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废车辆回收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报废车辆回收用轮胎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报废车辆就是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且无法修复、耗油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值50%、依照政府规定强制报废的车辆,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报废车辆的数量也在剧增,报废车辆在处理时常常需要对车辆的轮胎进行回收利用,报废车辆的轮胎在回收利用时常常需要使用到转运装置来移动轮胎和轮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转运装置在转运轮胎的过程中没有设置固定功能,导致轮胎在转运过程中会从转运装置上掉落而需要从新将轮胎搬运至转运装置上,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报废车辆回收用轮胎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运装置在转运轮胎的过程中没有设置固定功能,导致轮胎在转运过程中会从转运装置上掉落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压簧的弹力顶紧夹板来对轮胎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避免了轮胎在转运过程中掉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报废车辆回收用轮胎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体,所述转运机体底面固定有多个底脚,所述底脚底面固定有脚轮,所述转运机体侧面固定有牵引环,所述牵引环内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运机体顶面中心位置固定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两侧设置有固定组件,且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转运机体上,所述固定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板和隔离套,所述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运机体上,所述支板侧面固定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通过卡钩与压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通过卡钩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侧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固定有手柄,所述连杆另一端固定有夹板。
采用上述一种报废车辆回收用轮胎转运装置,先手持所述手柄向外拉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夹板向外横移,同时此过程中所述连杆通过所述限位板压缩所述压簧,后将报废车辆的轮胎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此时松开所述手柄,所述压簧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通过所述限位板带动所述连杆向内横移回位,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夹板向内横移来对轮胎进行夹紧固定,避免了轮胎在转运过程中从所述工作台上掉落,减少了工人重复搬运的工作量,固定完成后,将所述牵引环通过所述安装孔与外界牵引设备连接,牵引设备通过所述牵引环拉动所述转运机体在所述脚轮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来对所述工作台上的轮胎进行转运。
作为优选,所述底脚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为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为槽深不大于所述压簧的压缩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为实心环状结构,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杆过渡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为柔性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为凹面结构。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杆拉动夹板横移后将轮胎放在工作台,后通过压簧的弹力顶紧夹板来对轮胎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避免了轮胎在转运过程中掉落而增加工人工作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转运机体;101、牵引环;102、底脚;103、脚轮;104、工作台;105、安装孔;2、固定组件;201、支板;202、隔离套;203、手柄;204、连杆;205、夹板;206、安装槽;207、压簧;208、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报废车辆回收用轮胎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体1,转运机体1底面固定有多个底脚102,底脚102底面固定有脚轮103,转运机体1侧面固定有牵引环101,牵引环101内开设有安装孔105,转运机体1顶面中心位置固定有工作台104,工作台104两侧设置有固定组件2,且固定组件2固定在转运机体1上,固定组件2相对设置;
固定组件2包括支板201和隔离套202,支板201固定安装在转运机体1上,支板201侧面固定有隔离套202,隔离套202内开设有安装槽206,安装槽206内通过卡钩与压簧207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簧207的另一端通过卡钩连接有限位板208,限位板208内侧固定有连杆204,连杆204一端固定有手柄203,连杆204另一端固定有夹板205。
作为优选,底脚102的数量为四个,如此设置,便于从多个位置稳固支撑转运机体1,脚轮103为万向脚轮,如此设置,便于脚轮103带动转运机体1自由移动来转运轮胎。
安装孔105为通孔,如此设置,便于安装孔105更容易与外界牵引设备连接。
安装槽206为槽深不大于压簧207的压缩行程,如此设置,便于防止压簧207到达自身的极限压缩行程而失效。
限位板208为实心环状结构,限位板208与连杆204过渡配合,如此设置,便于限位板208和连杆204同步横移。
手柄203为柔性材质,如此设置,便于手持手柄203时具有良好的触感。
夹板205为凹面结构,如此设置,便于夹板205在夹紧固定轮胎的过程中更好的轮胎侧面贴合。
采用上述结构,先手持手柄203向外拉动连杆204,连杆204带动夹板205向外横移,同时此过程中连杆204通过限位板208压缩压簧207,后将报废车辆的轮胎放置在工作台104上,此时松开手柄203,压簧207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通过限位板208带动连杆204向内横移回位,连杆204带动夹板205向内横移来对轮胎进行夹紧固定,避免了轮胎在转运过程中从工作台104上掉落,减少了工人重复搬运的工作量,固定完成后,将牵引环101通过安装孔105与外界牵引设备连接,牵引设备通过牵引环101拉动转运机体1在脚轮103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来对工作台104上的轮胎进行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