触不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钩杆带动线体左右移动,大大缩短线体与线头的弯曲度,有效提高线体的灵活性,有效提高接触良好性、工作可靠性且维护方便,具体如下所述:
安装轴401分别设在插槽体402内侧,所述插槽体402置于防护架403左右侧,所述防护架403右内侧设有拨件404,所述拨件404中心与钩杆405表面相互啮合,所述钩杆405活动设在弹性通口406内侧位置上,所述弹性通口406位于穿线槽体6后侧,所述安装轴401两端与固定体3内腔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